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资源路线图(4)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4年10月15日 15:34 《全球财经观察》杂志 | |
国内氧化铝的“垄断者”中国铝业同样不甘示弱,将和中色建设一起与越南的合作伙伴共同开发越南中部的铝土项目。在中国铝业的发展计划中,类似海外投资项目还有10个。据英国《金属通报》报道,中国五矿集团曾向恺撒铝业公司递交标书,购买其欲出售的资产,包括格拉默西铝厂、路易斯安那氧化铝精炼厂和恺撒牙买加铝矾土公司。 在张健看来,中国的有色金属行业正处在一个微妙的转折点上:国内的垄断必须打破,而中国必须到发展中国家去“挖掘”,这样市场才会充满竞争。有竞争必然就会有伤害。在中国与印度的旺盛需求导致全球铜精矿的短缺中,澳洲铜厂(PKC)成为了最新的受害者。日本铜冶炼商及机械制造商古河机械金属周一宣布,旗下处于亏损状态的澳洲铜厂将停止运营。而更多的人相信,在同中印两国争夺铜精矿的较量中,将有更多的铜冶炼厂面临停产。 东京惊呼:中国和印度为铜精矿支付的高额价格,致使铜精矿的短缺转为结构性问题。 中国和印度都实行非常优惠的税收政策,而中国和印度铜厂的加工费同样让其他铜厂深感难受。日本甚至已有人叫嚣“中国和印度在扰乱市场,我们计划采取行动,可能会通过世界贸易组织(WTO)”。尽管中国和印度表示要放缓扩张计划,但却没有放缓的迹象。 不过在专家们看来,身处一个经济全球化的时代,国际竞争非常正常。这种竞争,有时建立在战略同盟的基础上以实现双赢,有时候由于地缘和历史原因,单纯的市场竞争之外,政治和伦理因素也成为一个重要的砝码。“中国是惟一坚持社会主义制度的共产党领导下的大国,更何况是一个正在和平崛起的大国,这就注定了中国在参与全球资源分配中不会风平浪静。”典型的是“中日资源竞争”。本刊曾有报道。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有专家认为,在这场中日之战中,中国企业和日本企业地位不平等,在进口有色金属等矿产时,日本与世界供应商签的都是长期合同,往往已占到全球供应量的80%~90%,而中国企业却无法做到这一点。另外,海外并购是建立在国内产业成熟整合的基础上,中国这一方面显然还和日本有很大差距。 因为中国被认为是一个非市场经济国家,国外就会有很多伦理标准。全球并购研究中心秘书长王巍分析:关于人权问题,或许是诺兰达抬价的砝码,有一点非常迫切,这么多年来中国海外一直出现投资问题,中国始终没有建立一个国家国外投资的安全体系。 一个良好的资本输出国形象,是一个历史和实践的过程,也是向全球经济的学习过程。王巍认为,中国的企业经济增长程度在全球化的历史中是没有的,所以其商业逻辑和战略规划都无法直接抄袭,必然是独特的。 《全球财经观察》系列报道: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