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商银行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产经动态 > 行业专题--零售业 > 正文
 

又恨又怕感情复杂 青岛供货商集体追债普马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4年11月25日 18:23 中国青年报

  记者 樊未晨 郑燕峰

  11月16日上午,在已经正式关门10天的青岛普尔斯马特超市门前,记者见到了戚先生,“我每天都来看看,虽然知道来了也没用,但心里会踏实一点”。

  戚先生是做帽子、拖鞋生意的。2002年1月普尔斯马特正式开业以来,戚先生成了该卖
场的一名普通供货商。2004年11月6日普尔斯马特关张,卖场共欠他货款6万多元。“6万多元能买到的拖鞋,一定能摆满这个广场。”另一位和戚先生一样抱着“来看看”心态的供货商说。

  记者在普尔斯马特门外停留的大约半小时时间里,共有四拨供货商来这里。他们希望能透过紧闭的大门得到一点信息。

  据了解,普尔斯马特商业有限公司在青岛共有三家大型超市——青岛普尔斯马特会员商店、青岛诺马特北方商业有限公司台东店和青岛诺马特北方商业有限公司辽宁路店。

  供货商们反映,这三家店都不同程度地存在拖欠货款的情况。11月,三家超市分别突然关门,供货商和卖场之间错综复杂的矛盾关系显现了出来。

  要想进店先交费

  记者共采访到十多名上述三家卖场的供货商,几乎每个人都反映,在进入三家超市前,都交了数量不等的各种费用。

  一位饮料、酒水供货商程岗先生向我们展示了他与超市签订的一份合同,上面清清楚楚地写着:凡新厂商要求进店销售其商品,订货方将其相关资料录入电脑系统,并纳入正规管理,视管理规模大小,供货方需交纳一次性合作费(不低于1万元)。

  除了合作费,合同中还明确提到了消费者权益保证金、新品推广费、堆头费、特殊陈列费、场地选择费、促销费、商品转运与配送费等。此外还有合同里面没有包括的条形码费、店庆费等,各种费用从几百元到上万元不等。

  所有这些费用算下来,一个供货商进入超市的费用,少则几千元,多则上万元。

  没有回款还得供货

  供了货收不到钱是目前最让供货商们头疼的问题。

  据了解,每一个供货商在进入超市的时候,都与商家签订了合同,其中明确规定了货款的结算时间,也就是“账期”。由于商品的不同,商家与不同的供货商签订的“账期”稍有不同,但不外乎半个月、一个月和两个月等几种。“但是虽然签了合同,普尔斯马特和诺马特几乎没有按照合同正常付款。”程岗说。

  既然不给钱就别再供货了。这似乎是我们一般认为的常理。“但是,超市就像设计好了一样,让你有时真是不想再供货了,可是又不能不供货。”经营小饰品的朱业礼说。

  几乎所有供货商都有过这样的经历:好不容易超市答应付款了,可是到了约定的时间,超市往往只付一部分。超市的答复往往是:“资金有些紧张,再供一部分货,货款一块儿结。”于是,供货商们为了能等到货款结清的那一天,重复着“供货———催款———收回一部分货款———再供货———再催款”的循环,不少人的货款越积越多。

  据供货商们介绍,目前给三家超市供货的供货商大约有500家左右,所欠货款大约3000万元。“其中欠货款最多的金额是258万元。”程岗介绍。

  恨超市又怕超市

  收费项目繁杂,再加上拖欠货款,很多供货商几乎被拖垮。他们恨超市。

  10月31日,当普尔斯马特北京总部的“第三副总”兼财务总监翟彪(音)到青岛时,这些供货商们“当然不能放过他”。他们把这位“总”“控制”在了普尔斯马特超市的店长办公室,“总”走到哪里,他们就跟到哪里,希望从他这里得到拿回欠款的消息。

  但奇怪的是,这些供货商们在把这位北京来的“总”软禁起来的同时,还每天给他送吃送喝,有些人甚至给他买了“西瓜霜”,生怕他着急上火。

  供货商对超市的感情是非常复杂的,除了恨以外,还有一种怕留在他们心里。

  朱业礼介绍,目前青岛规模较小的供货商的资金来源主要有三种:一是,下岗职工买断工龄的钱;二是,向亲戚朋友东拼西借的钱;三是,抵押房产等孤注一掷的钱。这些规模较小的供货商通常没有什么特长,就靠投点儿资给超市供货挣辛苦钱,因此,给超市供货成了一些供货商生活的希望。他们不能离开超市。

  为了能尽快得到被拖欠的货款,这些供货商在不停地向超市“填钱”的同时,还不惜再用一些“小钱”来贿赂店长等相关人员。据说,这样结账频率会更快些,额度都会更大些。

  供货商也被厂商追债

  讨债几乎成了这些供货商们每天的“工作”。程岗介绍,在超市关门的那十天左右的时间里,他几乎没有在公司露过面,所有的时间全部用在了追款上。原有的生活节奏已经被完全打乱了。

  这些每天在讨债的供货商们基本可以分为两种,一种自己就是小老板,超市欠的就是他们自己的钱,另一种是给一家公司打工(无论是国有的还是私有的),自己就是一个业务员,超市欠的是公司的钱。相同的是,这两类人谁的日子也不好过。

  他们在追讨欠款的同时,也成了被讨债的对象。

  一位食品企业的女士告诉记者,三家超市目前共欠他们公司十几万元的货款。她必须把钱追回来,否则这些钱将由她及她手下的几个业务员共同分担。也就是说,在未来的几年里,如果这位女士不离职的话,她每月的工资中将被扣去相应的额度,直到把欠款全部扣完;如果她准备离职,她将一次性拿出应该赔偿的额度。

  记者在超市门口遇到的戚先生的情况则稍有不同。他做的是小本生意,没有那么大的流动资金。超市不给他结清货款,他只能把这个压力向下转移。现在他还欠着他下家的生产厂家货款。


  点击此处查询全部供货商新闻




评论】【财经论坛】【推荐】【 】【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彩 信 专 题
冬语
聆听冬日温暖声音
西游情史
大话西游短信篇章
请输入歌曲/歌手名:
更多专题   更多彩信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3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