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信业由于牵涉巨大的行业利润和国家信息安全,在入世谈判中是中国紧守的一块阵地。
中国入世对电信行业所作出的有保护倾向的承诺始终颇具争议。时至今日,仍有两种声音针锋相对。
北京邮电大学教授阚凯力认为,“中国电信发展已很强大,入世谈判时对电信行业的保护,现在看来完全没有必要;既不利于电信业的成长,也使国家不得不为此在其他行业作出让步。”
持相反观点者则认为,过去三年的保护期,为中国企业苦练内功争取了宝贵的时间。
中国正在如期履行开放承诺,但外资进入中国电信业远不如预期的踊跃。资深电信顾问王克瑞(Craig Watts)认为:“加入WTO对中国电信业来说更像一个口号,目前最大的意义是刺激国内从业人员要有开放意识,并未对吸引外资有太大的现实意义。”
外资在中国最早涉足的领域是互联网,现在主要项目也都集中于电信增值业务。韩国SK与联通合资的联通时科,是中国首家经营增值电信业务的合资企业,此外还有中信21世纪旗下的鸿联九五。目前十余家企业尚在申请中。
基础电信方面,英国沃达丰2002年买下中国移动香港上市公司部分股份,并称要在五年内力争控股20%。
信息产业部电信产业研究所所长陈金桥分析,外资并未如其他行业般大举进入中国市场,其中有电信行业特点的问题,也和跨国投资者包括运营公司、风险投资者对中国电信业的态度有关。
如法国电信、AT&T、沃达丰等跨国公司,对规模较小的增值业务兴趣有限。但直到今年年底,他们才有可能进入中国的基础业务,市场反应需要一段时间。根据承诺,今年将开放国内及国际基础电信业务:允许在广州和北京设立中外合资企业,没有数量限制,并在上述城市内或城市间提供服务,外资比例不超过25%
国内的配套法律法规对外商进入的形式也有所规定。根据2001年颁布的《外商投资电信企业管理规定》,外资进入电信行业必须采用中外合资的形式。而从国内竞争格局看,基础业务必须有基础设施,可供外商选择的合作伙伴数量有限。
相比外商进入的缓慢脚步,中国电信业则在入世前后经历了多层次的变革。重组后的中国电信2002年在香港和美国上市;中国联通于2003年底回购九省业务,核心资产全面上市;中国移动今年实现整体上市;中国网通也于今年11月中旬于美国、香港两地上市。至此,中国的四家主要电信运营商已全部实现海外上市。
电信监管方面的改革也不曾停顿。2004年7月,《电信法》第三稿已上交到国务院法制办,有望于明年出台。“未来这两年,外国公司还会观察,寻找合适的合作伙伴,但他们最关心的就是互联网和移动,这两个领域始终增长最快。”陈金桥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