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熟知WTO谈判的保险业内人士回忆道,在中国入世谈判过程中,保险业“出人意料”地成为美国特别是欧盟与中国讨价还价的重要筹码。
尽管属于中国金融服务业开放力度最大的行业,入世后,寿险业还是受到了“特别关照”——包括只允许外国寿险公司以设立合资公司的形式进入中国,且外资股比不能超过五成。
中央财经大学保险系主任郝演苏教授认为,这一规定意在提高门槛,但实际效果可能并非如此。
入世初期,外资主要选择与国内保险公司合作,但由于中外双方50%的同比例股权,加之都对业务有发言权,因此摩擦不断,业务也乏善可陈。于是,外资很快将目光投向中国其他领域的强势企业。如2002年9月成立的中法人寿,即由法国国家人寿牵手中国国家邮政总局。
类似的合资寿险公司还有中石油与意大利忠利保险公司成立的中意人寿等等。 郝演苏指出,外资保险在中国的市场份额目前只有不到5%,短期内不会有太大威胁,但团险业务竞争加剧确应引起重视。根据WTO的承诺,入世三年后,中国将允许外国寿险公司向中国公民和外国公民提供健康险、团体险和养老金/年金险服务。
保险业全面放开的另一个重要内容是取消地域限制。入世后,中国允许外资保险公司(包括寿险和非寿险)在上海、广州、大连、深圳、佛山五个城市开展业务;两年后,外资保险可以踏进的城市扩展到包括北京、成都、重庆等15个城市。而今年12月11日后,地域限制将取消,外资保险的足迹将可遍布中国的每一个角落。2004年初开始,几乎每个月外资保险都有新开的分支机构成立。
在时刻准备着“与狼共舞”的三年,中国保险业也在加快制度和市场主体建设的步伐。首先是监管上加快与国际标准的接轨,最引人注目的是建立了以偿付能力监管为核心的监管原则;其次,加快几大保险公司巨头改制上市,增强公司的偿付能力;第三,积极培育国内市场主体,今年上半年保监会新批设了18家各类中资保险公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