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商银行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产经动态 > 新银行业 > 正文
 

社评:中资银行改革亟须加速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4年11月05日 16:12 中华工商时报

  本周,又一家外资金融机构德意志银行北京分行开业了。也就是说,对外资银行人民币业务地域方面的承诺兑现已走到了第四步———从12月11日起,北京地区的外资银行将获准经营人民币业务,将有一半以上的外资银行将开展相关业务。

  这意味着什么?

  意味着银行业竞争将更为激烈,而留给中资银行的“准备期”所剩时间已经越来越少。

  从2001年12月11日起,外资金融机构在中国市场的进程就开始步入实质性阶段。截至2004年7月底,在华外资银行的资产总额为643亿美元,资产中各项贷款为301亿美元。值得关注的是,外资银行的资产质量一直较好,不良资产率只有1.73%。

  反观中资银行的动作表现,经营业绩、改革推进步伐等方面却不够理想。

  如果说,金融业改革发展主要是机构、体制、观念三个方面的话,那么就近期而言,金融机构竞争力的改善最为核心。

  不过现状似乎并不那么乐观。

  就在前不久,那份由中国人民银行营业管理部的报告列出的综合竞争力排名中,四大国有商业银行位列倒数后四位。

  而更让人担忧的是,综合竞争力排名的前12位没有一家中资银行。

  一直以来,不良贷款率之高、公司治理委托代理责权之不明确等问题成为困扰中资银行之痼疾。由公司治理不完善而导致的赢利能力低下进而缺乏竞争力也就不难理解了。

  诚然,中资银行也在努力,在过去的几个月间,改革力度在加大:“四大”中的中行和建行的股份公司相继挂牌,而交通银行则已悄然进入上市倒计时。

  尽管如此,这些改革之背后,还有许多的银行企业相对于外资银行蠢蠢欲动的进攻态势却显得过于“从容”了。

  我们知道,汇丰控股出资17.47亿美元收购交通银行19.9%的股权,接

  近银监会规定的“单个外资入股比例20%”上限。而花旗、汇丰、恒生、国际金融公司和新加坡政府投资公司等多家外资金融机构都已经入股了中资银行。

  显然,外资的入股,看好的不是机构本身的“竞争力”而更多是他们的渠道优势和目前尚存的垄断地位。

  如果进入完全竞争状态,很多中资金融机构或许就面临着随时被挤垮、被收购的境地。

  我们知道,银行提高盈利能力的关键在于利率的自由浮动,独立为风险定价,才能有效地判断出不同银行之间的效率和能力,从而“优胜劣汰”。

  而目前似乎无法做到这一点。

  此外,银行市场化的一个要素是其作为独立企业而存在,但问题却是,以国有银行为代表的中资银行,其管理模式依旧是计划型的,而由此导致银行体系信用缺失和贷款决策失误乏人承责。

  目前,从政策面来看,利率市场化的制度准备正在进行当中:完善计息办法;扩大贷款利率浮动幅度;建立再贷款浮息制度;进一步完善外汇管理,释放外汇需求,让外汇市场真正反映市场供求等等,表明利率市场化改革的基本条件已经具备。

  我们知道,加入世贸组织后5年内,银行业将取消所有现存的对外资银行所有权、经营和设立形式,包括对分支机构和许可证发放进行限制的非审慎性措施。时间相当紧迫。

  正像银监会主席刘明康前不久所说,银行业的改革的核心是建立良好的公司治理结构,使其步入良性发展轨道。而在目前,需要做的是,如何加快这一进程,让这些银行和管理层真正“着急”起来。

  外资逼近,改革必须加速。






评论】【财经论坛】【推荐】【 】【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彩 信 专 题
Twins
友谊第一乱世佳人
维他小子
多吃水果海底世界
有声有色
夏日狂哗依依不舍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3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