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创业故事 > 财经杂志秀之《商界》2004 > 正文
 
托普激情病危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4年06月21日 13:54 《商界》杂志 谭强

  滚滚赤子之心,拳拳报国之志,助他成就一番事业,也将他卷进一场冒险和赌博的游戏

  2004年2月9日,对托普集团老总宋如华来说是个永生难忘的日子,经过痛苦的思想斗争,他终于还是在一份股权转让协议上签了字。至此,他持有的“托普发展”1800万股股权,以每股1元的价格转让给了他的2个下属:虞新友和夏育新。随后宋如华辞去“托普科技”董事长职务,以治病的名义出走美国。而当时“托普发展”每股净资产高达6.03元!

美女啦啦队招募中 第39届世界广告大会
抢注旺铺得超值礼物 新浪招商引资征代理商

  宋如华,年销售额55亿元的托普集团的掌舵人,2000年在福布斯中国大陆富豪排行榜名列第45位,2002年排在第77位。这个统领着上百家企业和3家上市公司的大老板,在全国各地拥有27个园区共1.2万亩土地的“大地主”,怎么会为了区区1800万元钱而以跳楼价变卖手中的股票呢?又是什么让曾经意气风发的宋如华如此“闹心”,以致心脏病发?回顾宋如华传奇式的商海生涯,我们也许能找出些答案。

  教授经商

  浙江绍兴,曲水蜿蜒,轻舟穿梭。1962年4月,宋如华就出生在这里。绍兴秀美山水催生了宋如华高远的理想,也熏陶出了他真诚、纯朴、善良的品质。

  1979年,天资聪明的宋如华考入成都电讯工程学院(今四川电子科技大学)应用物理系。学习上总是名列前茅的他大学毕业后顺利留校任教。此后攻读光学专业研究生并获得理学硕士学位。

  宋如华思想活跃,演讲极有煽动性,多次被学生评为最受欢迎的老师,年仅28岁就被破格评为副教授,此后更加专注于教学科研,希望在学术上有所成就,压根没想到今后竟会纵横商海。

  邓小平南巡讲话后,曾一度感觉很是压抑的宋如华终于迈出人生最重大的一步。1992年7月,他和两名同事以5000元资金创办托普公司,即英文“TOP”(顶尖)的谐音。

  初出茅庐,宋如华骑着一辆三轮车去见成都实达公司的经理,做起了实达成都公司的电脑终端代理。1年后,“托普”和“实达”发生冲突,“串串公司”做不下去了。一天,一家公司打电话到电子科大,问能不能制造证券交易厅的大屏幕,接电话的人把这条信息告诉了宋如华,“托普”何曾做过显示屏?但宋如华艺高人胆大,成功地做成了这单32万元的生意,掘到了“第一桶金”。

  重大的转折出现在1994年。当时成都金牛区税务局从“托普”买了几台电脑,在安装的时候,“托普”员工偶然看到局长桌子上的一份文件,里面提到了“金税工程”,即引入一整套软件系统,加强对增值税的监控管理。

  宋如华得知消息后,马上赶到金牛区税务局洽谈合作事宜,最终得到了这笔大单,回头再找电子科大的技术人员开发。发现这个商机后,宋如华一鼓作气拿下四川省内多个“金税工程”项目。1年下来,“托普”产值突破亿元。

  宋如华尝到甜头,并从巨大的成功中总结出了一条秘不示人的生意经:要做成大生意,就得和政府合作,政府机关庞大的采购“盘子”将是“托普”一个巨大的生意来源。

  后来,宋如华曾对好友透露过:他每挣100元钱,就将其中的70元用于对政府的公关,剩下30元才用于企业的扩张发展。这是一种典型的“通过市长找市场”的做法。事实证明,这一被中国企业家运用得极为娴熟的手法在短期内虽然有效,但却是一种近视的做法,有着致命的缺陷:即企业过度依赖政府,对政府的能力过度迷信,而忽视了对市场本身的分析、了解,最终使企业的决策可能与市场大趋势背道而驰。

