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商银行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案例剖析 > 《全球财经观察》2004 > 正文
 

世界资源路线图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4年10月15日 15:34 《全球财经观察》杂志

  立刻注册新浪免费邮箱,激活1G空间

  

  身处一个经济全球化的时代,国际竞争非常正常。这种竞争,有时建立在战略同盟的基础上以实现双赢,有时候由于地缘和历史原因,单纯的市场竞争之外,政治和伦理因素也成为一个重要的砝码。中国是一个正在和平崛起的大国,这就注定了中国在参与全球资源分配中不会风平浪静

  文 | 杨琳桦 刘乾坤

  贾明星坐在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的办公室里,难掩忧虑之色:“过去,中国有色金属除铜以外,基本能自给自足,1990年代后期这些有色金属已由出口逐渐转为进口。” 虽然中国已是世界有色金属最主要的生产国,但中国同时也是仅次于美国的全球第二大有色金属消费市场。中国需求量的上升正改变着全球资源地图。

  世界范围内格局生变

  中国的主要有色金属矿产资源已不能保证经济发展需要。以氧化铝为例,2003年中国氧化铝的进口量是561万吨,比2002年增长23%,比2001年增长了67%,中国的氧化铝目前产量仅能满足电解铝行业原料需求的60%,而国产铜精矿仅能满足生产需求的20%同样,一直靠进口支持的铜矿资源严重短缺:中国铜矿的储量仅能保证15年开采,即使储量基础全部升级为储量,也仅能保证25年开采。根据中国地质科学院的研究报告,今后20年中国的铜资源短缺量可能会危及到国家安全,而中国的铝土矿、铅锌矿和镍矿资源困境亦已显现。

  据贾明星介绍,目前中国有色金属自给率约为40%,日本90%靠进口,而远东和非洲的有色金属消费量远未开发,即使开发出来,消费量也很少。“值得注意的是,与基本呈饱和状态的美国相比,中国有色金属的人均消费量还很低,这意味中国的消费量还会持续上走。”

  如果我们单独将铜作为一个蛋糕,那么在1990到2000年期间最饥肠辘辘的消费区域主要集中于美国、日本和欧盟等经济发达地区。2000年,这些地方的铜消费水平达到历史巅峰,约占全球总消费量的一半之多。而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亚洲特别是东亚地区也显示了对铜的渴求。2002年,中国成为世界最大的精铜消费国,与日本、韩国、中国台湾省的总消费量约占到当年全球总量的36.4%。

  蛋糕的供应商当然是世界铜矿山的多产之家,首推智利、美国和印度尼西亚,其次是加拿大、澳大利亚、俄罗斯和秘鲁,而印度尼西亚和秘鲁近两年矿产量的增长显著,有望成为继智利、美国之后的铜精矿重要生产大国。

  铜矿的库存减少,致使价格急剧飙升。在伦敦金属交易所,人们可以看到期铜的价格已升到了16年来的新高。2004年以来,纽约、伦敦和上海交易所显示的铜库存量下降80%,据分析,铜的供求失衡状况仍将持续到明年,这同时也增多了国际投机活动。尤其是近期油价升到每桶50美元以上,意味着会有更多的资金将追捧金属期货交易。

  2003年3月,瑞士嘉能可铜精矿公司在中国南京港新生圩码头囤积铜精矿。9月初,囤积量超过3万吨,这使美国、荷兰等国的主要铜精矿贸易商都把注意力放在了静观中国市场的反应上,以决定他们的销售策略。为此,我国第四大铜企业湖北大冶有色金属公司宣布铜产量缩减26%,而辽宁葫芦岛冶炼厂、云南铜业冶炼厂也相继宣告减产。

  资源短缺,对各国有色金属工业的发展都带来了负面影响:大量进口会消耗外汇资金,而原材料的进口又会增加国内行业的依赖度,一旦外商抬高售价或囤积原材料,企业正常开工将不能进行甚至因此倒闭,期货行业的稳定也会受到影响。天平正在向以中国为代表的新兴市场倾斜。

  《全球财经观察》系列报道:

  五矿跨国抢购 利用WTO商业规则达致利益最大化

  一次55亿美元的中国公司跨国抢购案

  高盛关于中国矿产资源的最新报告(摘要)

  《中国的矿产资源政策》白皮书(摘要2003.12)

  诺兰达“联姻”中国的现实困境

  中国公司海外并购案例

  加拿大商业的中国情结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下一页]


  点击此处查询全部五矿新闻 全部诺兰达新闻




评论】【谈股论金】【推荐】【 】【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热 点 专 题
NBA中国赛即将打响
2004诺贝尔奖
雅尔北京音乐会
最新汽车降价信息
2004中华小姐环球大赛
孙楠2004上海演唱会
2005研究生报考指南
姚明首部自传连载
全国万家餐馆网友热评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3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