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职业发展 > 行业专题--传媒业 > 正文
 
新闻线人:媒体大战中的隐形人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4年07月19日 13:29 经济参考报

  周军今年38岁,是京城一家小型服装商店的个体老板。现在他又多了一个身份:京城三家报纸的兼职“新闻线人”。周军告诉记者,6月份他给京城各报提供了18条新闻线索,其中有15条上了报,仅仅一个月他就从报社领取报料奖金1500多元。

  据了解,在京城活跃着不少像周军这样的“新闻线人”。随着京城报业竞争的加剧,各报特别是都市报都在力拼独家新闻。为争夺新闻资源,京城几乎所有媒体都推出了“报
千件数码产品1元热拍 新浪点点通个性smsDIY
海纳百川 候车亭媒体 财富之旅诚邀商户加盟
料有奖”活动。按照提供线索的价值高低,报社给这些“新闻线人”的奖金一般每条从50元到2000元之间不等,而《法制晚报》打出的口号更加诱人:“奖金上不封顶!”

  在这样的背景下,或兼职、或职业的“新闻线人”悄然出现……

  媒体大战催生“新闻线人”

  “京城‘新闻线人’的产生源于媒体的激烈竞争。”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张辉锋老师在接受媒体采访时介绍“新闻线人”从本质上说从事的是一种交易行为,由于媒体进入市场后竞争加剧,各媒体要求新闻产品差异化,丰富扩展新闻源。“新闻线人”的出现是中国媒体通联制度的进一步延伸。

  可以这么说,京城的报纸数量众多,也为职业“新闻线人”的出现提供了土壤。据最新统计,北京有中央级报纸211种,地方级报纸37种,集中了全国报纸总数的1/8,其竞争的激烈程度可想而知。

  在京城媒体竞争日趋激烈的形势下,市场化、产业化运作已成为京城媒体发展的方向。这就促使媒体要大力增强新闻的时效性、贴近性,想方设法开辟新闻来源。如何在面目统一的媒体中显示出自己的个性;如何在泛滥的消息来源中找到自己的独家新闻;如何抓住读者的眼球,并最终赢得市场……这些问题就是决胜的关键。为求得在市场上生存,北京越来越多的媒体相继打出了“重奖征集新闻线索”的口号。于是在京城也随之出现了一批以此为生的人,他们总是最先出现在事故的第一现场,作为直接目击者,他们总是第一个打进新闻热线电话的人,他们是距离新闻最近的人——新闻线人。

  业界人士透露,随着京城媒体竞争的白热化,线人队伍不断扩大,各媒体都越来越重视“新闻线人”,千方百计物色线人,精心布设线人网络,想方设法提高其报料的采用率。此外,各报对线人的争夺也日趋激烈,征集线人和报料的手段五花八门,悬赏也越抬越高。去年11月,在北京新创刊的《新京报》打出“首期万元线索大奖”的旗号后,很快就有人“拔得头筹”,一篇引起较大反响的核心报道的线索提供者吴先生和王先生获得奖金10000元,这是迄今国内最高的新闻报料奖;今年7月11日,为《北京晨报》独家提供潮白河沙石遭疯狂盗采线索的姚先生,成为该报6月“明星线人”,一举获得5000元大奖……

  今年5月,作为新闻“龙头老大”的新华社,开始在新华网以及新华社旗下的各个报刊显著位置公布报料热线电话,打造自己的“千里眼”和“顺风耳”。这再次把“新闻线人”争夺战推向白热化。

  据统计,《北京晚报》热线新闻部每天24小时接听热线上百条,其中95%以上来自群众日常生活和社会实际。《新京报》平均每天接听热线200个以上,创刊半月,就开出奖金23450元,除万元大奖外,最高一天开出1500元。一周内,京城各主要都市报的热线版新闻有80%来自线人报料。京城各媒体层层加码的报料奖金说明,“新闻线人”已成为媒体新闻源竞争的生力军,京城新闻线索大战已经成为媒体大战最为直接的表现。

  “新闻线人”神出鬼没苦乐掺半独自品尝

  可以说,京城“新闻线人”无处不在,同通讯员相比,京城“新闻线人”的身份很难确定,而且群体也不固定。有些“新闻线人”是北京本地人,而有些是出差来京的外地人,而且每张报纸的“新闻线人”群体也稍有区别,这和不同报纸培养的不同读者群有很大关系。

  分析京城“新闻线人”,大致可分为以下几类:

