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商银行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产经动态 > 行业专题--服装业 > 正文
 

刘桓:从伦敦起步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4年11月14日 17:20 经济观察报

  本报记者 叶滢 特约记者 杨吟 伦敦报道

  2004年9月21日,伦敦皇家艺术学院里,这是一个不大的秀场,但这天上午到这里看发布会的人很多,尤其是中国人的面孔,电视台在开场前已经在采访,那些接受采访的人,通常会被问到“您怎么看待第一个在伦敦做时装秀的中国设计师的表现?”

  从2003年9月开始这已经是设计师在伦敦时装周上做的第三场秀。

  他来自中国,在中国接受了大学教育,从澳洲辗转到伦敦,在伦敦时装学院念完硕士课程之后,获得了由伦敦市政厅支持的时装事业中心提供的奖金,从2003年开始发布以自己的名字命名的品牌。

  在伦敦时装周线上和线下的几十个时装秀中,刘桓(Chris Liu)还不是一个非常让人熟悉的名字,在这个有英国、日本、丹麦等不同国家设计师发布秀的时装周上,中国人刘桓只是这个国际化平台上的一员,他享受这个城市带给他的系统的时装教育、自由的创作环境、一大帮来自世界各地的工作伙伴,但他的面孔在伦敦并无特殊之处,他这样的青年设计师在伦敦一时间可以成为媒体明星、一时间也会被新的设计师代替,这些优秀的年轻人要在这样的环境中脱颖而出并不容易,很多和他同时出道的年轻设计师现在已经看不见踪迹。

  Fashion is a whole thing,时装涵盖的范围不仅仅是设计一项,这是刘桓在伦敦开始起步的体验,他在工作室准备时装秀时,自己面试走台的模特儿,在伦敦结束发布会以后,他又带着他的销售人员去巴黎见买家。这个刚刚年过30岁的中国青年雄心勃勃地计划自己的下一个舞台,除了进入伦敦的高级百货公司Selfridge、Liberty,他下一步想进入巴黎最挑剔的精品店Maria Luisa ,他说时间非常紧,他计划在2008年奥运会之前回到中国,那个时候他希望自己的品牌Huan By Chris Liu能有国际市场。他一直在关注中国的变化,在这个市场中,中国人拥戴的品牌是国际性的奢侈品品牌,他的考虑相当现实。

  但刘桓并不是一个被国籍所限制的设计师,他没有在设计中加入更过的中国趣味,他说他在为全世界的女性设计时装,在伦敦,你的确没法在不同肤色的面孔中刻意强调自己的来历。

  创业不久的刘桓,正在自己的计划中步步向前。

  如果你在他的时装秀现场,还是会为这样一个中国青年感叹,他展开了他在和你诉说自己计划时微微紧缩的眉头,在灯光汇聚的T台上,他被那些美丽的模特儿簇拥,笑容灿烂,六分钟的时装秀,台下有喝彩和掌声,观众中,有专门穿着他设计的时装来看现场的买家和时尚编辑。

  他也自豪,“后台100多号人全都是我的人,都在和我一起工作!”

  在伦敦时装学院和圣马丁学院,总是可以碰到来自中国的学生。我们在圣马丁学院碰到了今年刚刚硕士毕业的中国学生华瀛皇,他马上要回到上海,为一个中国的成衣制造商工作,这个在伦敦已经学习了六年的青年对上海的发展跃跃欲试。

  他和刘桓选择的是不同的路径,相似的是,在伦敦的经历为他们未来的创造提供了视野和基础。

  访谈

  EO:你是怎么起步做自己的品牌的?

  答:从2002年到2003年,我在伦敦时装学院完成了硕士课程。我毕业以后,当时我就在犹豫究竟是给BURBERRY 做全职,还是自己出来做一点事情。当时我的机会非常好,得到了伦敦市政府厅设立的时装事业中心(CFE,Central Fashion Enterprise)的一部分资助,这个中心旨在发掘“Talented Designer”。当时CFE发掘了大概七八个设计师,大部分是中央圣马丁学院的,还有一部分是伦敦时装学院的,CFE当时把这些最顶尖的人都搜集到了,做了个发布会,然后分别给我们一部分钱,到最后签合同,建立公司等等,但最后坚持下来的只有我和另外一个设计师,还有今年Fashion Fringe的冠军。

  EO:你什么时候打算来伦敦读硕士的?