  “园区地主”

  好景不长。1996年初,有关部门对各地税务局自行建设计算机税务系统进行了限制,“金税工程”业务难以继续。此时,一位发誓要为“宋式托普”奋斗终身的副总公然和宋如华决裂,并拉走一大帮成熟员工。宋如华很痛心:其中不少人进“托普”时都是贫穷的农村子弟,他像亲人一样照顾他们,帮他们租房子、买衣服,但在“托普”困难时他们却离他而去。

  从这次事件中宋如华总结出了一个教训:任何一个阶段新员工的增加,一个年度内都不能超过员工总人数的50%,因为新员工带来形形色色的思想,会对原有的企业文化造成很大的冲击。

  事业陷入低谷的宋如华不得不为“托普”谋划新的出路。1996年,宋如华去沈阳东大阿尔派公司开“全国软件产业发展研讨会”,见到了中国第一个国家级软件产业基地──沈阳东大软件园。正承受着叛军之痛的宋如华大受启发:环境好才能稳定人才。

  回来后宋如华依葫芦画瓢,在成都郫县科技工业园内建起了西部软件园。他说,一块地,就是投资、就是关系、就是市场、就是服务。宋如华后来将这一思想总结为“用投资换市场,用贡献换资源”。

  宋如华为自己的这一创意很是得意:既有益他人,报效了祖国,自己的事业也可以有一个巨大的发展,典型的多赢格局。

  事实证明这一战略也的确使“托普”受益匪浅。他的相当一部分园区土地,买来时只花了几万元一亩,后来升值为近20万元一亩。然而这一创意的基础是必须有雄厚的实力。

  宋如华实力并不雄厚,为空手玩转园区,他设计了一套滴水不漏的完美运作:用软件园、IT产业等时髦概念和对当地经济的巨大贡献打动地方政府,通过政府的优惠政策用很便宜的价格圈到大片有着巨大升值空间的土地,然后用土地作抵押向银行贷款,买地建房开发软件,并进行其他多种经营。

  有了与地方政府的良好关系和滴水不漏的资本运作这两张王牌,信心大增的宋如华开始了大规模扩张。此后几年时间,宋如华一鼓作气,在全国各主要大中城市建成27个软件园,总占地1.2万余亩,楼房建筑面积100多万平方米,并因此成为中国IT界最大的“地主”。  

  然而,此时金融企业经营机制不健全,管理松懈,社会信用观念淡薄等问题正在引起国家的重视。早在1998年,我国政府就已经开始着手对金融秩序进行整顿,2002年2月,全国金融工作会议在京召开,江泽民、李鹏、朱镕基等政治局常委全体出席,可见党和政府对整顿金融秩序的决心之大、力度之强。各大银行开始加强贷款清查,并逐步紧缩银根。

  此后,国家大力清理整顿开发园区,清除园区建设中的违规违法占地、低水平重复建设等问题。

  对政治并不敏感的宋如华,天真地以为他与某些地方政府官员有着良好的关系,他的有高科技概念的“软件园”与“清理园区”并不搭界,浑然不知他正在与整个国家政治经济发展大趋势背道而驰。方向的错误注定了他跑得越快,离成功就越远,最终跌得也最痛。

  宋如华这匹小马要拉动园区发展的大车只能采取“借鸡生蛋”的办法,在银行大规模贷款,“托普”命运的控制权因此也交到了别人手里。银行紧缩贷款,“托普”将无米下炊。

  同时,宋如华在很短的时间内圈占大量的土地大建园区,投资用尽,园区后期投入难以跟上,产业并没有搞起来,当初对地方政府描绘的增加税收、解决就业、拉动经济发展等美妙蓝图难以兑现,以致于不少地方政府纷纷收回园区。宋如华“赔了夫人又折兵”。就像一台设计精确的物理仪器,虽然丝丝入扣,环环相接,然而某个环节一出问题,整个仪器就将彻底瘫痪。

