芜湖家电梦(2)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4年11月03日 15:27 《环球供应链》 | ||||||||
关键角色 芜湖市政府在城市自身条件的营造和对家电企业的支持上,也给企业选择芜湖提供了理由。业内流传这样一则未经证实的故事:身为顺德家电商会会长的何享健某日召开成员会
谢金保生告诉记者,2000年暑期促销期间,实达的工厂周六周日都在加班加点。开发区要进行电力系统的检修,但为了保证实达的生产进度,两次推迟了检修时间,最后还是实达主动停工,配合开发区的工作。几年来,芜湖市和开发区的领导们对实达提出的要求尽力满足,有问题当场解决,却从没有吃过实达一顿饭。 芜湖市还规划了一个高校园区,主要向企业培养输出一些高素质人才。在芜湖开发区投资家电生产基地的日立、美的等企业,在建厂的同时,就向职业教育学校“预定”了生产所需的技术工人,生产线一建成,这些毕业生就同步上岗,企业可迅速投产。所以很多企业称赞芜湖劳动力“物美价廉”。 另外,这两年,为了满足美的等家电企业在芜湖发展的要求,芜湖市政府曾赴粤对其配套厂家一一拜访,希望能到芜湖当地投资设厂。 2000年6月29日,刚接任科龙总裁第二天的徐铁锋宣布,在芜湖购置200多亩土地,建立科龙工业园。科龙在该工业园内将主要生产与空调、冰箱配套的电机,产品除供应本集团外,还将面对华东地区广大家电生产企业。荣事达也在芜湖设立了与家电企业配套的塑胶有限公司。 先来者已经获取的利益刺激并促进了后来者的跟进和投资转移。目前,芜湖经济开发区内已经形成一个能够实现电机、控制器(除压缩机外)几乎所有零部件配套以及物流运作比较成熟的空调产业链。空调公司和电机公司基本实现就近配套,相应减少了物流成本。 开发区管委会主任李铿表示,日立当初来芜湖投资建厂,很重要的一个因素就是看中了开发区内成熟的空调产业链。 不求所有,但求所在 在芜湖市这些著名家电品牌生产商之中,并没有芜湖市的地方品牌。 “不求所有,但求所在!”芜湖市经贸委投资规划科汪科长熟练吐出了这八个字。他继续解释说,“只要能在芜湖这片土地上发展壮大,地方政府均给予支持。目前,家电行业竞争日趋激烈,利润也越来越少,要想做出芜湖市的地方品牌是很难的。我们的重点是放在扶持在芜的著名品牌上,做大做强与之配套的零部件企业。” 其实,芜湖市的这八字方针是有渊源的,在九十年代中期以前,由于产品依然短缺,只要企业开足马力生产,不愁卖不出去。九十年代中后期“买方市场”出现的时候,市场对企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每个企业都必须精细化运营。这时,身处内陆的安徽,家电企业已经呈现出疲态,一批国有企业出现严重亏损。安徽省政府1996年率先在国内提出“不求所有、但求所在”为指导思想的国企改革和破产重组方案,并于1997年引入海尔和康佳,分别对黄山电视机厂与滁州电视机厂兼并重组,美的收购丽光空调也发生在这个大背景下。事实证明了安徽省这一思路的正确。对于芜湖,这些外来品牌确实支撑着该地家电工业的发展。 汪强调说:“芜湖市政府现在的策略是打造城市整体品牌,提升城市形象,而不是谋求某种著名的家电品牌。同时,芜湖市政府把这座城市定位为工业制造基地,只要城市定位明确,企业发展得好,芜湖就能从中得益。比如,解决就业人口、增加税收、提高城市知名度等等,因此,芜湖并不在乎这些著名品牌是不是属于芜湖。” 他认为,品牌与制造基地没有必然的联系。产业的转移本身就涉及到品牌的转移,在芜湖制造的美的产品和日立产品与在顺德和日本制造的产品并没有本质的区别。如果美的的品牌就是顺德地区的,那么美的也就失去了拓展的可能,日立空调也就不可能向中国转移。品牌只能是企业所拥有,而不能是地区所拥有。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