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时武访谈:“我对新都的未来没什么担心”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4年07月28日 16:42 21世纪经济报道 | |||||||||
本报记者 康 庄 新都报道 李仲彬出于谨慎考虑,一再婉拒采访,但他在新都6年主政的老搭档罗时武却比较爽快地接受了采访。6月12日的宝光寺,记者与罗时武的话题从一本还未付梓的书稿开始。 罗时武是新都人,已在新都担任区县领导17年,李仲彬当县长,他是常务副县长;
他说,新都难得有这么一个好机会,虽然自己“不能像李仲彬那样连节假日都全泡在农村”,但很愿意积极参与到这场基层民主政治建设中来。 《21世纪》:新都的改革是全面而大胆的,为什么能在几年时间里没有任何阻碍地顺利进行呢? 罗时武:首先,大气候催生了新都改革。中央新一届领导班子多次指出,要重视基层民主,要推进村务公开,成都有关领导也很支持新都改革,甚至多次关注新都的试验,客观上为新都创造了外部条件;其次,这跟领头人有关系。李仲彬是个很有政治敏感性的人,他把改革的度一直掌握得非常好,不会越过底线做憨胆大的事。 此外,新都的老百姓,从建国以来一直不断得到改革的实惠,原来它是最早进行改革的老3县之一。与其他地方相比,新都进行基层民主政治建设试验的基础要厚实得多,比如经济基础、民主意识等。在生存压力仍然很大的时候,如果民主成本太高,老百姓可能就宁可不要。而新都的老百姓得到的是不断拿到手的实实在在的利益,而且经济条件好了,就一定有参政议政的需求。 同时,新都的改革完全从干部、群众利益出发,是绝对不一样的。 说句不恰当的话,我曾经当过新都的常务副县长,如果我来主政新都的话,民主化进程绝对没有那么快。李很好的抓住了机遇。他当过军人,细致,讲究布局,更注重程序性。 《21世纪》:你觉得目前进行的新都改革与李仲彬有什么关系?新都已经有多次谣传他要调走,如果李走了,这场改革还会继续吗? 罗时武:有一个好的领头人非常重要,我曾经跟李仲彬聊过,他6次面临生死的考验,喝了酒以后带着炮手、水枪手往前冲。你们注意,一般口号是,同志们,冲啊——领导人往往站在后面;李仲彬的这个口号是——同志们,跟我冲。李相信养兵千日用兵千日,而不是用兵一时。他最早就提出了16字的“有警必出”。 有次农民兄弟之间分家打架,李仲彬去劝架都没有拆开,后来他毛了,吼“我是县长,格老子分开”。他是一个非常真实的人。 好人,是点的问题,但好官是面的问题。李是新都的一面旗帜。 《21世纪》:据我们所知,在新都区领导班子里你是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的铁杆支持者,又是经常与李仲彬唱对台戏的人。为什么会这样? 罗时武:李仲彬刚到新都我们只觉得来了一个英雄,但慢慢地我们发现他是一个好官。 我最佩服的官员就是李仲彬,打心眼里佩服。但说句老实话,我绝对不会变成李仲彬第二,我还有妻儿老少,我不愿意没日没夜。目前我们所做的一切,对集体是没风险,但对个人有风险。 讲点他的隐私,李仲彬的老婆是下岗工人,目前在火车北站摆了个摊摊做小吃生意,李有时候还会回去帮忙洗碗洗盘子什么的。更为苛刻的是,李竟然要求他的亲兄弟,只要他在成都,就不希望兄弟到成都工作,回老家眉山呆着,家里几间房子,李也不要,让他们凑合着过。 《21世纪》:你们自己有没有作过总结,新都当前的基层民主政治建设有没有失误?你们有什么办法能预防或弥补这些失误? 罗时武:李书记谈直选有三个问题必须要解决:一是直选更多是凭情感;二是票决的绝对性有碍于领导人选择的正确性;三是票决的错误责任难追究,集体责任就是没有人负责的责任。 事实上我觉得直选中还有出现上世纪50年代的党员选21世纪的干部,因为年纪差距太大,出现了一些很搞笑的场面。这让我们认识到乡村党员结构必须进行调整——必须年轻化,必须主流。事实上,直选后,主动要求入党的农民多了,尤其是年轻人多了,这是我们最高兴的变化。 此外学历成为直选的门槛我觉得也有点绝对化,实在有能力的是否还是可以考虑放松。 目前我们最希望能有人能有勇气站出来,顶着李仲彬干,最后互相有理有据地对证,这也是我们堵漏最有效的办法。 《21世纪》:但这些改革毕竟是在超前地试探,你对新都的未来有担心吗? 罗时武:我对新都的未来没什么担心,只是担心基层民主政治建设是否能完成配套机制建设,因为民主不是万能的。从个人来讲,就是担心自己的进步问题。一刀切不对,但切一刀是可行的,它可以解决随意性。 相关报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