  “借壳”上市的隐患

  宋如华的另一个成功之作便是“借壳”上市。搞西部软件园时,宋如华只有紧巴巴的200万元,离建软件园所需的巨额资金还差得老远,银行的贷款只是杯水车薪,宋如华想到了上市融资。

  当时四川的上市指标都给了国有企业,民营企业只有希望集团上了市。通过他人指点,无路可走的宋如华选择了“借壳”上市。这时亏损严重的上市公司四川长征机床股份有限公司(川长征A)进入了宋如华的视野。1998年,托普集团斥资将其收购,经过2年的调整改造,恢复了公司的再融资功能。

  2000年5月,已改名为“托普软件”的“川长征”增发成功,一举融资9.5亿元,宋如华不由感叹:“如愿以偿!”而整个过程,托普只动用了3000万元现金,从而开创了四川民营高科技企业收购国有老工业企业的先河,成为民营企业重组国有企业的经典案例。

  这一成功运作让宋如华体会到了股市的神奇,从此对资本运作乐此不疲。此后又“借壳”常州“金狮股份”,改名为“炎黄在线”。2001年,成功分拆“托普软件”下面的“托普科技”,以H股登陆香港创业板,一举融资1.2亿港元。

  宋如华的软件帝国在资本战车的推动下飞速发展。到2001~2002年全盛时期,托普集团总资产已达100亿元,拥有“托普软件”、“炎黄在线”、“托普科技”3家上市公司及120余家控股子公司。

  有道是“福兮祸所伏”,成也股市,败也股市,股市的高深莫测注定了宋如华要在股市上栽大跟斗。多年后,宋如华的得意之作把他拖进了数亿元的“陈年”官司:1993年,四川聚酯股份有限公司向建行四川省分行贷款,“川长征”与自贡东新电炭股份有限公司应有关部门要求做担保,后“川聚酯”不能按期偿还银行债务,被告上法庭。法院判决“川聚酯”偿还贷款及利息共3487.5万美元,“托普”和自贡东新电炭公司一道承担连带责任,托普为此将承担1.5亿元人民币的偿付责任。

  “托普”称,事先他们对此担保事件并不知晓,而且收购之初也与自贡市国资委有言在先,自贡市国资委明确承诺和保证“转让股份未涉及任何争议事项”。但“托普”最终还是输掉了官司,不得不为当初买的“壳”擦屁股,而手纸是1.5亿元人民币。

  “圈人”败招

  输官司并未引起宋如华太多的警惕,与飞速发展的托普集团一道膨胀的还有宋如华迅速发福的身体和惊人的自信心。俨然一个控制全局的大师,宋如华完全忘记了自己总结的“一年内新员工不能超过50%”的教训,挥出了一个又一个大手笔、大运作,并为“托普”规划了一条环环相扣的发展链条:先“圈钱”(9.5亿元),然后“圈地”(1.2万亩),再“圈人”(5000名软件工程师),最后“圈市场”,有了市场就有了钱,最终形成良性循环。而正是这一项大规模“圈人”最终酿成了宋如华的“滑铁卢”。

  2002年6月,“托普”10周年庆典之际,宋如华宣布启动“5000软件工程师计划”,从而揭开了“圈人”大幕,宣称未来10年之内将“托普”打造成为“中国软件航母”。

  毫无疑问,宋如华的思维是缜密的。关键是社会不是物理实验室,人才也不是机器零件。物理教授出身的宋如华,把企业经营想象成做物理实验,把企业员工想象成一个个零部件,笃信通过环环相扣的机械运动后,必然产生一个可以预知的实验结果。但人是有思想的,用得好,可以推动企业进步;用得不好,则会起反作用。

  宋如华的5000名软件工程师招聘计划在媒体上一公布,立即引来一片哗然。媒体纷纷质疑,认为这不过是宋如华的一次无聊的商业炒作。因为仅5000名软件工程师的工资就将是一笔巨额的开支,宋如华到哪里去找这么多的流动资金?