  职业“新闻线人”。职业“新闻线人”自制装备,服务全市媒体,以此养家糊口。他们拥有丰富的社会资源,有敏锐的新闻意识,他们了解各报纸的版面设置和出版流程,已经能够按照各个媒体的要求提供新闻线索。这部分报料人提供的新闻线索比较成熟,但并不一定是独家的。除一般社会新闻外,有的“新闻线人”还研究国家、地方出台的新政策,提供深度报道线索,对于敏感话题,还会做一些先期调查工作。少数职业线人甚至还布起了自己的线人网。

  经在一家媒体做热线电话接待工作的朋友介绍,记者在西单一咖啡屋见到了一名叫杨华的中年男人,他是今年3月才始做职业“新闻线人”的。杨华说,以前他在老家贵阳一家工厂做企业宣传工作,去年辞职到北京,开始在一家报社做记者,每月很勤奋地写稿,工资才两千元。后来发现,自己根据“新闻线人”提供的线索所写出来的稿件,稿费反而还没有报社给“新闻线人”的报酬高。后来干脆辞职出来做职业“新闻线人”。每天早早起床出门,骑自行车到处转悠。每月只要发现几条好的新闻线索,收入就比原来做记者的时候高。

  杨华说:“在当‘新闻侦探’的过程中,要想命中率高,除了第一时间报出外,还要使报料具有较完整的新闻要素,尤其是给电视台的报料最好能有现场图像。因为不少新闻的发生就在片刻之间,事后很多情况口说无‘像’,会降低报料的现场感和使用价值,我下一步就是要把自己装备起来,买一个数码相机。”

  兼职“新闻线人”。据调查,兼职“新闻线人”基本是报纸的热心读者,他们有自己的职业或是稳定的收入。但他们比较注意收集新闻线索,并只提供给自己喜欢的媒体,希望运用媒体来表达自己的声音。

  “我以前学的专业是历史,但一直喜欢写东西,毕业后也从事过新闻工作。”东城区的王先生在一家保险公司做业务员,由于工作性质的原因,王先生在外面接触很多人。一次在他的公司里,一位26岁的年轻客户因为压力太大导致身体损伤而猝死,受益人获赔70万元。王先生得知此事后,十分感慨,觉得这是一个发人深思的事件。于是他就给自己喜欢的一家报纸打了热线电话。报社根据他提供的线索,立即派记者深入采访,做了一个深度报道,他也因此获得了200元的报料奖金。对于奖金,王先生直言不讳:我觉得这是一个必要的手段,是市场化的一个标志。但他表示,“我不缺这个钱,也不是为这个钱,这只是举手之劳”。

  据了解,兼职“新闻线人”中,许多人并不是为了钱。正象一位线人所说:“有时候看到自己报的‘料’登报后,所反映的问题得到了重视和解决,比如身旁苍蝇飞舞的垃圾堆清理了、马路上的沙井盖盖上了、一直黑灯瞎火的路灯亮了、短斤少两的现象得到了遏止等等,有一种成就感,觉得北京的进步也有我的一份小小功劳,那种自豪感真的无法用语言表达。”

  客串“新闻线人”。客串“新闻线人”本身就是事件的当事人,因为自己碰到棘手的事情解决不了,想借助媒体的力量解决问题。今年5月份,新华社北京分社接到一位读者关于北京市长热线电话难打的线索后,记者立即采访并先后写成了《市长电话难打缘于设备老化》和《北京将强化市长热线电话的服务功能》2篇核实新闻,新华社国内部评论室配发了时评《政府莫因小事而失信》。北京市对这一情况十分重视,有关方面表示将安排156万元更新设备,加大电话受理力度。《北京青年报》等媒体在采用新华社的报道时,还配发了社评。

  “做‘新闻线人’,不但需要发掘的眼力,更需要胆魄和勇气,如果遇到一些心狠手辣的人,生命都有危险。”记者日前接触到一位“新闻线人”,他谈了这样一件事:“去年底我在小区附近的电线杆看到一个‘小广告’:某家政公司招聘男女服务生若干,要求男的形象端正,身体高大,女的,形象靓丽,并许诺月收入可在5000元至20000元。我一看就知道其中必有蹊跷,就装作应聘者,循着手机号拨过去,接电话的是个女性,说话吞吞吐吐、遮遮掩掩的,对我的提问语焉不详,只说你有兴趣就过来谈一下嘛。那家服务公司在市郊的一栋旧大楼的顶楼上租了几间房,楼梯口坐着几个抽烟闲聊的彪形大汉,虎视眈眈地盯着我。转过一个弯,临进公司门前,我按下微型摄像机的自拍档,用雨衣把摄像机包裹着,只隐隐露出摄像头。灯光昏黄的屋内,不时有浓妆艳抹、穿着极为暴露的女孩来来去去……接待我的是个满脸横肉的中年男人,自称是公司经理。在简短交谈后,我的手机刚好响起,我便找借口说有要事,隔天我再来,就这样逃离了。很快,一家媒体采用了我的线索,还配发了我偷拍的照片,曝光了这个“挂羊头,卖狗肉”的服务公司的内情与被取缔清理的报道。原来那里不但是暗地里的淫窝,还牵涉众多吸毒人员。”

