痛苦面面观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4年08月05日 12:04 《经理人》杂志 | ||||||||||
幸福的经理人是相同的,不幸的经理人各有各的不幸。 - 文/尹 铭 经理人的痛苦已经被指数所量化,从一种主观感受变成客观数值。一个主观的事物能被客观化,本身是件好事,但不同地域、不同行业、不同年龄、不同职位的经理人都在经
在《洋痛苦VS土痛苦中》有一个外国经理人在中国拼打的付出和抱怨;一个本土经理人在跨国公司的忠诚与背叛;一个海归经理人的拼搏和迷茫—— 土和洋的胶合,中西痛苦在此时的中国合壁,构成了一个浮士绘般的画卷。 以性别划线进行阐述的第二部分,内容与性别无关,一个发展迅速的男性PR在职业压力下把自己托付给了上帝;一个职业女性PA见证自己和这个职业的成长和成熟,这是在《男性经理人VS女性经理人》要讲述的。 洋痛苦VS土痛苦 为了更好的生活 —— 一个卖保险的英国人来华的痛 “事实上,在英国面临更多的压力,更甚于中国。” “It誷 a hard decision to make (是一个困难的决定!)”在豪华的奥迪媒体中心,谈到自己为何要来中国开始创事业, 精明健谈的英国人罗勃特回答有些迟缓了,“事实上,在英国面临更多的压力,更甚于中国。” 在英国已经从事保险业长达八年的罗勃特,在中国又干了十年,他的主要工作是向在华的西方人提供保险服务和投资咨询。1997年,他是香港亚洲独立顾问公司Cameron Butler的合伙人。现在他又有了自己的公司Formon & Associates。 首先他认为在中国他没有遇到过文化差异问题,因为他主要的工作就是沟通,这也是他擅长的。他的口头禅是“Do it in a right way!”,然而这也是让他在中国感到麻烦的地方!相对于西方成熟的市场,中国的好像很多事情都不是“in a right way”,尽管这个市场的膨胀速度也大大超过了他的想像力。 “中国的职业经理人也面临着巨大的压力,无论是企业,还是个人都不会高枕无忧了,没有什么行业是铁饭碗了,住房、工作、孩子的教育都要个人来负责,即使去度假也不会彻底休息。”这是罗勃特对中国职业经理人的“旁观之见”。“一个人获得幸福的惟一机会,好像只有到澳门去赢一笔钱。”他揶揄中带有英国人的幽默。 “所以才需要保险呀,保险可以解决这些问题。”罗勃特借机向记者销售自己的职业观点。然而作为一个外国人,不远万里来中国卖保险,他还是有不少自己的烦恼。 首先是政府的政策。“目前保险还是政策性的行业,我们是合法经营。可是能做什么不能做什么的规定太多。当然保险业在中国被认为是需要政府管理的行业,可中国的很多政策都是20年前制定的,而且几乎没有修改过。” 对于这一点,罗勃特显然很无奈。对于欧洲和中国国内经营环境的差异,“一百年前欧洲也是这样。”他用时间来替换了具体问题。 其次,竞争对手不规范。“我们的中国竞争对手,几乎什么都可以做!”他们在领域内,什么险种都可以做,这在高度专业化的欧洲是不可想象的,而提供的服务却无法恭维。“他们甚至可以开餐厅和酒店。” 罗勃特讽刺道。 欧洲的保险企业业务要求简单而干净,寿险就是寿险,医疗就是医疗。对于国内的所谓打包的保险产品,罗勃特感到愤怒,“那些合同需要用几个小时才能看一篇,上帝才知道里面写了什么。” 第三,中国的市场环境问题。首先是诚信问题,“一个国内的保险项目,要在投保人八十岁的时候回报一笔巨款,请问这有什么用?这是商业欺诈。” 