  媒体对“托普”的质疑和攻击集中爆发,最终使各界,特别是金融界人士对宋如华的冒险游戏警觉起来,从而掐断了托普最脆弱的一根神经——资金链。同时,质疑也使得股民发生恐慌,他们纷纷低价抛售“托普软件”股票,仅在股市上“托普”就损失了7个多亿。

  事实证明,媒体的担心不无道理。尽管由于软件设计人才的奇缺,“托普”最终还是“圈”到2000名软件工程师。但由于招聘过急,来不及仔细审查每一名应聘者,使得招聘的“人才”良莠不齐,“有些员工文凭甚至是假的”。

  经过3个月试用期的考核,企业对人才进行优胜劣汰本来也是情理之中的事。孰料一些被涉及到的员工竟将“托普”的这次内部人事调整计划通报给媒体,称新招聘进来的软件工程师们被要求“10分钟之内在一张已经打印好的工作调动通知单上签字同意,否则将被视为自动离职。”

  一些员工认为,自己正在成为“托普”炒作的牺牲品,“托普”大招聘炒作完成了,他们就要被踢出门去。而为了到“托普”应聘,他们已经辞去了从前优裕的工作。这再一次引起了媒体的集中发难。“托普”的内部人事调整计划不得不搁浅打折。

  宋如华在人才的管理上又跌了一个大跟斗。最可怕的是,这并不是一次单独的事件,它直接导致了外界对“托普”的普遍质疑,并使“托普”的社会信誉大打折扣,从而推倒了托普集团的多米诺骨牌。

  速度后遗症

  就在宋如华狂热扩张的同时,国家却在对有点过热的经济降温,金融秩序的持续整顿使银行金融风险的防范意识加强,宋如华的冒进让银行难以放心。四川某银行的调查报告称,“托普”随时有可能因项目失败而面临巨大风险,应尽量避免与其发生贷款业务,已发生的贷款业务也要足额抵押。

  一场金融风暴终于袭来:银行不再向宋如华放贷并加紧催收贷款,大大小小的债主蜂拥而来,几乎踏破了“托普”门槛。近12.8亿元的巨额债务,近7.9亿元的巨额担保,显然不是说拿就能拿得出来的。宋如华的资金链一时被切断,“托普”如同一个正在输血的高危产妇被突然切断血源,气若游丝。

  其实宋如华对“托普”的命门所在有着清醒的认识。他曾多次在内部会议上强调:“‘托普’将来出问题,或者‘托普’将来彻底失败,仍然是金融问题,其他问题不足以致命,致命在于资本。”

  但是,对于一座建立在泡沫上的大厦,尽管你能清醒地看到危机的存在,却仍然无能为力,只能无奈地祈求危机不要爆发。而在越来越透明的市场经济环境下,追求真相的人们总要试图挑开泡沫外面那层看似“坚硬”的虚假外壳。这其中,媒体无疑起了极大的作用,或者说,是媒体,是公众的信息透明化要求捅破了“托普”大厦的泡沫地基,并最终使“托普”大厦摇摇欲坠。

  记者手记:

  理想向前迈进一步便变成野心;方法向前迈进一步,便成为无所不用其极的手段;运筹帷幄向前迈进一步便变成阴谋、诈骗。简朴的宋如华一直认为不接受记者采访便是保持低调,而“托普”的公关危机应对能力更是让人不敢恭维,以致宋如华不能在媒体面前阐明这几组关系的区别。于是“托普”被媒体猜测异化,最终社会信用度大打折扣,宋如华只得黯然离去。这一点,恐怕更是宋如华始料未及。






评论】【谈股论金】【推荐】【 】【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热 点 专 题
英语四级考题泄露
美国将移交萨达姆
第三轮六方会谈
我国部分省市供电告急
河南高考舞弊案
辽宁盘锦大桥垮塌
2004世界难民日
2004欧锦赛 NBA总决赛
不良信息举报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3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