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块钱求职不是天方夜谭 大学生求职花销比较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4年09月28日 16:21 新华网 | |||||||||
"一块钱!"当被问起3个月前求职花了多少钱时,高燃笑答。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本科毕业的他带着自己的实习作品,径直找到某报社老总要工作,花的就是公交车费──一块钱。然而,对于绝大多数毕业生来说,求职花销只能用"花钱如流水"来形容。 2005年全国高校毕业生总人数是340万,去年280万高校毕业生中还有众多工作无着落者,这两部分人在2005年的求职花销,以每人500元估算,将达到约20亿元。而据保守估计,
求职成本高在哪 这是2004年毕业于北京第二外国语大学,同一寝室的四位同学的求职花销。 简历资料 交通 手机、话(网)费 衣服、化妆品 考证 总计(元) 马 莉 100 400 1400 300 2000 4200 郭忻伟 70 60 230 500 420 1380 杨 结 100 300 300 0 600 1300 张 镇 200 200 200 1000 1300 2900 "我就是穿着平时的衣服去面试的。"杨结同学的这份"勇敢",对北方工业大学的刘励来说有点异类。她花了3000元购买求职装。 在美容花费方面,5000多元的近视激光矫正手术、300元10次的美容护理、千余元的割眼皮、上千元的突击减肥等项目,在求职花销中并不少见。 这四位同学的花销没有涉及公关费、不合理收费和违约金等。调查显示,浙江宁波大学的毕业生中有14.9%的人,人均花销668.37元在"托关系"上。调查负责人说:"实际远高于此,因为有些同学不愿意透露这方面花销,或不清楚家长花了多少钱。" 不合理收费是毕业生的一大负担。2002年就业政策明确禁止收取的跨地区费等,在一些地方依旧存在。 信息不对称等造成的违约现象,也让一些毕业生吃尽了苦头。一位金融专业本科生进了一家国有银行后发现,同等学力和专业的一名男生在这里竟点了5年钞票。她要走人,单位开出的违约金是5万元。 求职成本缘何高 求职花费为什么这么高?这个问题与就业形势和择业观念紧密相连。我国区域发展不平衡,造成毕业生比较集中地选择在具有良好生存环境和高回报率的东部9省份就业。2003年底,中国人民大学对4025名毕业生进行调查发现,98.3%的人把北京作为第一选择。僧多粥少,求职成本势必高涨。 另外,一些高校专业、课程设置也不尽合理。中国社会调查所在北京、哈尔滨等地对2000名公众进行调查表明,63%的被访者认为,目前的大学教育与就业市场不协调。 "为什么优先录用广州生源呢?"小黄在顽梗的户口屏障前一声叹息,这就是新旧就业体制与毕业生配置方式存在的矛盾。这位湖南籍的广州大学生在面试了20多次后,不得不选择暂缓就业。 太多人为政策障碍,使就业问题雪上加霜。一些用人单位没有自主用工权,大量岗位招不到毕业生,而大量毕业生游离于合适的岗位之外。 求职成本也并非不可降 "当我看到这些求职者的简历中的照片时,只能用目瞪口呆来形容我的表情。"一位企业人事经理对一些女毕业生"写真简历"的评价,很有可能让她们的耗费几百元的制作费付之东流。 为了形象好,就一定要花上几千元购买昂贵的服饰?一家服饰公司总裁说:"(面试时)并不是要穿名牌才能留下好印象,我也看过很多人把便宜的衣服穿得很有味道。" "有的毕业生竟寄希望于红色纸张能吸引招聘经理的目光",微软(中国)有限公司人力资源经理王瑾说,"(这样的简历)只会被红牌罚下。" "该花的钱一定要花",很多毕业生深有感触。但笔者奉劝求职心切的毕业生们,还是不要忘了理性花销,将钱花在刀刃上。采访中我们了解到,刚出校门的毕业生的求职花销绝大部分来自家庭。成百上千的开支已经成为父母新的负担。(周盛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