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商银行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案例剖析 > 正文
 

格力:管理之殇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4年10月13日 14:22 中国管理传播网

  立刻注册新浪免费邮箱,激活1G空间

  作者:尹传高

  从管理的角度上来说,格力是个完全失败的企业。

  这些现象归结为以下的一些方面;

  一, 根本是就没有一个希望把企业办好的理念系统。

  企业更多的只是将精力放在如何做人事斗争,如何争权夺利,如何在混乱中搞到好处,当然,这也是很多国有企业的通病,这类企业如果不是大量的国家财富在内面发挥作用,是不会有任何的效益的。格力集团内部历来存在着最高领导权力之争,并且,这种权力之争是典型的国有企业式的权力争夺。前任格力集团董事长徐荣于2001年从珠海国资局调任此职,现年45岁,现任格力电器董事长朱江洪是格力企业的老将,现年已59岁。当年的这种人事安排,为今天企业内部发生严重矛盾埋下了伏笔。由于格力电器公司和其老总朱江洪在集团公司中所处的特殊地位,近年间格力集团对格力电器几乎已失去管理权。据说集团为确保与上市公司的关系,在相当长的时间内双方达成某种默契,基本上是分权而治。家电业一位资深研究人士的分析一针见血:内耗、内斗会给企业持续经营带来不可估量的损害。在这种局面下的企业,自然是不可能放很多的精力在管理理念上创新和发展上,而这也就失去了企业在管理提高的基础。

  二, 管理制度上的无力。

  集团公司的管理层必须与上市公司的管理层要完成符合《公司法》的法人治理结构和管理制度。但是由于企业没有合理地完成企业的法人治理结构,集团公司的管理层和上市公司的管理层面都是一套班子,这样就会出现管理上的角色混乱。只有完善了上市公司的管理结构和合乎上市公司的董事会、监事会、股东大会章程,才能避免管理的缺失导致的管理混乱。实际上格力“内讧”事件中,从某种角度来说,集团公司与上市公司的微妙关系极有可能是格力内讧最开始的“导火索”,这种没有经过相应的公司董事会批准的声明发布出来,说明上市公司的管理缺失,导致内部矛盾外部化。

  三, 没有管理模式的创新。

  格力的出名有一点与其不断创新的格力营销模式有关,中国企业很多都有这个特点,就是注重在营销上的努力,而在企业内部的管理上,没有人去触这个雷区,所以,企业往往是在营销上显得高级,而在管理上一塌糊涂,与国际上的一些公司相比较,中国企业在营销上并不输给对方,而在管理却是落后许多年,格力也是这样的,由于股份公司在营销上的出色表现,就尾巴翘起来了,忘了出资人是谁了,就敢和投资方即集团公司叫板了,这是中国企业的一个非常奇怪的现象,也是格力的内部管理始终是处于小学的水平。

  四, 战略的混乱。

  由于格力内部极其复杂的人事关系,领导层之间的相互领导的关系处于混乱之中,这就使德格力的战略肯定是迷失和混乱的。到底是听谁的,是集体还是个人,在这里基本上按照潜规则,对企业的发展战略是有很大的杀伤力的。格力集团的企业战略迷失,导致对上市公司失控格力在公众面前一直以专业化的形象出现,而格力集团却涉足于诸多领域,注重多元化发展。显然,格力集团的战略与上市公司的战略是矛盾的。格力集团的董事长兼总裁为徐荣,格力电器的董事长是朱江洪,总经理为董明珠,就出镜率和知名度而言,显然后者大于前者。实际上,集团公司与上市公司的管理关系一直都很微妙,两个公司的战略偏离在这些领导人的言谈举止中也可以折射出来。

  在中国企业中,重营销不重管理,重人事不重制度回归,重平衡的技巧,不重管理的权力等现象将会严重的制约企业的持续性的发展,企业之事,乃国之大事,不可不察。






评论】【谈股论金】【推荐】【 】【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热 点 专 题
NBA中国赛即将打响
2004诺贝尔奖
雅尔北京音乐会
最新汽车降价信息
2004中华小姐环球大赛
孙楠2004上海演唱会
2005研究生报考指南
姚明首部自传连载
全国万家餐馆网友热评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3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