罗勃特用形体语言模仿一个老态龙钟的样子,让周围气氛活跃起来。 但是罗勃特给人总的感觉是生意还不错,尽管份额不大;他的精神状态也不错,尽管对一些问题有着英国人自己的看法。 他公司的口号是:“为了更好的生活!”在烦恼中的罗勃特也在痛并寻找着。 “以后的市场会更正规和容易!”他比较乐观! 跨国之痛 “痛苦是一种财富,可能财富是由不同的痛苦构成的。” “股东把我卖了。”王达根本没有想到,因为母公司突如其来的被收购,他初创的中国北京分公司无辜地被殃及到了,他美好的职业生涯路相应断掉。 王达先前在一家跻身全球前10位的跨国公司A企业工作,在A公司,王达做到了管理层,而且从副总裁做到高级副总裁。从这个角度讲,王达是够幸运的。 然而受A企业的战略导向,A企业流程的变革也非常快。相应地,王达的个人职业生涯在摇摆。恰因战略调整,亚太区的人事变动,新总裁没有经过王达的同意,就剥夺了王对全国市场的监控权。 王达的知名度,招来了北京当地一家知名猎头公司的媚眼。而这个媚眼正打到了王达的心坎里面,很诱人:跟A企业做类似业务,但比A企业全球排名还要靠前的B企业,想在北京创建一个分公司。在这个分公司的运作里,从人事(招人)到营销、到财务所有决策,由王达全权负责。 面对这个能让自己做老板,而在很多外企实现不了的全新平台,王达心动了。王达也感觉到在A企业的天花板已经到了,于是就出来了。 风风火火地做了一年多,公司雏形也形成了。但是,风向突然变了——母公司被英国一家企业并购了。 终究是事情太突然,王达也没有预期到,心里很烦躁:“因为我先前的努力都没有了,刚来到那个公司的创业激情消失了,有种受骗的感觉。” “所以,在跨国企业,你好像是一个游戏的棋子一样,你个人价值的实现,完全被控制住了,无论怎么走棋,其实背后都有只无形的手在控制你。因为你根本就不知道一个公司的未来走向。”王达深有感触,“你只能按部就班地把事情做好,不能有成就事业的奢望。” 王达似乎看破了红尘:“这也是个财富。因为你经历过整个文化的大起大落后,就会获得一种沉淀下来的东西。这个东西算成财富,也可以算成痛苦。这两者是并存的。某种意义上,痛苦是一种财富,可能财富是由不同的痛苦构成的。” 薪水都不能保密 ——海归回国痛 真正的海归要接受西方的工作方式而不仅是工作方法! “在国外如果你的薪水被泄露,HR经理当天就会被Fire的。” Shiny(卢起萱),在大陆上班的第一天惊讶地发现所有的同事都知道自己的薪水,可想而知的敌视迎面而来,含混着无法言语的妒忌与质疑。“这是一件可怕的事,这是一家民营企业,也是我在中国大陆的第一份工作。”这样的事实或许可以被称为中国传统文化的潜规则,但同时这也实在是为难了这个在美国长大,在澳洲青春飞扬的台湾女孩。 她开始读到“海归”这个新鲜而望文生义的名词。“单纯地在国外读书和在中国接受外教教育的本质是一样的。只有在国外长时间地工作和生活过,接受其生活工作的方式与态度,才能是海归。”她这样描述她心中的海归,带着自己的理解,和理解之后的疼痛与不放弃,对于她追求的Professionolism,她无法如鱼得水地在工作中游刃有余,惟有追求和变革。 当年赵匡胤杯酒释兵权,即使并非遗臭万年,也同样被国人所不齿。今天,老板抛弃戎马功臣,用“天价”的薪水请来一个半中半洋的空降兵,自是逃不了惹人疑窦之嫌。“所以我开始工作的时候,大家都极力地反对我,而且是为了反对而反对。” 即使没有国际化与本土化之争,Shiny的年轻也是他们计较的砝码,为了他们倚仗的资历与经验。 “我的职责是负责市场公关,这个企业没有完整的市场营销系统概念,所以它的广告和活动缺乏统一的系统与目标。