一亿元进场费 昆明国投重组再搁浅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4年12月18日 15:31 经济观察报 | |||||||||
本报记者 程志云 实习记者 黄贞 北京报道 随着德隆系旗下公司的撤资,昆明国际信托投资公司(以下简称“昆明国投”)重组计划再次遭遇“卡壳”尴尬。一则“昆明国投寻求战略投资人”的公告也悄然挂在信托网上,至今已有一个多月。
然而,一边因资金紧张而急于寻找战略投资者,另一边是监管层对重新登记的信托公司严加监管,昆明国投处在进退维谷之间。 买单旧账 和大多数需要重新登记的信托公司一样,昆明国投头疼的就是资金问题。 2004年6月30日的一份公开资料显示,昆明国投的注册资本金是13972万元,总资产调整后的账面值为72801万元。 “但公司实际能够盘活的资产只有5亿元左右,负债资产达到近6亿元,该公司实际处于资不抵债的境地。”一位曾参与过昆明国投重组的投资者告诉记者,“而且大概还有一个亿左右的亏空,这是需要新来者买单的。” 对于债务问题,昆明国投的尹先生表示,根据信托投资公司重新登记时对原有债务进行清偿的基本要求,昆明国投一方面积极加强贷款清收及资产变现力度,另一方面成立债务安排小组,通过与债权人的协商、谈判,在偿还部分债务本息的基础上,与债权人签订了延期支付协议(延期支付期限至2005年12月31日)。 然而,一位云南信托人士告诉记者,实际上,与2003年宽松的标准不同,银监会曾口头要求这些准备重新登记的信托公司必须先把负债业务清理干净,各项指标达到标准,监管层才允许其重新登记。而偿付传统的信托存款也是硬指标之一。 上述参与过重组的人士告诉记者,按照监管当局的规定,昆明国投目前日常工作仅限于原有债权的催收清理、资产的处置变现以及部分自营证券的投资,其他业务实际上处于停顿状态。 尽管如此,昆明国投负责重组的尹先生仍然对公司重组表示出信心。他称,昆明国投预计规模达到5-6个亿,而想做控股股东就要出资3个亿以上,“我们要求新股东拿出长线资金来注入公司。”? 重组坎途 与其他已经重新登记的信托公司相比,昆明国投的重组历程可谓是波折不断。 信托公司第五次清理整顿刚开始,昆明国投按照央行的要求剥离了证券业务,进行重组。 一位内部员工告诉记者,清理整顿开始之后,公司不能再吸收具有负债性质的社会资金;资产业务中对公司经营利润和现金流贡献极大的证券业务被剥离导致昆明国投步入了低谷和调整期。 2002年,云南省省政府打算将云南省国投和昆明市国投合并,但由于资产质量差异比较大,最终决定将资产质量较好的云南国投单独重组。昆明国投随后采取各种措施消化和盘活存量资产,央行于2003年2月同意保留昆明国投。 尹先生告诉记者,根据监管部门要求,重新登记的主要条件之一为“核销损失,充实资本,妥善处置债权债务”。此后,昆明国投找了很多股东,但都难以持久。 今年4月份左右,昆明国投再次向监管层呈报重组方案。然而方案还没经过审批,来自德隆系的主要股东从昆明国投撤资。据知情人士透露,该股东是德隆系二、三线公司,投入重组昆明国投的资金竟然是借款。该公司撤资后,此次重组再次宣告流产。 1亿元“进场费” 孟辉博士认为,昆明国投已经错过了今年年初重新登记的最佳时机。 2004年6月,银监会下发《关于进一步加强信托投资公司监管的通知》。10月,长沙信托研讨会上,银监会非银部主任高传捷再次强调今后对信托公司重新登记的审批将要从严管理,要“计划生育”。进入2004年以来,银监会总共只审批两家重新登记的信托公司,都是在年初完成审批。因此,业内人士认为,银监会对信托公司的审批业进入“冰封期”。 然而北京国际信托投资公司一位人士分析,促使信托公司坚持重新登记而不言放弃的一个原因是其背后的地方政府。 1999年央行发布的《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中国人民银行整顿信托投资公司方案的通知》明确提出地方信托公司的债务问题或者由地方财政承担,或者新投资者买单。因此,不少地方政府千方百计要将信托公司保留下来,即使找不到买家,他们宁可长期搁置也不想破产核销。 而另一个原因则是,在银监会对信托公司严格审批之下,信托公司壳资源的价格却开始攀升。 北京一家投资咨询公司人士告诉记者,目前,信托牌照的买卖十分活跃,价格水涨船高。2003年大概2个亿就可以控股一家比较“干净的”信托公司。而现在,这个价格已经涨到最少3个亿以上。 昆明国投的一位内部人士告诉记者,事实上,3亿资金控股一家信托公司已经相当便宜了。由于重新登记的信托公司纷纷增资扩股,多数中等公司注册资金都增加到5-10亿左右,那么长期来看,进一步升值将是必然趋势。 该人士告诉记者,新股东入主昆明国投以后,在短期内仍会保留昆明市政府的部分股权,一段时间后,新股东可以收购这些股权,这样国退民进就完成了,昆明市政府可以获得一笔不菲的收入。“这笔费用很可能在1亿以上。”有市场人士猜测。 “事实上,对地方政府而言,好处还远不止如此。”孟辉指出,“今年以来,银监会严格控制信贷风险,信托公司投资开始背靠地方政府,为市政建设发债融资,做一些财政担保的相对稳定的项目。地方政府为此受惠何止一个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