洋品牌搅局羽绒服市场 本土企业亟待创新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4年12月14日 15:29 广州日报大洋网 | ||||||||
近期全国各地陆续光顾的寒流使得羽绒服销售终于打破了沉闷局面,国内羽绒服厂家积极备战销售旺季的同时,也感受到了原材料价格上涨而羽绒服价格持续走低的压力;同时,与往年不同的是,皮尔.卡丹、鳄鱼、华伦天奴等国际知名品牌也杀入羽绒服市场分一杯羹。有专家表示,面对内外交困的局面,本土羽绒制品企业不得不寻求一场产品创新、技术提升的深层变革。
市场竞争环境恶化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羽绒服主要原材料鸭绒的价格从前年的每吨约18万元狂涨至今年的每吨40万元左右,据专家预计,原材料价格在短期内不会回落,即使回落也回不到每吨18万元的水平。 一方面,原材料价格不断上涨导致成本上升,一方面,各大商场都在不遗余力地进行着羽绒服销售的价格战,“买一件送一件”,“买200送100”等促销屡见不鲜。少有打折举动的波司登、雅鹿等知名羽绒服品牌,今年也迫于形势加入到降价行列。 除了暖冬、原材料上涨等外界因素外,竞争环境也不容乐观。江苏雅鹿实业股份有限公司南京分公司的支惠彪经理告诉本报记者,“目前,羽绒服市场的竞争十分激烈,一些小厂家的抄袭、模仿等恶意竞争的行为使原来比较有序的竞争环境被打乱,一些主流厂家深受其害。” 就在本土羽绒服市场危机四起时,皮尔.卡丹、梦特娇、鳄鱼、华伦天奴也杀入羽绒服市场。记者在广百、友谊等商场看到,今冬,羽绒服成为高档品牌的一大亮点。某品牌营业员告诉本报记者:“现在,一些生产正装的国际品牌也增加了羽绒服生产线。总体销售不错。” 中国羽绒工业协会有关人士分析认为,洋品牌入侵,一方面是完善其产品结构,另一方面,是受个行业高利润的刺激。“借助高端形象打进羽绒服市场,很容易被中高端的消费者接受,但是本土羽绒服生产企业就没有这个优势。” 企业多元化需谨慎 一边是本土羽绒服市场的水深火热,一边是洋品牌对这个市场的大力掘金,羽绒服市场在内外交困的情况下该何去何从?记者在一些商场也发现,以专业生产羽绒服起家的波司登、雅鹿等企业也开始生产单衣。对于本土羽绒服企业的这一微妙转型,该人士表示担忧,“羽绒服生产企业的这种求变,是生存状况恶劣下的病急乱投医。虽然多元化思路是正确的,但是在主业尚不成熟的情况下转型,是一个危险信号”。 她同时指出,羽绒服的生产者和销售者应在创新上下功夫,找出适合消费者需求的新产品,除了保暖,更要体现时尚化元素。同时加强羽绒服的集团化生产,组建几个大型的羽绒服生产企业,提高产品质量,这样才能使羽绒服行业走入良性发展轨道。“现在看似萎缩的羽绒服市场,其实还存在着潜在的消费力,关键是看厂家如何把握市场需求。” [新闻链接] 彩棉标准工作制定完成 记者日前从中国纺织品商业协会获悉,新疆彩棉研究所已基本完成了国家标准化委员会下达的《新疆天然色棉产品标准体系》的编制工作,该标准体系对彩棉六大方面标准进行了详细的规定,并将在年内全面实施。业内人士表示,该标准的出台将极大地促进中国彩棉市场走向规范。 据新疆彩棉研究所所长张振南教授介绍,彩棉本身具有棕、绿等天然色彩,在深加工过程中无需漂白染色,防止了化学毒素和有害金属离子等在衣物中的残留,这些优势使得彩棉内衣颇受欢迎。 据业内人士透露,天然彩棉属于稀缺资源,目前仅在中国的新疆地区有少量的种植面积,其皮棉的产量非常有限;而且对于消费者而言,目前还没有有效的方法鉴别天然彩棉制品与化学染色白棉制品。 据张振南介绍,新制定的标准体系包含了彩棉的种类、品种、种植、加工、制品和售后服务六大类,共36个标准。在该标准中,将对纯彩棉和混纺产品之间的区分作出明确规定:采用90%天然彩棉以及10%其他不染色的原料制作而成的产品才能够称为纯彩棉制品。 2004年被称为中国彩棉年。张振南表示,随着消费者对“天然健康”内衣呼声渐高,中国彩棉内衣市场将步入快速成长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