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商银行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产经动态 > 正文
 

深圳华强北的规划困境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4年11月14日 16:58 经济观察报

  本报记者 阳静纯 深圳报道

  “中航与和黄合作的项目明年一开工,停车位还将进一步减少;而已经开工的18万平方米建筑面积的华强广场,已造成500个停车位消失,而且工地本身还要进出车辆。”一边是待建或在建工程,一边却是不断减少的停车位让本已紧张的交通情况再度加剧,华强北商业街管委会主任何国平苦恼地说,“一般开工面积不能超过片区经营面积的1/4或者1/5,
华强北的总经营面积为80万平方米,这两个项目加起来已达35万平方米。”

  两个本应错开建设的项目凑到一块,这只是政府规划工作出现的一个小问题。实际上,在整个华强北商圈的兴起与建设至今,一个更严重的问题是政府规划的缺位,“做了12年的规划都没做出来”,这使现在繁荣的华强北商圈面临着困境。

  市场主导下的政府作为

  这是一个很奇妙的现象。没有政府的刻意经营,几乎全靠“被市场推着往前走”的商圈,不经意间却做成了“全国营业额最大、业态最齐全,日资金流水量达10亿元的商圈”。

  据相关资料显示,在华强北商圈南北长930米,东西宽1220米,商业区总面积1.13平方公里范围内,日客流量达到了30至50万人次,这大体相当于一座中等城市人口总数;其沿街商业经营单位600多家,其中大型商场20多家,经营面积超过1万平方米的特大型商场21家,个体纳税户1万多户,年销售额突破260亿元,从业人员12万;在这600多家商业经营单位中,汇集了电子、电器、通信、钟表配套、服装、百货、金融、银行证券、保险、房地产、酒楼宾馆、休闲娱乐等几十个行业,其业种之丰富、业态之齐全,实则就是一个涵盖到商品流通全流域、全流程的“微缩景观”。

  但毕竟华强北是从旧工业区发展而成的商业区,其物业档次低一直为人们所诟病。当10月中旬和黄与中航高达280米的项目一露相,市场上便传言这是政府要把华强北打造为高档商业区的信号,尽管这实际上还是一个“商业主导的项目”。

  业内人士预测,“天虹商场的推倒重来只是一个开始,紧接下来的可能是一片。”他们的理由是:随着工业区产权即将到期,政府有可能将该片区的土地收回,进行拆迁重建。他们认为尽管华强北片区此前曾进行过改造,但都是停留在外墙的涂抹,不能从根本上改变片区物业档次低、基础设施薄弱的缺陷,“这次是从‘根’上动手了”。

  “但成功的改造应该以什么为标准呢?” 何国平反问,“是以房子盖得更漂亮还是功能上更突出呢?如果片区定位在商贸功能,那评判的标准应该是市场是否比以前更赚钱,是否更能吸引商家进入。”

  华强北商业圈是一个以电子为龙头的百业化的商业圈,其中赛格电子、华强电子等11家大型电子信息市场,营业面积近20万平方米,占街区近80万平方米中总营业面积的1/4,容纳的大小商户有1万多户。以赛格、华强为龙头的电子配套市场每年的销售额上百亿元,仅赛格电子配套市场的成交额就占了全国电子产品成交总额的1/3以上,年销售额达到40亿-50亿。

  在整个商圈收入中,电子产品的销售额占到70%。毋庸置疑,没有电子专业市场,就不可能有华强北今天的繁荣和广阔的辐射力。

  “而电子产品除了一般商品的特性外,还有生产资料的性质,假如像中信城市广场那样走高端路线,华强北会走死。”何国平说,“当年万佳与业主华联发的租金纠纷,导致万佳撤出华强北,对零售百货的影响确实很大,但由于电子市场还在,华强北不仅没被拖挎,反而越做越火,逼得万佳现在又想回来。”他认为假如电子市场转移了,那走的就不仅是一个专业市场,而是整个商圈,“华强北的改造要适应电子市场的特色,否则有可能成为第二个‘东门’。”

  东门曾经是小商品市场龙头,而广东省小商品市场又在全国占一席之地。当年罗湖区东门“老街”的大规模拆迁与改造,商圈固然建得更美了,但小商品市场却丢失了,商圈的人气也没了。

  “政府刻意提高商圈档次的用心没有很好的回应,商场比以前建得更好,但随之而来的是运营成本增加,这驱逐了原有大量小本经营的小商品厂家。但新商家的‘市’还没有起来,地就给‘晾’起来了,这是连锁反应。”何国平称这种现象为“有‘场’无‘市’”。

  “政府的强势介入并不是好的方向”,深圳社会科学院院长乐正认为,“上海淮海路的改造在商业上是否成功是一个问号,表面上看起来确实很鲜亮,但内里取得的经济利益如何就很难讲了。”

  他认为,政府不必过于担心商家逐利行为的负面影响,如片区经营过于拥挤、公共设施不足、停车位少等问题。当这些问题积累到一定程度,市场这只手自然会解决。例如车开不动了,会使片区的人流减少、经营额下减,这时企业会自行或通过政府出面协商解决,或者干脆搬到其它地方。

  政府有时要学会站到一边去,但这不表示政府可以“不作为”,而是要有所为,有所不为。

  滞后的规划

  尽管市场自发的力量造就了华强商圈今日的繁荣,但是政府对于华强北地区规划的缺位却使这块区域正面临来日的困境。

  “华强北有规划啊,十年前的。”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规划师对记者说。对于这个生气勃勃的商圈,这听起来近乎一个笑话。这位规划师说:“规划设计院做了十多年的设计都没做出来,这里面有太多的复杂因素。”

