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11月17日讯(记者 周勇军 朱本召 通讯员 周柏尽 李进)汉寿县洋淘湖镇是个典型的“水窝子”,以往农作物常常因水灾屡种屡淹,农民增收艰难。今年该镇遭遇了大的汛情,但农民人均纯收入却增加了1000元以上。日前,记者在该镇采访时,许多农民兴奋地告诉记者,今年票子赚得多,主要是顺着水的“脾气”抓收入。
近年来,汉寿县实施“顺水农业”战略,不仅改变了传统的种植结构,而且大幅度
地带动了农民增收。统计资料显示,今年1至11月上旬止,全县农民人均现金收入增加近600元。
十年九灾的汉寿,农业经济十分脆弱,农民增收步履维艰。在与自然灾害的抗争中,该县的决策者们逐步确立了因地制宜、顺水而治的科学发展思路,在产业布局上,变常规为特色;在品种选择上,变高产为优质;在耕作方式上,变抗灾为避灾。该县低于海拔26.5米的低湖田有12万亩之多,以往栽种水稻等传统农作物基本是“十年九不收”。近年来,该县在尊重农民权益、不违背土地承包政策的前提下,采取大户集约经营的方式,大力发展黑杨、特种水产、特色蔬菜等既避水灾、又走俏市场的农产品。通过近两年的努力,该县已栽种黑杨50多万亩,发展特种水产26万亩,特色蔬菜达20多万亩。
为了确保这些产业的健康发展,该县在建成110多个村级远程教育站点的同时,县农业、畜牧水产、林业等部门还组织流动小分队进村入户,传授新技术,推广新品种。杨木产业、广源精麻、金穗米业、八通竹器等30多家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采取“公司+农户+基地”的模式,与农民结成利益共同体。目前,这个县涌现出产业大户1200多户,带动了5万多农户进行产业结构调整。全县不仅形成了总面积超过100万亩的七大产业,而且打造出了中国黑杨之乡、甲鱼之乡、珍珠之乡的水乡优势品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