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电变局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4年11月10日 11:06 中国经济时报 | ||||||||
本报记者 陈军君 资本搅局 科龙吞威力、美的并华凌,国有股全身退出新飞,一连串的变故近日在本土白电企业上演,中国白电领域进入多事之秋。
10月28日,顾雏军旗下的科龙电器(资讯 行情 论坛)发布公告称,科龙电器及其全资子公司科龙发展与原中山威力电器集团有限公司控股方中山顺畅公司拟共同出资2416万美元(约折合人民币共2亿元),组建广东科龙威力电器有限公司。其中,科龙电器以机器设备、现金、空调技术专利等出资1329万美元,占科龙威力55%的股权;科龙发展以现金604万美元出资,持有新公司25%的股权;顺畅公司则以机器设备和位于中山市阜沙工业园2号路地段的威力工业园前期投入作价483万美元,持有新公司20%的股权。 这样一来,包括“威力”品牌、设备、部分不动产在内的威力方面的优质资产都已基本注入到新的合资公司中。由于科龙在该合资公司中占据着绝对控股权,这就意味着,科龙已控制了威力的优质资产。 10月31日,美的与华凌双方高层签订了有关转让华凌集团(行情 论坛)全部国有股的协议。华凌2003年资产为3.5354亿港元,按照15.82亿股已发行股份计算,其2003年底每股净资产为0.22港元。有消息透露,此次双方的收购价可能为每股0.37港元。如美的以每股0.37港元收购广州国际集团持有的华凌股份,耗资将达2.5亿港元左右。 11月初,河南省政府已批准新飞电器实现国有股退出,年内准备将49%的国有股权转让给新加坡丰隆亚洲股份有限公司。丰隆亚洲是新飞电器两个现有股东之一,目前掌控新飞电器51%的股权。按照他们与新乡方面的洽谈,剩余49%的国有股权转让完成后,丰隆亚洲拟再拿出新飞电器25%左右的股权,转让给一家世界500强企业。而这家新进入者极有可能从惠而浦、日立等白电外资巨头中选择。 威力电器在20世纪80年代的中国洗衣机市场曾享有盛名;华凌是国内家电业第一家在香港上市的企业,旗下主营冰箱和空调。并购发生后,科龙获得180万台洗衣机的产能;美的则将其冰箱产能提高到200万台,加之今年6月对美泰克荣事达的收购,美的获取了200万台洗衣机的产能。如此一来,以空调、冰箱称雄的科龙将产品线顺利延伸到洗衣机;以空调见长的美的则在一年内完成了冰箱、洗衣机产品线的扩张。 在国内冰箱市场,海尔、科龙、新飞、美菱曾并列“四大家族”,但激烈的行业竞争使科龙、美菱大股东先后发生变化,为民营资本格林柯尔控股。一旦新飞再实现国有股退出,四大家族中将仅有海尔能独善其身,仍是“国有”。 “资本出来搅局了,是好事。”一位家电资深记者分析说,在这个时候,白电领域集中发生一系列并购、收购事件,说明白电越来越难做了,企业若不花更多的心思,就“玩不下去了”。毛利率渐低,企业需要一些取巧的途径,“搞这搞那”,“比如以资本为手段,寻求扩张”。 该人士的话音没落,那边厢零售大鳄已开始“趁火打劫”。国美、苏宁两大连锁巨头于同一天宣布:在全国范围内引爆冰洗大战。国美称已与冰箱、洗衣机厂家共签下总额达10亿元的采购定单,通过采购国美节省下的成本约有15%—20%,国美将把其直接体现在降价上;苏宁则称已在全国范围内准备了10万台特价洗衣机,这些特价机的平均降幅在500元以上。两巨头一番折腾,冰洗市场必有一场热闹。 渠道商此刻大张旗鼓的举动出于对上游厂家准确的拿捏。冰箱、洗衣机市场容量相对稳定,每年增长比例也大致相同,但冰箱、洗衣机企业产能却在剧烈扩大。