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安全准入制度加速 形势总体好转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4年11月30日 09:26 第一财经日报 | |||||||||
昨天(29日)记者获悉,从今年7月到10月,在国务院亲自部署的关于食品安全专项整治行动中,全国各级工商机关共查获假冒伪劣食品案值高达7亿多元,罚没金额近13.7亿元。其中,10月份共查处无照经营户20800户,捣毁制假售假窝点1378个,立案查处制售假冒伪劣商品案值9438.49万元,罚没金额2999.14万元。 今年5月17日,国务院办公厅下发了关于印发食品安全专项整治工作方案的通知[国办
6月22日,国家专门召开了全国工商局长会议,6月28日又下发了《关于开展食品安全专项整治工作实施方案》,之后各地普遍召开会议,制定具体方案和进行部署,河南等地专门成立了食品安全专项整治工作领导小组,组长由当地政府“一把手”亲自担任。 在此次专项整治行动中,各级工商部门突出了奶制品、豆制品、水产品和粮、肉、蔬菜、水果等七大类食品,并围绕夏、秋季和中秋、国庆等节日有针对性地开展对有关重点食品的集中整治行动,确保流通领域的食品安全。 按照国家工商管理总局的说法,经过7月到10月的专项整治行动,生产假冒伪劣食品的势头有所遏制,群众反映强烈的霉变大米、注水肉等问题明显减少,蔬菜、水果、奶制品、豆制品、水产品等质量状况有不同程度改善,食品经营者的主体资格和经营行为进一步规范,流通领域食品安全形势总体好转。 但一位不愿具名的国家工商管理总局官员29日对记者说:“粮食问题仍比较突出。”虽然与9月相比,10月查获假冒伪劣食品案值、查处无照经营户数、吊销营业执照数、捣毁制假售假窝点数分别相当于9月份的22.25%、52.03%、52.82%、77.63%。但值得关注的是,查获的粮食数量在查获的假冒伪劣食品中所占的比例高达75.39%。一系列法律制度将出台 10月中下旬,国务院又专门派出6个督查组,以国务院的名义分别到12个省、自治区就食品安全等专项整治工作进行了联合督查。 11月16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全国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领导小组组长吴仪在京主持召开全国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领导小组第三次全体会议,听取督查情况的汇报。 根据记者的了解,这次会议主要是讨论向全国人大常委会汇报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工作情况报告稿,研究明年的工作思路。 本报记者从有关渠道了解的情况是,国家将在食品安全等方面加快有关法律制度的推出。一是从法律制度上解决食品生产加工环节出现的问题。国家有关部门在整治行动中发现,所查处的假冒伪劣食品,有相当一部分在生产过程中使用非食用原料、病死畜禽、回收的过期食品,而这些原本属于生活垃圾。与国外相比,我国至今还没有一部全国循环经济促进法,自然也无法对生活垃圾的处理形成制度上的管理和监督。 有确切消息说,目前全国人大已经将循环经济促进法纳入立法程序,而国务院正在研究的《关于加快推进循环经济发展的指导意见》将在今年年底推出。二是将加快推进流通领域商品质量监管关口前移,在全国大中城市普遍建立食品准入制度。 国家工商总局局长王众孚曾公开表示说,各地工商部门要努力建立食品安全长效监管机制。 与此同时,国家将继续加大对保护注册商标专用权的行动力度。根据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的另一份内部报告显示,全国各级工商机关自7月15日到9月15日共查处商标侵权案7772件,其中,一大批知名食品品牌“长城”、“五粮液(资讯 行情 论坛)”、“青岛”、“蒙牛”、“健力宝”等成为被侵权重点。 国务院副总理吴仪在11月16日的会议上副总理表示,2005年要继续坚持既定的工作方针和工作格局,始终把关系广大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切身利益的重大问题放在首要位置,把影响和扰乱市场经济秩序的突出问题作为重点,一抓到底,决不放松。特别要“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打击商业欺诈”。 据记者了解,国家将在知识产权保护的执法方面加大刑事处罚的力度,并有可能在年底前颁布降低知识产权保护执法门槛的司法解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