  今年3月,湖北和重庆警方破获震惊全国的“重庆摧毁非法传销大案”,2000多名学子身陷传销泥潭……这起“全国最大的大学生传销案”引起了中央的重视。此案件之所以能迅速成功破获,得力于3名武汉大学生卧底中向媒体和警方举报,终于捅破了这个传销骗局。随后,湖北和重庆警方联合开展了“三·一二”解救行动,把这起重大案件一举破获。北京一家媒体的编辑对记者说:“现实生活中,一些人是不自觉就充当了客串‘新闻线人’的。在这个案子中,这3名大学生实际就是我们所说的客串‘新闻线人’,他们‘报料’的目的并不是为获取报料奖金。”

  “在所有‘新闻线人’中,客串‘新闻线人’占的比重最大,由于‘新闻线人’所处的角度和立场不同,对事实的把握上难免偏颇,这为我们把握线索的真伪增加了难度。”一家报社的编辑说道:“不过我们还是非常欢迎线人的报料,这需要我们对新闻线索的价值要有正确的判断力。”

  两大隐忧不容忽视

  近一段时间以来,“诚征新闻线人,欢迎提供新闻线索”,几乎成了京城所有新闻媒体共同的“广告词”。这透露着一个信息:新闻媒体缺乏及时、价值高的新闻线索。有关业内人士认为,随着媒体竞争的日趋激烈,职业“新闻线人”将越来越受欢迎。尤其是随着技术装备的提高,新闻线人捕捉线索变得越来越容易,提供的线索内容也越来越生动和丰富。

  专家认为,“新闻线人”的出现,是新闻产业化和报纸市场化的必然现象。一方面极大地丰富了新闻资源,但另一方面,也带来了不少问题:新闻线人的生存状态问题、新闻线索的新闻价值问题……

  首先,“新闻线人”缺乏人身保障,风险问题亟待引起重视。据报道,2003年,广东省境内连续出现了职业线人被“被揭发者”报复事件,其中广东普宁市两名烟草打假“线人”在8月10日暗访制假烟窝点时被制假者活活打死。广州街头出现的偷拍违章行人车辆以邀赏的人群也经常受到被拍者的干扰……这件事让人们对“新闻线人”的情况多了一份关注。“新闻线人”尤其是职业“新闻线人”在工作中一旦遇到险情被危及到生命安全,谁为他们买单?他们做出的牺牲应该如何定性?

  据调查,有部分线人提供的线索是在非常困难的情况下才获得的,但是绝大部分新闻机构除了提高奖励金额之外,没有任何保障措施。甚至在有些报社或者电视台在披露负面新闻时,为了报道得更加准确,往往会把线人的资料和照片展示出来,以显示新闻的真实程度,可是很多时候并没有考虑线人的肖像权和是否会被“被揭发者”报复的问题,所以“新闻线人”挨打、被扣的情况时有发生。

  在采访中,有专家认为,“新闻线人”现在是许多媒体借以获得信息和线索的重要合作对象。但是,“新闻线人”有什么权利义务,却还比较模糊,他们的合法权益如何保障,也没有相应的规定。第一,“新闻线人”与媒体之间存在一种劳务契约。他向媒体提供尽可能真实的线索,这是他的义务;媒体如果调查核实,予以报道,就应该付给劳务费用,这是第一层次的权利。第二,“新闻线人”向媒体传递线索信息,享有宪法保护的通信自由权。这个层次的权利比第一层次的权利更为广泛。不管他提供的信息是真实的还是虚假的,同样受到通信自由权的保护,并不因信息不真实不准确,执法司法机关就可以惩罚他。对于报料人提供的信息的真实与否,媒体有核实义务。如果媒体没有核实清楚,刊发不真实不准确的消息,主要责任在媒体,“新闻线人”只能负次要责任。

  在采访中,许多人认为保护线人是媒体的责任。从一方面讲,线人向媒体提供线索就表明对媒体的信任,从情理来说不能伤害他。从另外一个角度来说,刊登线人的照片或其他的东西(比如说资料)也可能涉及到隐私权的问题,需要经过本人的同意。尽管一般的新闻线人对传媒刊登自己的资料持无所谓的态度,但是暗访性报道的线人、报黑幕的线人就会有顾忌。在追踪报道这一类新闻时,线人会遇到一些危险情况,如果出现意外,目前媒体一般都没有相关的保障措施,只有少数媒体为线人提供人身意外保险,更多的在事发后只是表达道义上的同情。