  答:我开始的时候是在新西兰,想把我的语言方面好好加强一下,专业方面当时还没给自己定向,上大学的时候我曾经跟同学开玩笑,说有一天我会到巴黎。我到了新西兰工作了两年以后,觉得特别欠缺一种东西,因为受的教育在系统上是完全不一样的。90年代末伦敦时装上升很快,突然一下子好像比巴黎的势头还要猛,所以当时圣马丁学院就跳到了我的视线里了。

  我在圣马丁学院本来申请的是男装,第二志愿是针织装,学校都没有给我批,最后给我批的是一个纺织专业,我就转去了伦敦时装学院。在伦敦时装学院一年,我在班里是倒数第二大的学生,是惟一一个工作了8年的学生。对我来说,那段时间是非常痛苦的,心里面很挣扎,很多时候想不通,我觉得课程里有些东西根本没有必要去做,我为什么必须去完成?整个读硕士的过程是一个发展的过程,对,你是要呈现出一个最终的结果,但整个做这个东西的过程,要占最后评估的60%-70%的比重。这个硕士让我把每一个过程都记录下来,这对于我来说帮助特别大。

  这一年时间难度特别大,而且淘汰率也特别高,我们做设计的开始的时候只有十五六个,到最后毕业的时候可能只有七八个,压力特别大。我记得在一次作业评判中,我的作业一拿上来后面就有两个学生走掉了,其实我也在给别人压力。因为我年龄大,而且比别人有经验,我的确是占了优势,我能想象出他们的艰难在哪里。

  EO:这一年的教育对你影响很深。

  答:是的。我不知道其他方面,我只知道时装方面,我经过这教育以后,觉得的确这儿的教育体制是相当厉害的。为什么很多英国毕业的设计师现在遍布世界各地呢,为什么现在英国吸引更多日本的设计师、法国的学生到这里上学?以前说去法国学时装,现在都到伦敦来了。但是在经济方面,还是需要更多的有商业头脑的人在这方面做。大的设计师现在全都被意大利、法国给买走了,很少在这边做SHOW。我觉得英国的教育是真的非常成功,我会在这儿起步,鉴于我生意的发展来说,还是要步向法国或是在亚洲或者在纽约,这是我下一步移动的方向。

  EO:为什么那么多的艺术家都愿意到英国来?

  答:英国的创意还是应该在世界上属于最前列的。我觉得语言是一个很大的因素。从美洲、欧洲到亚洲的很多国家,新加坡,中国香港,英语对这些地区的影响还是很大的。另外一个,英国的经济还是很强壮的,经济强壮,语言的交流容易,再加上文化方面也在世界上起主导作用,一切与文化相关的方面:文化、艺术、时装、设计、平面设计、纺织、建筑,只要是经济和语言起主导作用,这些所有的文化方面也会跟着一起上升。

  EO:英国政府也是很鼓励英国的创意设计。

  答:我刚才说的是从大环境来讲的。从小环境来讲,英国政府的确是有一些机构很鼓励创意人才的发展。其实中国国内也有很多设计师比赛。但在英国从来没有说只做比赛,比赛完了就完了,在这边的比赛实际上比赛的性质是比较少的,完全都是一种选拔性的,是一个发现、选拔、推荐的过程。专家互相之间的推荐是特别被看重的,专家往往是来自于时装舆论界、商家、大的商场这些圈子的。而且英国也从新的学院里面发掘,这是英国的强项,同时也是跟英国的教育体制有连接的,50多个学校教服装设计,每年毕业都有毕业作品展、时装周。整个的社会还是比较鼓励创意的,同时也有一些闲散资金去鼓励创意的发展,像CFE就给了我一些这样的鼓励。

