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都区李仲彬访谈:一位区委书记的选官逻辑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4年07月28日 16:39 21世纪经济报道 | |||||||||
本报记者 何忠平 康 庄 新都报道 对李仲彬的采访是艰难的,他总是说,下一步,新都还有大动作。在新都稳健推行的“阳光政府”举措中,最引人瞩目的莫过于李仲彬对基层直选的朴素而又具有前瞻意识的想法,他相信“阳光政府”在新都还会继续推进,这也是社会发展的大势所趋。他相信,民众的力量是伟大的。
《21世纪》:在基层民主政治建设方面,这几年新都主要进行了哪些具有探索和突破意义的做法? 李仲彬:大致可以该概括为“一、二、三、四”。 “一”即提出一个理念——打造“阳光政府”;“二”即开放两个会议——区委常委会和政府常务会;“三”即推进三个层次的直选——第一层次是在教育系统内全面推行“校长直选”,第二层次是开展镇党委书记直选试点,第三层次是进行并完成全区所有299个村党支部书记的直选;“四”即进行四个层面的“民评官”——评议区级党政领导、评议区级各部门领导、评议镇级领导、评议村级领导。 《21世纪》:2001年2月,你提出了建立“阳光政府”,什么样的政府才称得上“阳光政府”? 李仲彬:阳光就是明亮,它代表着生机。“阳光政府”就是一个透明的政府,就是一个勤政的政府,就是一个廉政的政府,就是一个充满生机和活力的政府。 这要求我们政府的一切行为都要置于“阳光”之下,不能搞暗箱操作,搞私人“勾兑”,要经得起民主和法治的检验,要经得起历史和民众的考验。 换句话说,打造“阳光政府”就是为了强化“人民政府为人民”这一宗旨;提出打造“阳光政府”,就是为了将“我用权利管人民”这一“民王”思想,转化为“我为人民管权利”这一“民主”思想。人民的政府、人民的权利,在人民面前当然就应该是“阳光”行为。 《21世纪》:在建立“阳光政府”的过程中,给你触动最大的一件事是什么? 李仲彬:去年8月举行的区17名党政领导“民主评测会”,17人当着400多名各界代表的面,逐个对测评中自己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剖析。 新都电视台向全区实况录播了那次大会,我首先向自己“开炮”,“作风民主”项我最差,我从自己的封建意识、长官意识追根溯源地进行了深刻检讨。 其实,作风民主差这个问题,在来新都工作之前,我就有这方面的毛病,但一直没有得到较好改进。那次打分,一发又一发的炮弹,打中了我,触动了我。 现在一些干部喜欢听表扬的话,有些人为了迎合上级领导,甚至把领导的“伤疤”也讲得很圆滑……这种风气影响了党政机关“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形象,难怪一些企业老板、群众表面说感谢,背后就骂娘。那次干部民主评测,也是机关走向政治文明的一次实践。 今年7月的干部民主评测会,我不用电视录播,我要搞电视直播,动作会更大。我也不会担心我“作风民主”项届时到底又会得多少差票。 《21世纪》:有人说新都有着比较深厚的经济基础,所以你在新都进行的一系列基层民主实验,本身就具有良好的土壤基础。如果把你放在其他地方,可能就行不通,可能就搞不起来? 李仲彬:我认为民主意识是可以培养的,而且我在新都的所言所行也都是在培养土壤——这主要取决于一把手的思想和决断能力,也取决于一把手的个人魅力。否则,会事倍功半,甚至还可能适得其反…… 今年我在内部讲话说得最多的一个关键词就是“民主”,跟去年相比已经发生质变,我自己都感觉到有变化了。十六大提出“政治文明”,与物质文明、精神文明相对应,我认为政治文明的核心就是民主与法治。 在推进基层民主政治建设实践中,新都自始至终遵循了这样一个标准,那就是小平同志所说的“摸着石头过河”、“大胆地试”、“大胆地闯”,只要是有利于绝大多数民众的根本利益,为绝大多数民众所拥护,我们就大胆地干!至于衡量推进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的成效如何,我们也是本着“民众高不高兴、满不满意、答不答应”这一标准。 有些时候,会前我自己认为比较成熟的一些想法,在会上经过大家讨论后,我也不得不改变主意。