如今年全国洗衣机市场容量约为1500万台,产能却高达1800万台,有300万台过剩;国内有冰箱企业产能已达到1000万台以上,但北京市场销售前几名除海尔外,基本由松下、西门子、伊莱克斯等外资品牌盘踞,众多本土白电品牌在承受着巨大的生存压力。因此谁都想在这一年最后两个月里拼抢到最大份额,国美、苏宁只是推波助澜而已。 结果难料 “你能想象新飞团队忙碌了十年都不清楚为谁打工的样子吗?”有媒体报道新飞员工对公司将来归属的迷茫。 “一系列的资本动作预示着家电业又一次整合浪潮的来临,但潮涌过后,我们还能不能寻找到那些曾经熟悉的国有企业?”有媒体提出了疑问。 “白电领域发生连串的资本并购,是好事,但结果不好说。”一位家电业内人士道出了心中的忧虑。具体到美的、科龙而言,他觉得有一系列问题目前尚不明了。“美的拿下美泰克荣事达再拿华凌,顺理成章,但华凌的窟窿有多大?后者的状况远不如荣事达。”“科龙收了威力后如果做低端洗衣机,那就没什么戏了。双桶洗衣机已经是垃圾,高端产品才有点钱可赚。” 另一位企业内人士则显然要乐观得多:美的科龙等以抢占生产、市场等各种资源为目的的并购行为不以短期效益为指标,只为重新划分行业内格局,设立较高的行业门槛,阻拦小企业进入。随着产业的重新整合,产业的进一步集中,市场交易费用降低,但内部管理成本却随之增加,所以,这些企业能否成功,下一步看的是“内功”。 今年,以松下、三星(行情 论坛)、LG为代表的外资品牌在白电领域攻势凌厉,市场格局正在被改写。因为白色家电多年来技术上没有革命性进步,竞争实际靠厂家拼制造成本和产品品质。国内企业最大劣势在于产品线不完整,研发意识、能力不强。而外资拥有强大资金实力,极易进入并形成巨大规模。 美的、科龙等巨头已在白电上形成一定产业规模,面临外资的紧逼迫切需要进一步扩大产能以获得新成本优势,并购一些业绩较差的相关企业显然是扩张的最佳途径。途径有了,但能否走好、走顺,要看企业的造化了。 外资在后 白电的核心是冰箱,固定设备投入大,技术含量高,“投资冰箱,没有个把个亿免谈”。同时,渠道方面,冰箱和洗衣机一样靠的是批发,所以市场投入亦相当可观。总之,冰箱制造靠的是技术、渠道、网络的积累,拼的是实力。所以跨国家电公司来华后最先做的是冰箱。从目前情况看,跨国家电企业在华经营业绩并不理想。“但他们并不着急,他们在等,他们就是那只黄雀。”家电资深记者刘荷清的话并非悲观之言。 如,尽管西门子家电的中国区总裁盖尔克曾预测,未来中国家电产业的利润率甚至低于银行的存款利率,但西门子并没有因此放慢进军中国市场的脚步。在西门子的战略里,未来几年内,其在中国的产品线要做到与西门子德国总部一致。 又如东芝、日立、西门子等不少著名跨国家电巨头一直在搜寻新的并购目标,就连在中国并购行动中一败再败的惠而浦,也在积极寻找合适的并购对象。 经历了“价格时代”和“品牌时代”之后,中国家电业眼下正步入“资本时代”,民营资本成为家电业活跃的力量,做着盘活资产、整合行业的事。美的集团制冷副总裁方洪波就明确表示,中国家电企业只有不断扩大产业规模获得新成本优势,同时对市场快速反应,才有实力继续与外资家电抗衡。 民营企业这只“螳螂”有了“捕蝉”的意识和能力,但能否守护住到手的“蝉”而不被外资这只“黄雀”拿走? 面对白电领域的变故,有业内人士说,如果冰箱业老的四大家族不在了,新的四大家会出现;家电业正在发生变化,但这个行业不会消亡,只是改头换面。 问题是,经过层层资本层面的运作,若干年后,“新四大家”里可否还有本土品牌?“改头换面”之后,是否还有中国本土的资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