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商银行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产经动态 > 行业专题--酒业 > 正文
 

税制矛盾改革日趋激化 白酒业税收明年可能调低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4年12月05日 13:38 中国经营报

  作者:徐雅玲编辑:韩文欣

  11月25日,中国食品工业协会秘书长马勇在“2004成都国际名酒博览会名酒论坛”上透露,“明年春国家将出台取消白酒消费税从价从量的政策,及允许外购酒税收抵扣、提高白酒流通企业进入门槛和支持提高白酒对外出口等鼓励行业发展的政策。”

  当国外的酒类纷纷在中国加入世贸组织以后越来越顺利地进入中国市场之时,中国的白酒业却在市场份额的抢夺和新酒税的行业限制的夹缝中生存,在国外酒业攻势渐猛的情况下,国内众白酒企业与2001年制定的新酒税之间的矛盾也逐步激化。据了解,目前白酒行业反映比较大的白酒税收问题主要有三个方面:重复收税问题、外购原酒税收抵扣政策和宣传费用列支问题,国家发改委已经就此向中国食品工业协会进行了多次调研,并且将快速做出相应措施,“如果减免这三个款项的税收,一瓶10元的白酒,成本可以降低1元以上。”马勇说。

  初衷:遏小治乱

  2001年4月,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发文,要求白酒企业在当时税收的基础上,再按量加收税收,每斤白酒税收额度0.5元。这个“硬杠”令许多白酒企业难以为继,特别是经营低档白酒的企业开始走入困境。业内人士分析说,当时价格在10元以下的低端酒几乎就没有了生存的空间。例如,市场上每斤售价10元的低档瓶装白酒成本如下:60度的原酒生产成本每吨不低于8000元,勾兑成低度酒后成本降至6000至7000元,每斤约合3.5元;加上消费税25%,增值税17%,再加上玻璃瓶、外壳、纸箱等包装费用,成本至少已达到8元。然后,还要支付人工成本、管理费用、财务费用、广告促销费用等等。

  “正是因为低档白酒利润空间变小,为适应税收政策调整后的市场变化,所以许多名牌白酒热衷出产高端产品白酒,把利润做高,避开每斤白酒税收额度0.5元带来的不利影响。”马勇说。但业内专家分析认为,由于高档酒的生产成本较高、投入较大,一些企业在产品结构调整上效果并不十分理想。从2001上市公司年报显示,新税制实施后,白酒骨干企业盈利水平下降。当年泸州老窖、古井贡、沱牌曲酒、兰陵陈香均出现业绩下滑,净利润比2000年分别减少了72.93%、54.43%、69.89%、34.31%。泸州老窖2001年5月至12月利润同比下降4000多万元。同时,实际税率的不公平影响到白酒行业的发展方向,给骨干白酒企业优化产业和产品结构带来困难,一些大企业由高速发展期转入调整期。

  结果:事与愿违

  事实上,国家出台从量税政策,原本目的是遏制小酒厂的泛滥趋势,提高白酒产品的质量档次,减少粮食的浪费和环境的污染,并提高生产的集中度,但实际执行的结果却与国家政策的初衷发生了一定的偏差。消费税调整之后,正规的大型酒厂受到了严重打击,而小酒厂反而显示出勃勃生机。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业界人士对记者说,自己所在的县2000年有20多家小酒厂,这些生产力落后的小酒厂数量不仅没有因税制调整而减少,反而增加到如今的70多家。“我们根本就不是站在同一条起跑线上。以前一些小酒厂与我们某种低档酒的价格基本相同,但后来加征从量税后,小酒厂缴税并不像我们这样严格,他们的产品在市场上就有了价格优势,我们的低档酒市场份额正在逐渐缩减。”四川白酒行业的一位参会代表告诉记者。正是如此,连五粮液、剑南春这样的名牌企业也大受影响,马勇表示,这个政策实际上压抑了白酒行业的发展。

