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蒙志军 实习生 龙志专
3个多月前,400多位刚从大学毕业的青年志愿者,主动放弃去优越环境中择业的机会,从全国各地奔赴我省岳阳、常德和韶山市的乡村,投身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试点工作。3个多月后的11月12日,他们当中的数十位代表汇聚长沙,畅谈、交流了志愿服务的一个个故事和心得体会。
“心愿名片”
讲述人:津市市白衣镇志愿者陈晏杰毕业于四川西华大学
作为一名远教志愿者,我的心愿就是希望乡亲们通过远程教育尽快富起来。为了这个心愿,我自费购买了一部手机,还花费200多元印制了“心愿名片”400多张,将自己的姓名、住址、电话等印在名片正面,将“技术培训、信息咨询、设备维护”等服务项目印在名片背面,公开承诺“随喊随到”。
为了兑现承诺,我先后下到18个村进行了远教学用调查,然后,把党员干部和群众最想了解而不太了解的政策法规、农业科技等方面的问题,制成一个个“解答菜单”,在第一时间里答复来咨询的群众。我还从网上下载最新的农业科技和致富信息,编成《农村实用技术信息快报》,发给群众,让他们对照学习、应用;从微薄的生活补助中挤出300多元钱买了一辆旧摩托车,日夜奔走在村组之间,为群众提供科技服务。乡亲们因此得到了快捷有效的服务,我本人也得到了农民群众最朴实的信任。3个多月来,我下村入户300多次,先后为50多个专业大户和近200名普通群众进行了政策法规、农业科技等方面的培训服务,现场解决、解答问题130多个。
“四顾茅庐”
讲述人:平江县三阳乡志愿者李红毕业于湖南科技大学
今年8月15日,县远教办对三阳乡已建的12个站点进行了验收,对不合格的几个站点责令限期整改。乡党委书记将整改任务交给了刚到岗不久的我。接到任务后,我和乡远教专干一天整改一个站点,一个一个抓落实。
美潭村是一个穷村,村干部对远教工作热情不高。为了搞好该村的基础设施完善工作,我决定上门“督战”。第一次去,村干部面都见不到。第二次去,人是来了几个,但打开远教室的门一看,只见里面一塌糊涂,到处灰尘笼罩,连桌椅都没有。第三次,我找到村支书家里,给他做了半天的思想工作,仍然收效甚微。第四次上门时,看到远教室内依然是灰尘笼罩,我干脆从附近村民家借了桶子、抹布等工具,自己动手搞起卫生来,还到几位党员家里,发动他们捐献了桌椅。我的诚心终于打动了村干部,他们纷纷赶来帮忙。看到窗明几净的教室,村支书愧疚地说:“小李,你放心,你能把我们的事当成你自己的事,这么认真办,我们以后一定学好用好,不会让你失望的。”通过一个星期的努力,全乡12个站点都达到了要求,顺利通过了上级验收。
“远教单车”
讲述人:桃源县木塘垸乡志愿者罗雄毕业于怀化学院
为了方便下村开展培训辅导,我买了一辆旧单车,无论刮风下雨,还是炎炎烈日,都骑着它不停地走村串户。因此,乡亲们都亲切地称它为“远教单车”。
今年9月一个漆黑的夜晚,三元村远教学习室里聚满了村民,他们是来学习有关棉花采摘技术的。当站点管理员准备接入天网系统,组织收看天网节目时,突然接收不到卫星信号了。管理员急了,忙打电话向我求援。我二话没说,借来一支手电筒,骑上单车就往村里赶。由于天黑道不平,经过一个水坑时,车把一滑,我重重地摔下2米多高的坎,手上、腿上都摔破了,鲜血直流。我强忍着伤痛从地上爬起来,继续赶路。赶到远教学习室,看到群众一双双渴望的眼神,我完全忘记了疼痛,很快维修、调试好了设备,然后和大家一起看节目,边看边进行辅导。
节目播完后,乡亲们发现了我的伤口,一个个心痛地忙上忙下,帮我清洗和上药。我心中非常感动,由衷地认识到了远教志愿服务行动的价值,决心把自己的工作做得更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