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场观察:新公司面临代理人短缺“瓶颈”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4年08月18日 05:52 人民网-国际金融报 | |||||||||
陈天翔 频繁跳槽的代理人往往是一些刚入行的新手,真正做业务出成绩的代理人,是不大愿意离开的,因为寿险产品不同于其他,代理人一旦离开,势必会造成大量的“孤儿”保单,这无论是对公司还是对代理人都存在道德风险
陈小姐,现为上海一家合资保险公司的优秀代理人。她很爽快地向记者透露,她的年收入大约在30万元左右。由于比较熟悉的原因,陈小姐和记者的谈话也显得开诚布公。 她告诉记者,监管层批准成立多家新的保险公司的消息对他们这些经营业绩非常突出的代理人来说,早已不是什么新闻了,因为此前,就有一些已经跳槽到新公司的“朋友”来挖过她,并且开出不错的条件,包括在新公司里的职位、公司给予的硬件配备等,但都被婉言谢绝了。当记者追问原因时,她道出其中的原委:资深代理人,特别是百万圆桌会议的会员,一直以来是众多公司相互追逐的主要对象,新生公司对他们当然更是“求贤若渴”。因为这部分资深代理人有自己强大的销售团队和多年来所积累的深厚的人脉关系,一旦这些核心代理人离开原公司,势必会导致有一批业务精英随其一起离开,这一点一直以来都成为各大保险公司最为“头疼”,并且是防不胜防的事情。 但是,陈小姐同时对记者说,以她的经验来看,频繁跳槽的代理人往往是一些刚入行的新手,真正做业务出成绩的代理人,是不大愿意离开的,因为寿险产品不同于其他,代理人一旦离开,势必会造成大量的“孤儿”保单,这无论是对公司还是对代理人都存在道德风险,直接影响代理人的声誉和口碑。因此,这部分业务精英并不会轻易离开。 记者采访了一些相熟的保险代理人。他们认为,即使出来了那么多家新的保险公司,他们也不会轻易地“跳槽”过去,毕竟,印着中国人寿、平安保险、友邦保险LOGO的名片非常好用,并且,据他们了解,市场上的中小保险公司中的财产险公司的“日子”过得相对比较“滋润”,而寿险类则许多“捉襟见肘”,很大程度上的原因就是代理人队伍很小,推广产品的难度非常大。以沪上一家合资寿险公司为例,该公司原本打算在5月份推出一款产品,应该说,从产品设计理念、从合资双方母公司的知名度来说,都不存在太大的问题,但是考虑到公司并没有像样的代理人队伍来推销这一产品,只能一直“待字闺中”。 有数据显示,2002年,全国共有保险代理人约120万人,2003年增至约133万人。至2004年5月,全国代理人基本保持在131万人。上海市保险同业公会副秘书长裘星熙介绍,相比全国数据,上海代理人规模缩水比例更为明显:至今年6月底,人数已从2003年底的近4万人减至37781人。随着新公司的批量出现,中国保险业的代理人队伍会更加混乱。 专家分析认为,民营机构在市场竞争中遭遇的最大问题是歧视与顾客的信任度不高。民生人寿杭州分公司的一位人士对记者说,分公司在起步阶段也碰到很多的困难,代理人增员难就是其中一个大问题。很多客户始终认为只有“国字号”才是没有风险的,看来民营金融机构必须经过长期的努力才能改变现状了。 《国际金融报》 (2004年08月18日 第七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