  外购原酒:受影响最大

  据了解,2001年5月1日以前,白酒企业如果购买100万元的原酒,那么这笔交易将产生25%的增值税,如果该企业以这批原酒生产出来的成品酒销售额为150万元,那么只需以多出来的50万元为基数缴纳消费税,另外100万元抵扣之后不再纳税。2001年5月1日以后,国家取消对白酒企业外购原酒税收抵扣的政策,这150万元需全额缴纳25%的消费税,这对白酒的流通和生产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马勇分析说,以四川为例,作为全国最大的白酒原酒基地,曾经依靠原料酒的流通,造就了山东秦池等北方的利用原料酒进行生产的企业,但伴随着这项政策的实施,这些依靠原料酒进行生产的企业要面临着巨大的税收成本,自然就相当程度影响了原料酒的市场销售。这一方面的业务逐渐走淡,直到现在,元气仍然没有恢复。

  业内专家指出,一些原料酒产地为了躲避这项行业政策杠杆,采用现金交易来回避税收的情况也变得十分猖獗,2002年全国各级税务部门对白酒行业进行了全面检查,同时集中对山西、山东、四川、河南等4个重点地区白酒行业进行了增值税和消费税的重点检查,共计检查4100户企业,查出涉嫌偷避税11.69亿元。“这样,国家取消外购原酒税收抵扣政策,实际上是变相将本应属于国家的税收填补了抵扣的空缺。”一位酒业专家说。

  另外,马勇介绍,直到现在,国家对于白酒广告的控制,也是相当严格的,不允许把白酒广告费列入成本,而是按照广告费的额度,缴纳33%的营业所得税。马勇认为,这也是不利于白酒产业健康发展的一个障碍。

  相关评论

  白酒行业萎缩“税”之过?

  在白酒行业从计划体制蹒跚步入市场经济之后,税收就成为国家手中最重要的产业调控“杠杆”。2001年国家对白酒税制作出重大调整,新税制如今已实施3年。但在国内最大的白酒生产基地川渝地区,新税制似乎像一根找不着“支点”的杠杆,不仅不能准确达到扶优限劣的初衷,反而出现了小酒厂偷税漏税、大企业负担加重的“扶劣限优”现象。

  税收政策似乎是影响白酒行业利润的主要外部因素。但如果将整个行业的萎缩都归结为税制改革,未免有失偏颇。

  事实上企业自身的经营能力是影响白酒利润的重要内部原因。部分本以生产高档酒为主,市场占有较大份额,并且受新税制影响相对较小的企业,在2002年经营业绩也出现下滑。湘酒鬼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没有及时改变营销策略,扩大市场份额,同时完成内部挖潜增效,是导致这类企业业绩下滑的重要原因。

  此外市场需求结构的变化,是行业萎缩的又一个原因。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保健意识逐渐增强,啤酒、水果酒等低酒精酒种发展较快,白酒产量占整个饮料酒总产量的比重逐年下降。

  中国食品工业协会专家分析认为,未来几年内中国白酒市场整体供大于求的矛盾依然比较突出,而地方保护又使白酒业秩序继续混乱。白酒企业一直是一些地方财政的支柱,在“投资小、见效快”的利益驱动下,部分地区不断新建、扩建白酒项目,造成酒厂数量多但规模小,产品供过于求。于是部分地区为保证地产酒的销量甚至限制外来产品的进入,或是对外来品种收费;也有部分地区为提高本地酒的竞争力,采用返还消费税的办法,严重阻碍了全国性市场的形成,造成了经营环境的严重不公平。

  在白酒生产企业经营陷入困境的同时,行业外资本会不断进入白酒业。外来资本进入白酒业不仅为白酒业带来新的竞争压力,同时也给白酒业带来新的营销思想和策略。根据专家预测,即便明年新税制有所调整,在未来的白酒市场中,资本竞争将逐渐提升白酒业的竞争层次,改善目前白酒业整体形象欠佳、缺乏优秀的营销人才及先进的营销理念的现状;但也不能排除外来资本急功近利,大量透支原白酒品牌,并且在几年后退出白酒业的可能,如发生上述情况,大量的白酒品牌可能销声匿迹,对整个白酒行业更是沉重打击。

  所以白酒行业萎缩的原由绝不能都算到税收的头上。






新浪财经24小时热门新闻排行

评论】【财经论坛】【推荐】【 】【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彩 信 专 题
犬夜叉
封印的半妖犬夜叉
3DMM
温柔妹妹之3D篇章
请输入歌曲/歌手名:
更多专题   更多彩信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3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