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几十个人思考问题总比一个人思考问题要客观一些。 在“谁当助理巡视员”投票表决前,我个人的意见是想推荐某某同志,该同志曾经在两个县当过县长,但又不能给其他同志讲明我的意见。最终他落选了。决定权在大家手里,我只有一票的决定权。 《21世纪》:今年春节有一位中层干部给你送来了一首“打油诗”《好与少》:仲彬书记讲得好,落到实处有多少?工作认真才算好,实干吃亏人越少。问题早点发现好,解决矛盾不能少;具体落实才算好,人心衡长不可少。你怎么想的? 李仲彬:关于“好与少”的打油诗,大年初八我还给区长、人大主任、政协主席以及区委常委等领导干部专门致了一封信:谁的工作认真了,工作落实了,干部群众心中是有杆秤的啊! 后来我还召集全区干部连开了三天反思大会,也相当于借势又对队伍整顿了一次,提提神。2000年11月24日,我当代理县长,提出了“十个不喜欢”;今年6月21日我作了报告《做到“不喜欢”提高执行力》,“十个不喜欢”还是原来那十个,但内容已经发生变化了,比如层层批示,原来我说的“谁分管谁批示,谁批示谁督办”,3年过去了,我发现我们现在批示太多、太杂、太乱…… 我批给一位副区长的信件,我们这位副区长又批给了局长,局长又批给了副局长,副局长又批给了办公室主任,办公室主任又批给了科室……环节如此之多,要说成本的话,成本未免太大了。我们的工作效率能提高吗?我们的办事效率能提高吗? 《21世纪》:我们发现,你是一个对自己要求非常严格的人。“向我开炮”、“向我看齐”这些部队里最常见的,作为“英雄”的你也把这些东西带到了地方,这些很适合基层吗? 李仲彬:“阳光政府”能否建立,政治文明能否推进,可以这样说,关键在于领导干部。有句话说得好:兵糊涂一个,将糊涂就是一群啊!一个单位、部门建设得好坏,关键在领导。 建立“阳光政府”就是要把政府置于群众监督之下,首先领导要立得正,站得直,心胸坦荡,刚正不阿。“向我开炮”,就是扔掉自己身上的衙门习气,一起促进整个机关作风转变。 《21世纪》:在新都推进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的全部尝试中,可以说,着力最多的是“直选”,遇到新情况新问题最多的是“直选”,取得最大成功、产生最大影响的,也是“直选”。 李仲彬:是的。为政之要,贵在得人。实践早已证明并且反复证明,选马不如赛马。与其把精力用在识马、选马上,不如把精力更多地用在修建好赛马场、搞好赛马规则的设计和监督上来。 之所以首先选择教育系统,主要是因为“直选”事关重大,教育系统的整体素质相对较高,较容易接收新知识、新变革,同时也为在卫生等系统开展直选工作积累经验。 后来,有20多名老教师联名给我发来电子邮件,“谁当校长,由教师说了算,新中国几代教师的梦想今天变成了现实,我们虽然退休了,仍由衷的高兴。” 《21世纪》:如果你离开新都,你觉得“阳光政府”这些做法还能不能行得通呢? 李仲彬:群众拥护不拥护,是一件事情是否能长远的关键。应该说,建立“阳光政府”已在新都区形成了一种氛围,得到了绝大多数人的认可。现在只要局长、镇长们稍有超越权利或做了不公正、不公开的事情,就有群众说,你这个不符合“阳光政府”的做法。 即使我离开了新都,有这种大氛围的推动,我相信包括“阳光政府”在内的民主政治,在新都还会继续推进,其实这也是社会发展的大势所趋。我相信,民众的力量是伟大的。 《21世纪》:在推进基层民主政治的建设过程中,你觉得有哪些值得注意的问题? 李仲彬:先说体会吧。要扎实推进基层民主政治建设,必须要有来自上级党组织的坚强领导和制度保障。另外,不能低估广大民众的智慧和素质,老百姓都表现出了对民主政治建设极高的热情和极强的责任心。 当然也有一些问题值得我们重视,比如村支书直选的过程中,党员管理上还需要放开。按照党章规定,村支部书记选举需要80%以上的支部党员参加才能有效,而目前农村人口流动加快,农村党员流动也多,要达到这一要求,难度较大。 另外,如何处理好直选干部对上负责和对下负责的关系,特别是当上级的决策和群众的要求发生冲突时,直选干部应该怎么来处理这个矛盾? 还有在推进基层民主政治建设过程中,我们部分民众的民主意识还需要进一步培养。 相关报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