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城飞鸿 怒江水电开发生态评估宜先行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4年11月07日 19:05 每日经济新闻 | ||||||||
编辑部: 几天前,国家发改委副主任张国宝在联合国水电与可持续发展国际研讨会上说,未来20年,是中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历史时期,利用好丰富的水能资源是中国能源政策的必然选择。他表示,在水电工程建设方面,中国充分重视反对声音,但不会因此放弃重大水电项目的开发。而据有关人士透露,一度暂停的怒江水电开发项目,将在11月初进行环境
此消息一出,立即又引起了社会各方面的关注。据了解,怒江被称为“中国最后一条生态河流”,是最后一条从源头到入海无一处人类工程的河流。为此,我们专访了著名专家、清华大学当代中国研究中心教授李?。李?曾两次参加过国家环保总局关于怒江水电工程的研讨会。 对于怒江电站明年初开工的传闻,李教授认为,工程是否要上马,首先要看环境影响评价能否通过,而不是说发改委先做出决定要上马,然后再进行环境影响评价。否则,环境影响评价就失去了意义。他为此呼吁,在决定开工之前,应该进行全面的科学考察,彻底摸清怒江流域的生态等方面的情况;有关方面应该就怒江水电工程是否上马举行听证会,增加公众在决策中的参与程度;并引入事前公示、听证会、独立专家、论证专家署名和决策官员问责制等一系列政策。 李?表示,怒江水电工程一旦真的上马,最关键的就是要平衡各方面的利益,特别是如何保证当地农民的利益。在此方面,他认为可以学习珠三角地区发展的经验。在珠三角地区,农民以土地出租的形式把土地出租给“三来一补”企业,这样,企业发展了,当地农民的利益也得到了保证。怒江当地农民就应该以这样的形式把土地出租给水电企业。移民也可以,但一定要以土地出租的形式把水电企业的部分收益转移给农民,使农民有一个长远的利益保证。 他最后对记者表示,针对以上两个问题,研究一些工程开发过程中的具体问题可能更有作用。 NBD驻京记者 胡念飞 2004年11月6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