我到的第一个月就要求他们做表格,把一些资料系统化,引进一些新的东西进去,规定他们会做表格,以后需要什么资料直接从电脑里获得。可在开始的时候,员工觉得很麻烦有抵触。”时间冲淡了她的惊讶与委屈,她不紧不慢地说着,语气平静地像在叙述八股之事——带着历练与成长的痕迹。 “这个部门的资深员工就对我说:‘为什么你来了工作就变麻烦了,要什么资料,你自己去找!你有本事让老板把我fire掉。’” 没有底气,谁也不会这么说。“老板不会开除他们的,这些人曾经有过功劳,但是当公司的成长快于个人成长之时,如何对员工重新进行管理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Shiny深切地感到中国企业的领导比西方的领导更重感情,从管理的层面来看,这是优点,也是缺点。这个后果就是公司里有很多拿高薪而效率不高的人。 “企业内有些人拿很高的薪水,做很少的事;有些人拿很少的薪水,做很多事,这两种情况的存在,是我不能接受的。” Shiny还有一个职务是总裁助理,但即使是细致若微的变革都要由总裁亲自下达亲自监督。“何必让自己这么辛苦,让大家也不开心,我也不是那么强势(aggressive)。” 这里,不再是她想象中的大陆;这里,不再是她期待中的公司;在这里,她用自己的心体会到了文化的差异;在这里,她学到了让自己适应环境。 然后,她选择离开,因为相信,有更合适的地方在等待着她。毕竟,她知道自己的实力,毕竟,她相信上海是座开放的都市。 离开之后,却听到了好的反馈。在有些项目上,他们用Shiny带来的方法运作着,并且,卓有成效。同事说她的方法“非常非常好”,她笑,她不想深究背后的真实与客套。 Shiny跳到了新东家——中智公关咨询公司。她说这里有她要的老板,她要的同事和她想象中的工作环境。“我的判断是正确的,这个城市里的确有那么多思想开放的团队,大家一起合力把项目做好,然后,有空的时候和同事一起逛逛街。当然,这样的团队,老板的支持和协调是最重要的。这样的公司挑选了我,也是我的幸运与荣耀。” 今天,Shiny依然带着她深化到骨髓的甜蜜笑容和她容易被识破的台湾口音行走在这个城市里。美国,澳洲,海归,对她来说是事实,也是别人加给她的名词。她更相信专业与敬业,她愿意为了公司和事业而推动变革。 女性经理人 VS 男性经理人 绝望时把自己交给上帝 —— 一个男性PR经理的信仰 因为他知道,在职场中,他能把握的东西实在不多! Matthew 绝对是乐观而积极的!上学时候喜好参加社会活动的他,在十九岁毕业那一年,就顺利地进入了组建中的英国VIRGIN ATLANTIC(维珍航空)。不久,深受老板赏识的他,就成为部门经理。 升职后的两个星期,有一个英国领事馆的活动。维珍公司作为主要赞助商参与全程的活动。公司策划用本公司的空姐做礼仪工作,以推广公司形象。活动当天,效果如预期般一切顺利,充分展示了公司的形象!Matthew认为活动结束,就把负责礼仪的空姐放了假! 这时候,传来总部消息:“英国负责航空的内阁部长来参加展览会,总公司的CEO也要陪同!” “如果这位部长看不到我们的公司形象,那么公司在活动中的全部努力,都会被削弱!CEO的感受恐怕也不会太好!”Matthew感到空前的压力。 因为已经很晚了,留给他的时间不多了。而这些空姐都会有自己的航班飞来飞去,很难确定。 Matthew几乎是回天乏术了,好后悔!