  EO:你设计的服装中国的元素不是特别多。

  答:对,不是特别中国。因为现在已经是一个全球的概念了,PRADA没有说做一个设计专门给中国市场做一个有中国传统的款式,我觉得并不是说你是中国的设计师你就必须设计一个中国风格。我的顾客群不仅仅是针对中国女性的,而是世界各地的女性,当然我非常喜欢一些中国的元素,但这是另外一回事,还是要跟着整个流行趋势来走。

  EO:你的设计灵感是从哪里来?

  答:我的牌子并不是像ALEXANDER MCQUEEN这样的走向,我的服装成衣化更强一点,我更关注一些大的牌子,PRADA、MIU MIU、DONNA KARAN、MARC JACOBS,我觉得那是我们的走向。

  EO:可是你觉得已经有了PRADA、MIU MIU这样的时装品牌,你的竞争力会在哪儿?

  答:竞争力,第一我觉得我们是新的,旧的去新的来,这种新陈代谢的循环是永远一直进行着的。然后新出来的东西很多,谁能坚持到最后,谁就会成为他们这些大品牌中的一个。到一定时间有的会消失,有的会继续走下去。在PRADA之前绝对会有很多更有名气的东西,但很多就这么消失了,像80年代的皮尔·卡丹这个牌子,当时觉得很大的牌子,现在已经没人提起来了。PRADA的发掘也只是在80年代末90年代初才发掘出来的,在这之前谁知道它?没有人知道。这个东西就是一个持之以恒的问题。

  问:9月份看了你的时装发布以后,当时感觉在那个秀场作为一个中国人特别光彩。

  答:哈哈。你没有去后台看,我那天去的稍微晚了一点,我一去就说,今天后台这100多号人全都是我的人。LUARIA提供的发型、MAC提供的化妆,他们送了我将近三四十个人来做,帮助换衣服的有一二十个人,这就50人了,加上我的人就100多号人了,就是为了6分钟的发布SHOW。

  问:你觉得中国的市场现在有没有准备好接受你的牌子呢?你的时装定位还是挺高的。

  答:很多大的销售公司对中国市场非常看好,特别是那些一线牌子,中国市场特别接受那些大的知名品牌。这就是为什么我们花费很大精力在这里,就是说要打“短平快”。我们首先是要进入国外这些大的市场,比如伦敦Selfridge、Liberty这样的高级百货公司,但年轻的设计师和品牌特别多,不是很容易进入。我们现在想先进入法国的Maria Luisa ,她被称为“法国的时装女皇”,只卖一些世界上最好的时装品牌。我和我的销售人员下个星期就要去法国去见她本人,这一切都要自己去跑。这次我又要把我所有的东西再带到巴黎去。可以说进入Maria Luisa 是我们的策略:先进最好的,然后再往四处扩散。

  问:你的整个定位和你这个公司,是先要做一个国际品牌再往国内做?

  答:因为我们周围工作的人都是国际化的,我觉得必须要这种国际性的信息、资金。我也不会永远在英国,也不会在美国或者在亚洲。我觉得我这个生意起来了以后,因为我是中国人,对整个中国的形象的提升又是十分有意义的。

  问:您还是想进中国大陆?

  答:对,大概估计在2007年左右进入中国大陆。但是首先要让别人知道你是做什么层次的女装。我在国外才做了1年多,建立一个一线品牌一般是需要几十年上百年的时间,我们现在是要打“短平快”。

  问:看来还是需要慢慢积累。

  答:对,慢慢积累,而且一定要在国际市场上先站住脚。






评论】【财经论坛】【推荐】【 】【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热 点 专 题
阿拉法特逝世
中华小姐环球大赛
2004珠海国际航空展
第六届孙子兵法研讨会
有影响力企业领袖评选
2004福布斯中国富豪榜
高峰亲子鉴定风波
加息后如何买房还贷
楼虫帮您买楼支招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3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