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香成去职 新闻集团高层公关转型倚仗实力派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4年06月14日 11:37 经济观察报 | |||||||||
本报记者 林木 北京报道 6月初,有媒体对刘香成不再担任“新闻集团中国区副总裁”改任集团高级顾问的这一人事变动进行揣测。新闻集团评价说,这种说法“还没有准确了解新闻集团在华的组织架构”。他们认为,上海是总部,北京办公室只是一个分支机构。作为北京方面的负责人,刘香成是“给新闻集团中国区总裁和星空卫视中国区总裁戴杰明汇报工作的”。但来自新闻集
刘香成的去职,反映了新闻集团对旗下部门职能的重新评价。对于承担着公司形象和高层政府公关职能的北京代表处来说,这种变化意味着一些失落感。但实际上,众多有相同境遇的外资传媒公司也已悄然转变思路了。 刘香成其人 作为一名记者、一名新闻人的刘香成足以令同行艳羡。 1951年出生于香港的刘香成在美完成学业,在《生活》和《时代》周刊历练后,加入美联社担任摄影记者,曾作为外派记者在中国和前苏联工作。1992年获得美国记者的最高荣誉——普利策新闻奖。 自上世纪九十年代初,刘香成即开始尝试由一名专业的摄影记者向媒体经营管理者转型。在这期间,他与中国境内发生的联系就是参与《三联生活周刊》。 在《三联生活周刊》酝酿出版的早期,刘香成以泰国正大集团代表身份进入《三联》,是复刊后《三联》的第二任资方代表。尽管由于种种原因,这项合作被当时称为一个“不成功的合作案例”,但刘作为兼备中、西方背景的桥梁人物,价值仍得以承认。 1997年10月起,刘香成开始担任时代华纳集团驻中国首席代表,彻底完成了从记者到职业经理人的转变。至2002年9月离开时代华纳、加入新闻集团时,他已经是新闻集团(中国)常务副总裁,负责企业传播,全面协调公司在华的政府关系和媒体关系。 从1994年放下相机之后,刘香成再没有碰过相机。他并不满足于别人将他定位在某一种角度上,“摄影是用来说故事的,讲故事的人是需要媒体的”。 就此可以理解刘香成“转型”的原因,他对自己的优势也相当清醒,“我觉得我在中国是有特殊性的。我幼年时经历过大跃进,然后到了西方,回国的时候正是中美建交。为什么要派我来?因为我是一个中国人,一直在跟踪中国的故事”。 他们的作用 在启动中国战略的那一刻,多数跨国媒体集团的CEO都没有具体考虑中国市场的收入,这些跨国媒体公司首先必须学会认识市场、发现资源,建立良好的政府合作关系。 在中国媒体的市场化变革中,政府也非常愿意与刘香成这样的具有东方背景、在西方公司从业的人士交往,他们的建议有助于政府大力调整、改革本土媒体,为市场化积蓄能量。 “以允许境外电视媒体在珠三角及三星级以上酒店等定点地区有限落地的政策为例,本质上说,这并不能被视作媒体领域对外开放的实质性进展,它是利益互换的结果——作为交换,中央电视台第四套节目得以直接进入欧美电视网络。”一位资深媒体人士分析说,“因此来看,即使这批外资媒体公司的中国代言人确实起到了传递信息的作用,外界也往往过分强调了它们的‘政府公关’作用。实际上,传媒市场的每一点变化都是中外双方反复论证、审慎执行的产物。” 即使到现在,这些外资传媒公司需要的仍不是长于媒体经营的职业经理人,而是熟悉双方文化的中间人。只不过,这种中间人的角色,更多由那些更靠近政府或靠近外资总部的实力派人士担任了。 更倚仗实力派人士 在新闻集团调整人员的同时,去年收购了华娱电视的TOM集团日前宣布,委任袁志业为华娱电视广播有限公司首席执行官,袁志业将负责频道的策略规划及业务发展,并专注策划节目整体的制作方向、发行、市场推广及广告销售,以及领导华娱卫视“在今年晚些时候的重要改革”。 有意思的是,在加入TOM之前,袁志业的职务是新闻集团旗下星空传媒集团的台湾区总经理。在2001-2004年的星空卫视在任期间,他主导星空五个卫星电视频道在台湾的运作,其业绩是成功地将星空台湾区业绩转亏为盈。 袁志业之前,TOM还聘请了“电视湘军”的代表人物——前湖南经济电视台主力人士周石星出任华娱电视台台长。袁志业和周石星无疑都是业务型的媒体经营管理者,对本土情况更加熟悉。 具有新闻集团中国区总裁和星空卫视中国区总裁双重身份的戴杰明是另一种实力派人士。他早在1991年就开始电视生涯,曾任美国哥伦比亚广播公司?CBS?体育台的财务经理;1994年,进入福克斯广播公司并建立了福克斯体育财务部;1996年到香港出任星空卫视体育台的财务总监——这在电视频道经营领域是一打沉甸甸的履历表。 戴杰明已经学会了与中国传媒人士直接沟通。他知道,中国传媒业的市场化方向毋庸置疑,但前提是大陆媒体先要做大做强,即使通过行政手段也要“合并”出几个大型本土传媒集团。现在是调整思路的时期,大家都是在积蓄力量而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