  政府短视让这一片区先天发育不良。

  华强北20年前还只是一大片高低不平的水田、池塘和泥泞的小路,到了上世纪80年代中期,这片传统的“农村属地”被政府规划建设成了以生产电子、通信、电器产品为主的上步工业区,当时该工业区共拥有厂房40多栋。

  随着城市规模的迅速扩大和旧产业的转型,片区功能也由旧工业区向商业区转化,制造业纷纷外迁,而原有的厂房进行美化后,在政府的默许下,转化为商铺从事商业经营。“华强北好多楼都是‘一楼两制’,楼下是商铺,楼上是办公室。”何国平说。

  由于停车、管网等基础市政配套都是按工业区配置,无法承载商业化,所以政府部门一直对片区的功能转化迟迟未定,在保留高新技术产业、做住宅、还是商贸方面犹豫不决,“直到去年,才最终将华强北定位于商贸功能。”

  这在一定程度上又影响了规划设计本身的短期行为。“华强北发展太快,规划一轮一轮地改,建到一定程度,就把规划的方案突破了,规划总是跟在发展的屁股后面,所以规划老是出不来。”规划设计院规划师韩荡告诉记者。

  但这并非设计院的错,利益主体的复杂使规划设计本身成为一种“戴着镣铐的跳舞”。据规划设计院相关人士介绍,80年代后期的深圳,一无资金,二无厂房,三无设备技术,四无商品市场,五无管理经验,真正是“五无特区”。最初深圳市政府想通过外引方式吸引香港企业到该片区投资未成,后来通过内联方式,以行政划拨土地的方式吸引全国各个部委的企业到深圳支援建设。这就是如今华强北商业街区的八大业主:赛格、华强、中航、深纺、莱英达、华发、桑达、中电,以及华联发、京华、鹏基、南方纺织公司、宏大公司。

  谁也没想到,当初免费划拨的土地随着商业的发展成为“金饽饽”。由于土地分散到各大企业,要想实现片区的整体规划已非易事。尽管中航地产人士表示,“整个中航苑片区请了国外最先进的规划师进行整体规划”,但出于利益最大化,各个企业的开发却是各自为政的,“谁都希望自己是经营场所,别人是停车场。”福田区某政府官员表示,政府规划不是做图纸就完了,还要跟业主进行沟通与协调,这些都阻碍了华强北整体规划的进展。

  据相关人士透露,政府最初也曾想等土地到期后收回统一规划,因为这批旧工业区厂房的产权只有20年左右的期限,有的已经到期,有的马上到期。但这只是政府的一厢情愿,市场不等人,商机稍纵即逝。还等不到政府的统一规划,一些大型项目,例如茂业百货与和黄的项目,均已先行。

  而从深圳市政府今年四月份下发的《深圳市到期房地产续期若干规定》,已看不出政府收回土地的打算。该规定大致内容为:“土地使用年期届满的行政性划拨房地产,业主需继续使用该土地的,在不改变用途的情况下,按有偿使用土地的原则延长土地使用年期。延长方式包括补交地价签订土地出让合同或支付土地租金签订土地租赁合同。”

  在国家规定的最长土地使用年期减去已使用年期的剩余年期范围内约定年期的,补交地价数额为相应用途公告基准地价的35%并按约定年期修正,补交地价一次性支付。

  这是否意味着华强北的规划将永远悬空呢?

  对此,规划局某高层人士的解释是:“其实也不能说没有规划,我们一直在跟踪研究,但由于该区从旧工业区转变而来,并且已由沿街辐射到整个区域,一步到位肯定是很难的。”据他透露,规划局设立了一个“上步工业区改造课题组”,规划已经出来,就等着审批了。

  但据了解该规划的人说:“华强北片区可建设面积规定为480万平方米,已批和在建的已达350万平方米,已经没什么可动的了,剩下的充其量只是一些改造。”

  形同空文的规划

  即使规划出来了,其作用到底有多大,不少业内人士也持怀疑态度。“只是纸上画画,墙上挂挂的东西。”城市发展研究中心许鲁光表示,国内的规划没有进入立法程序,对谁都没有约束力,随意性很大,而且管不了几年,这在全国都是普遍现象。而在国外,一个规划是要进行多方严密论证,并由政府强制执行的。

  但在深圳,规划却形同空文。某不愿透露姓名的官员指出,华强北某广场东侧一个八层楼的项目,原本规划为停车场,但企业却擅自改变用途,只将楼下两层用于停车,其余的改为商业经营。再比如茂业百货负一楼原规划为停车场,也被擅自改为商场;原本只允许修9层,企业进行公关后,修到了12层楼。

  他认为,“虽然这只是单个企业的行为,但这些行为会影响到别的企业,大家都认为规划是可以随意改的,每个项目都努力提高自己的容积率”。

  其实,“不仅是华强北,整个深圳都没有按规划走。”

  规划局某官方人士表示,按照《城市规划法》这种行为是要查处的,规划局还专门设立了规划督察处进行整治,但由于执法力量薄弱,以及其中牵涉到相关利益,造成查处不严,“以后这方面工作将下放到区里执行”。

  一个必须面对的事实是,在这场企业与政府的较量中,如果政府被企业轻松“公关”,那即使再完善的规划,也不过是一只有缝的“鸡蛋”!有观察人士指出,政府在行使规划监督职能上的再次不作为,使不合理现象得到政策的允许,“政府应担负更大的责任”。






评论】【财经论坛】【推荐】【 】【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热 点 专 题
阿拉法特逝世
中华小姐环球大赛
2004珠海国际航空展
第六届孙子兵法研讨会
有影响力企业领袖评选
2004福布斯中国富豪榜
高峰亲子鉴定风波
加息后如何买房还贷
楼虫帮您买楼支招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3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