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商银行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产经动态 > 正文
 

上海:打造新制造业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4年12月08日 02:31 中华工商时报

  □初建/文

  上海是中国的经济中心,也是实力最强的制造业基地之一。有资料表明,上海的制造业每年对GDP增长的贡献率高达65%,可见非同一般。然而,前不久上海人却提出了打造新的制造业的口号,这实在是一件很耐人寻味的事情。

  所谓“打造新的制造业”,其背景是现有的制造业过于陈旧。而且,这种陈旧是全方位的、是深层次的。

  让我们来看看汽车业。我国的汽车工业起步于上世纪50年代初期,1953年7月15日,第一汽车制造厂在长春隆重举行奠基典礼,时任国家主席的毛泽东亲笔为奠基典礼题词,可见国家领导者对汽车工业的重视。3年后,第一辆解放卡车出厂;5年后,第一辆红旗轿车诞生;30年后,中国的汽车工业大规模引进外资和国外技术;50年后的今天,中国汽车年产量突破500万辆大关。

  中国的汽车工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看上去很美”。但是,无论是50年前从前苏联拿来图纸“照猫画虎”,还是如今靠引进生产线、进口关键部件组装,中国的汽车工业基本上停留在“拧螺丝”的水平上。也就是说,一个发展了几十年的行业,却始终未能形成独立的研发能力,始终缺少核心竞争力。这样的制造业,难道还不够陈旧吗?

  除汽车工业之外,民用航空、船舶制造、石油化工、电子以及家用电器等等行业,同样存在着生产数量可观,但掌握不了核心技术,缺乏自主知识产权的问题。比如,我们的彩电、DVD甚至台式计算机的产量都位居世界前列,然而在庞大的生产数量后面,是我们必须支付的专利使用费。再比如,京沪高速铁路涉及数百亿美元的定单,可是,国内的企业又有哪家能吃到这口肥肉?

  制造业的先进与否不仅表现在技术上,更表现在人力资源方面。据说,中国目前有职称的工程师多达210万人,数量又是居世界第一,但这支队伍的“含金量”如何,却让人搞不清楚。而另一方面,企业的人才结构也极不合理。按发达国家的经验,在制造企业中需要有熟练的操作工人,精通设备检测、维修的高级技工,懂得工艺流程和生产管理的工段长、车间主任,还有就是具有研发能力的项目工程师。但在我们的企业中,上述人才都是稀缺资源。有的老板宁愿花高薪雇用推销员、营销专家,却不肯在培训技工方面下功夫。这种将企业的前途押在市场拓展上,而不是放在技术争先上的观念,本身已经落后于时代了。

  我国制造业创造的增加值一直占GDP的40%左右,财政收入的一半和就业人口的一半都依赖于制造业,制造业的地位举足轻重。但是,制造业发展的基本规律是从产量竞争向质量竞争转变,从低档次向高档次演变。显然,我们目前这种陈旧的,缺少核心竞争力的,以拼数量、拼价格、牺牲资源和环境为代价的制造业已暴露出种种弱点和缺陷,打造新制造业的任务已刻不容缓。但愿上海人能带个好头,为奠定中国强大制造业的基础提供宝贵的经验。


  点击此处查询全部制造业新闻




新浪财经24小时热门新闻排行

评论】【财经论坛】【推荐】【 】【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热 点 专 题
故宫等景点门票拟涨价
第41届台湾电影金马奖
第54届世界小姐总决赛
男人为什么喜欢车
女人与车的美丽约会
地产大腕赶集住交会
一周缤纷家装美图循环
娱乐风月图鉴
岁末读书频道大盘点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3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