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1日是周日,农博会展馆人山人海。
人流中,记者眼前晃过两个熟悉的身影:一个是省农业厅副厅长、农业标准化委员会主任李志纯,另一个则是省绿色食品办主任康绪宏。明年全国稻博会在长沙召开,他们来到农博馆,对我省稻米来一番先行摸底。“粒粒晶、广积、盛湘、聚宝、金健”———省内品牌米齐集农博会。两位专家细看包装、标识,询问品种、内质。一路看下来,他们脸上绽
放出轻松与喜悦。此次参展的品牌米,全部获得了绿色认证,主产区都通过了无公害产地认证,广积米业、粒粒晶率先生产出有机米。这些表明,我省稻米标准化推进卓见成效,已在南方稻区首屈一指。
两位专家谈起了稻米新旧标准的差异:我省最早执行的是数量型标准。对稻谷主要看出糙率的高低,对大米则以水分、杂质、精度、碎米率为重要指标,当时简单地区分,就是早稻米、晚稻米。上世纪90年代,我省推行质量型标准,主要设置了精米率、粒长、垩白度、透明度、蛋白质含量等十多项指标,涵盖了碾米、外观、蒸煮、食味等多个方面的品质。现在,我省执行健康型标准,即无公害、绿色、有机稻米标准,严格规定了稻米产品中重金属、农药残留等有害物质的最高限额。以市场准入的无公害标准为例,除稻米加工质量5项标准外,还设置了14项卫生安全指标,现行标准将稻与米分开评价,全面与国际标准接轨。
稻米标准的“变迁”,记者从中体会到,标准的制定离不开以人为本,作为主食的大米如此,其余的农产品也不例外。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健康、安全、营养的食品理所当然成为消费主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