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BS.MW纽约6日讯】华尔街部分知名分析师向投资者反复保证,股市陷入低谷正是买进的上好时机。然而,除了所谓的失望度之外,分析师很少会向投资者阐明目前股市引人警觉的几点理由。
根据我们的观点,推动最新一轮大牛市的超额信用已经释放殆尽。信用市场难以继续拓张,垃圾债券融资来源枯竭,初始股市场一片死寂,银行资产回报率降低,电讯“军备竞赛”降温,上述事件均与那斯达克的沉沦有或多或少的关联。
尽管如此,华尔街的分析师们仍在叫嚣什麽入市最佳时机。而投资者眼见从前的科技股宠儿股价跌至空前低位,也纷纷跃跃欲试。但是,在盲目抄底买进之前,投资者心中需要明了,最坏的情形还远未过去。为了给投资提供些许协助性资讯,我们提供了如下熊市观点:
1.尽管历经近期的调整,股票价格仍然过高。那斯达克100指数中前20位的股票的价销比(股票总市值除以销售额)超出了20,而不久前,即使价盈比(股票总市值除以盈馀)超出20对於所谓的成长型股票而言也属过高。成份股多为金融类股和其他非科技类股的标普500成份股的本益比仍高达25,股息年率却仅在1%左右。即使近期股息对於投资者已不大重要,但还是回想一下吧,就算在九零年代,股息以及再投资还占据标普500指数整体回报的13%呢。
2.没有谁会质疑股票“远期”走势看好的观点,股票的投资回报率的确也十分之高。我们习惯於将这种时期称作“超级牛市”。但不幸的是,“超级牛市”後紧接的通常是“超级熊市”,即股市的长期低迷期。
3.在超级牛市顶峰时期追加的投资通常需要多年之後才能解套。上个世纪中,较长的熊市包括1906-1921、1929-1954和1966-1981三个时段。
4.所谓“安全”型股票的股价同样偏高。在1972年的投资热潮中,投资者便目睹了热门股在宣布盈馀成长之後股价仍然下跌的惨剧。同理推断,难道现在的所谓安全型股票比1972年时期的麦当劳[微博](McDonald's)和默克制药(Merck)表现还出色吗?
5.目前也并非股市投资者所面临的第一个所谓“新纪元”。商业杂志在1929年和1965年也发布了类似言论。在股市的历史上,每当躁动的情绪升温时,都会出现所谓的“新纪元”理论。
6.近年来,股市的回报率已远远超出了其远期的平均水平。回报成长的原因其实是受到了空前高涨的本益比推动。在这轮牛市时期,股市本益比从6成长至了30。在今天的本益比基础之上,股市还能够取得什麽进展?
7.投资者不要指望闲散资金能够推动股市攀升。早在六零年代中期,牛派人士便断言共同基金的流入必将推动股市的上扬。同样是牛派人士,在1989年日本市场过热之时,还认为日本政府机构具有足够的再融资能力,能够将资源聚拢至股市。时至今日,日本股市的总市值仅有十年前顶峰时期的60%。
8.创造性核算过高的估计了企业盈馀,未来的盈馀走势令人担忧。此外,多年以来一直令企业现金流量受益菲浅的期权开始产生了反作用。例如,雇员行使期权的数量减少,公司税收方面的收入受到影响。九零年代,多数美国企业的税务支付数额均受到了上述因素的影响。
9.不能对科技股基本面状况的恶化视而不见。高科技领域,行动电话、个人电脑和电讯领域的急剧降温令科技股的高昂股价更加摇摇欲坠。
10.大牛市狂热的结束阶段通常会吞噬投资者的大部分所得。假如我们正确地判断出股市处於真正狂热期结束阶段的话(与牛市循环理论相孛),那麽市场未来的下跌幅度还将远远超出多数投资者的预期。
各位务必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