各种滋味涌向心头:准备了这么久,因为小失误而付之流水,心痛;刚升上经理职位,大家都以一种期待的目光看着,羞愧;最重要的,如果出了事故,对老板也是压力,因为CEO会找老板来谈,自己也会感觉对不起老板,内疚! “The lord gives,the lord takes it away,”圣经上这样说,就是说你所有的是上帝给你的,你所没有的也是上帝的意志。 “算了,作为基督徒,我还是把自己交给上帝吧!”压力下的他觉得自己所能做的,就是向上帝来祷告。 结果很神奇,第二天上午他找到另外一拨空姐。“最奇妙的是,要求她们要穿着制服来,有个空姐居然是到洗衣店取制服的,被我们碰到了;而另外一个空姐从在很难打车的外滩出发,也找到出租车并在最后几分钟赶到会场。”现在谈及此事,Matthew还很激动。 Matthew现在的状态不错:没有结婚的他也没有经济压力;因为朋友多,获得支持多,工作也挺顺利。当然要把任何工作认真来做 ,都是有压力的,但他可以通过泡酒吧、和朋友交流聊天,缓解压力。 可在无助的时候,他还是把自己交给上帝,祈祷!因为他知道,在职场中,他能把握的东西实在不多! 游走在无间之间 ——女性PA谈历程 如果做得不好,会成为花瓶;做得太强势,就成了别人嘴里的“狐假虎威”。 对于PA(personal assistant)这个行业,智芯科技(上海)有限公司行政主管朱海波小姐很有感悟! ● 年龄。在这个行业已经多年的她首先强调,这个职位和性别与年龄的关系。“不能说女性在这个行业就会有优势,而且这并不是一个青春饭的行业。在国外,阿姨级的私人助理最是抢手,而三十多岁以下的人很少能够胜任。因为三十岁以下的PA很少有自己的判断力 。” 她认为,PA的社会认知度和行业发展程度还太低,“中国虽然已经开放,但对某些职业的认知还是有限的。在北美、欧洲,甚至香港,PA的从业女性的年龄都偏大,而且素质要求也是综合的。” ● 特点。“这个职位的特点是工作时间比较长,不可能完全朝九晚五的上班下班,会有些加班或其他需要延长时间的工作。因为公司或某个部门都需要你随时来支持。” 刚来新公司时,老板开玩笑说,“小朱你的节奏太快了,我们有点跟不上来。”思维跳跃的她马上就明白,自己刚从一个稳定发展的行业进入这个新的行业,老板更希望谨慎的举措。 ● 人际。工作的衡量是客观的,但主观上的人际交往也是重要的。在PA面试的时候,HR经理或者老板一定会问这样的问题“如果他的下属希望和你建立比较好的关系,希望得到额外的信息和利益,PA应该如何处理?”朱小姐认为这是个尴尬的问题,却是必须处理好的问题。 ● 把握。就个人而言,这个职位的尺度也要把握。如果做得不好,会被人诽为花瓶;做得成功,但太强势,就成了别人嘴里的“狐假虎威”。 工作中的朱海波觉得首先要做好本职工作——让老板获得充分的信息,一系列的指令得到传达,另外还要注意方式方法,否则就成了真的“狐假虎威”了。 虽然具体事件不好提及,但是她感到“有时候只是一句得体的话,就把问题和矛盾解决掉!” ● 态度。“你就是润滑剂,必要的时候可以‘圆滑’一点。因为所有方面的关系和感受都要考虑到,一定要注意沟通的态度。”她总结,“对于一个指令,不可盛气凌人,绝对要有好的心态。要知道,八小时之外,大家都有自己的生活;8小时之内,因为工作关系,可能会有矛盾,要以事对事,不要针对人。” ● 前景。“在跨国公司,尽管强调以人为本,给员工培训,描绘职业前程,但由于这个职位比较敏感,往往是一任总经理,一任助理。当总经理离任的时候,这个PA也要离职,这几乎是刚性的残酷定律。国内的企业会相对好一些,可以调到其他部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