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治水再续神奇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4年12月06日 10:58 中国经济时报 | ||||||||
-成尚轩 本报记者 韩清华 日前,成都市正式对外宣布,新建的三大污水处理厂建成运行。自此成都市告别了只有一座污水处理厂的历史,污水处理规模也由原来的40万吨/日提高到90万吨/日,污水处理率由36%跃至82%,大大超过了国家对西部地区污水处理率50%的要求,在全国省会城市中由中下游水平跃升至全国一流水平。
据有关部门统计,成都市中心城区生活污水日排放量约110万吨,其中,二环路以内约82.91万吨。第二、第三、第四三座污水处理厂建成后,只剩大约20万吨的污水没有经过净化处理了。成都,一座与水结缘的城市。自两千多年前李冰父子营建都江堰滋养天府之国以来,成都人世代善待水、善治水。今天,成都人又续写了一个治水奇迹。 近日,记者来到位于沙河边的开始试运行的第四污水处理厂。厂区内到处是鲜花、绿树和草坪,宛若一个小花园。在这里,每天处理后的污水直接流入沙河,为沙河又添一个清清的水源。目前四污厂每天处理污水10万吨,据环保部门测试,经处理后的水质达到了国家18912002标准,这是国家污水处理排放的最高标准。而且采取了紫外线杀毒技术,处理后的水相当于二类水质,可以养鱼、养虾,并供牲畜饮用。 “成都治水”奇迹的背后,蕴含着成都市委、市政府倾听群众呼声,关注百姓需求的情怀;蕴含着成都落实科学发展观、创新经营城市理念的实践。 多年以来,由于历史原因,成都市城区只有一座污水处理厂。随着城区面积不断扩大、城市人口不断增多,污水处理能力已经严重不足,大量的生活污水成为城区水环境最大的污染源,众多河道河水泛黑。2003年,成都决定投资60亿元,启动成都市中心城水环境综合整治工程,新建三座污水处理厂。 按常规的投资和建设方式,新建三座污水处理厂至少需要5年。新增50万立方米污水日处理能力,概算投资在10亿元以上。而中心城水环境整治整个工程总投资预计需要60亿元,将在2至3年内完成。 奇迹的背后,奥妙何在?城市污水处理基础设施建设的头号难题是钱。钱从何而来? 成都果断决策:突破常规,创新机制,探索新的投融资方式。应运而生的成都市兴蓉投资有限公司(简称蓉投公司)成为水环境项目的业主,负责融资和投资。蓉投公司通过资本运作和利用多种金融工具进行项目融资及管理,打破了计划经济模式下公用设施由政府包揽的形式,市场化运作模式走上了前台。 蓉投公司董事长谭建明说:“政府只注入10亿元资本金,再加上特许的20年污水处理收费权。我们通过资本运作,用明天的钱做今天的事,两年就可完成60亿元的项目,还清水于民。” 妙手巧解资金难题,银行和民间资本开始争相逐“水”,蓉投公司成了资本市场上的“香饽饽”,成立伊始便得到建设银行19亿元的中长期贷款。同时,民间的散金碎银也纷纷向“水”聚拢。 2003年1月16日,西部首个集合资金委托贷款项目在成都启动:受蓉投公司委托,市内建行各网点向市民推出总额2亿元的首期水环境项目投资品种,使成都成为继上海、南京之后全国第三个将百姓钱袋引向市政工程的城市。 政府的精巧运筹与市场的灵巧魔杖珠联璧合,演绎了现代治水奇功。“成都速度”的背后,是一个大胆探索并不断完善的城市建设新模式:突破投资、建设、管理一体化,创新融资方式,市场化运作项目。 由治水项目破题并探索的城建新模式在不断延伸、深化:为建设城南、城东城市副中心,分别组建了兴南、兴东投资公司;由蓉投等10家单位组建起了成都城建投资管理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作为城建系统国有资产的投资主体…… 成都新建三座污水处理厂这一庞大治水工程的深意在于,促进成都市创建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全国文明城市,打造最佳人居环境、最优创业环境,改善长江上游和岷江流域生态环境,推进经济社会与资源环境协调、可持续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