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品分销在何方路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4年11月26日 13:28 人民网-市场报 | |||||||||
12月11日是中国政府兑现加入世贸组织承诺开放医药分销市场的日子,目前距这个日子只有一个多月的时间了。回首一年来我国医药企业为开放所作的种种准备,可以说,医药分销的路在中国走得并不顺畅。 □本报记者 董颖
盲目扩张 本土药业自讨没趣 据不完全统计,自2001年至今,中国连锁药店的数量增加了近百倍,直接和间接投资达百亿元以上,各地医药物流的投资也逼近百亿。对于这些投入,虽然没有企业愿意公开承认,但多数是寄希望于市场开放后外资来埋单的。如今,外资的进入已经变成了镜花水月,中国医药商业企业的努力可谓自讨没趣。 其实,早在“2004年12月11日我国将正式开放药品的分销业务”的消息传出后,中国医药业就备受打击,有人甚至认为,中国医药业将是受加入世贸组织冲击最大领域。由于我国医药业自身实力不足以及多年来受政策保护导致的弱不禁风,一旦外资蜂拥而至,我们的本土医药企业被收购的可能性最大。在这种假想下,中国医药商业企业自中国签属加入世贸组织协议后便纷纷开始为“被并购”做准备。 为了增加与外资合资、合作的筹码,增强企业的竞争力,中国医药企业将全部精力投入到扩大企业规模上来。然而,随着医药分销业务正式开放时间的逐渐临近,外资方的消息传来。就目前中国市场的情况来看,外资并没有进军中国的计划,未来几年外资进入中国的脚步也不会随着中国市场打开而加快,而是取决于我国医疗体制和医药流通体制改革的进程。这意味着中国医药企业为此所作的一切准备近乎白费,而盲目扩张、圈地带来的负面效果却只有中国企业自己来尝了。 环境不佳 外资进入顾虑重重 目前中国医药商业企业数量有1万多家,竞争异常激烈且不规范,亏损企业不在少数,市场赢利前景不明朗。不可否认,外资进入的目的是为了获取利益,而目前中国医药分销市场的现状,很难令本就不够活跃的医药商业资本产生进入的兴趣。 医药不分家成为阻碍外资进入的最大障碍。事实上在中国刚刚入世时,就有一些外资企业与中国企业谈药品分销合作事宜,但是谈来谈去,没有一家外国企业跟我们国内企业合资,原因就在于我国医和药没有分开。 国外医院和药店是分开的。他们认为,如果医生开处方医院又卖药,怎么能从合理用药的角度去开药呢?而在我国,医院是“以药养医”的机制,医生与卖药的多少有直接的利益关系。据统计,市场上80%左右的药品是通过医院药房卖出去的,这就导致药店的生意缩水了一大截。再加上今年7月1日起,药店没有医生的处方不准出售抗生素,使本来销售面很窄的药店的日子更不好过。医药不分开,医生处方到不了药店,这样的环境导致外商望而却步。 医药分开 究竟能走多远 从近两年我国部分地区进行医药分开的尝试来看,医药分开导致的直接结果就是医院利润下降、经营困难。对于这种现象,曾经进行过医药分销尝试的上海海江医院院长施承中表示,目前医院所能做到的“医药分离”,是药品流通和医院的分开,从而减少药品流通环节。但如果把药品的利润完全从医院剥离,医院是无法生存下去的。上海市卫生局的一位人士也表示,在目前的医疗体制下,绝大部分医院并不具备承受医药分开的财力。尤其是公立医院,其收入几乎离不开靠卖药所得的利润补偿。一旦医药分开,失去药品利润的支撑,大医院的生存将成为问题。 对于医药分开,长期从事医药卫生政策研究的北京疾病控制中心教授雷海潮博士认为,医药分开试点改革的成效离社会的期望、政策设计者的愿望等尚有差距,其深层次原因:一是卫生体制改革既属于经济体制领域的改革,又属于政治体制改革的范畴,因此其挑战性之大可想而知。二是计划经济时代,政府承担的重要角色之一是直接办医院和管理医疗服务,在经济转型期这种状况并没有得到明显转变。因此,设计政策的时候自然就对部门或者行业生存和发展考虑的比较多。 从近几年我国医药市场结构的态势来看,未来医药分销市场正在向寡头垄断市场结构转变。我国医药商业前10名企业销售合计的市场份额,从2000年的21%增长到2003年的近40%,说明中国医药分销行业的市场集中度正逐步增加。 事实上,目前我国医药分开的成败仍由大医院掌握着绝对话语权。虽然医药分开是大势所趋,但是如果不打破公立医院的垄断地位,仅靠民营医院很难有突破。只有一些有竞争力的民营医院进入市场,对公立医院的优势地位真正构成冲击时,医药分开才可能真正在竞争中实现。 《市场报》 (2004年11月26日 第十三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