  有法律界人士建议,应当将“新闻线人”作为一种特殊职业对待,国家不仅为他们在法律上和政策上加以明确规定,给予一个恰当的名份,而且聘用单位还应当认真考虑“线人”为社会生产的价值,为他们的生命安全提供相关的经济保障,可以通过投保的形式进行买单,并使这项保护惠及其亲属子女。

  其次,“新闻线人”的“报料”新闻价值还需谨慎对待。在西方国家,一些著名的记者都会有自己相对固定的“新闻线人”,这与记者个人之间的职业竞争有关。记者作为真正的自由职业者,其是否能抓住独家新闻与自身身价的高低直接相关,所以不惜以高价相互争夺“新闻线人”的线索,甚至有时为了避免线索的流失,没有调查清楚就迫不及待地发布了新闻,致使虚假的新闻报道屡屡发生。

  而在我国的报业模式下,“新闻线人”的价值更多地是为媒体所看重,一家媒体,特别是都市类媒体是否能在第一时间争取到独家报道,成为评价该媒体好坏的标准之一。当然,“新闻线人”的出现虽然丰富了新闻资源,但也存在着新闻线索的废弃率高的问题。由于“新闻线人”大多没有受过专业的系统的新闻教育或培训,所以他们选择新闻的标准在有些情况下是不合乎新闻规范的,通常会出现新闻线索多但没有价值的也多的现象。这样就会为新闻单位筛选有价值的新闻线索增加了难度,使劳动量增加。也就是说,在有些情况下,利用开发“新闻线人”,不但没有节约劳动力,反而使劳动程序更加复杂……

  另外,还有大多数的“新闻线人”并不了解时间、速度对新闻的重要,也不懂新闻要求真实、客观的原则。有的线人想让媒体为自己解决问题,或带有商业的或其他目的捅竞争对手娄子,使报料内容真真假假。在巨奖的诱惑下,有的线人为谋取利益,不择手段挖内幕,以至窃取他人隐私或商业机密,甚至制造假新闻。他们往往在利益的驱动之下,同时把一条线索告诉好几家媒体,这使得很多读者常常抱怨现在的报纸怎么内容全都一样,看了一份就不用再看别的。

  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张辉锋老师认为,“新闻线人”的出现能够扩大媒体的新闻源,满足受众对信息的需求。但同时也存在一定的隐患:线人判断新闻价值的素质不够专业,记者对其提供的信息判断的途径有限,可能会影响媒体的工作效率。另外,“新闻线人”还可能为了个人的利益误导媒体,提供虚假或者片面强调对自己有利的信息。

  新闻线人对记者构成威胁?

  有人说“新闻线人”是媒体竞争的产物,一个城市的媒体竞争越激烈,线人就越多。据了解,在西方国家“新闻线人”要比新闻记者的数量还要多,很多职业的“新闻线人”自己都配备了专业设备和通讯设施。媒体业内人士预测,在未来几年随着媒体的市场化的发展,受众对新闻的要求更高,“新闻线人”的队伍将不断壮大。

  京城媒体的竞争越来越激烈,也有些人担心“新闻线人”数量的扩大,会对记者的工作构成威胁。专家认为,“新闻线人”虽然在寻找新闻线索方面与记者的工作有一定的竞争性,但不会在本质上动摇记者的职业地位。第一,在一般情况下,新闻记者有唯一的服务媒体,例如,记者是哪家媒体的记者就为哪家媒体服务,发掘新闻;而“新闻线人”就不一样了,线人一般都向给予经济报酬比较多的媒体提供新闻线索,不是仅仅服务于一家媒体。“新闻线人”的这种不稳定性,决定了他们不可能冲击记者的职业地位。第二,“新闻线人”的专业素质一般偏低,不符合记者的条件。职业“新闻线人”大多是“半路出家”者,他们做“新闻线人”主要是为生计,新闻专业素养无法和记者相比……所以不会在本质上动摇记者的职业地位。

  在采访中,许多业界人士对“新闻线人”抱肯定和欢迎的态度。他们认为,职业“新闻线人”的出现非常有利于媒体的发展,面对存在的种种问题,需要的相关法律规范及时出台,“新闻线人”能否成为一种自由职业,对“新闻线人”的职业要求、思想道德素质、人身安全及保障等都应有所涉及。另外,京城各媒体也应重视对“新闻线人”的保护和积极引导。






评论】【谈股论金】【推荐】【 】【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热 点 专 题
解放军东山岛军演
2003年审计报告
杜邦不粘锅致癌风波
长春人质事件
《十面埋伏》 视频
惠特尼休斯顿北京个唱
美洲杯 视频点播
环法自行车赛 亚洲杯
见证《焦点访谈》连载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3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