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经济复苏的凭恃--银行业健康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3年06月21日 00:00 新浪财经 | ||
作者:Paul Erdman 【CBS.MW加州20日讯】在本周“金融时报(Financial Times)”的观点栏目中,芝加哥经济学家黑尔(David Hale)指出,美国经济之所以与世界上大多数国家不同,主要得益于其银行体系的格外“强壮”。 在大多数情况下,这却被忽略了,尤其被那些盛衰相继的周期论者所忽略,他们试图叫我们相信,美国正在走向类似于日本后泡沫时期的、长达十年之久的放缓,要不就是类似美国1930年代的衰退。 然而黑尔认为,美国银行在最近几个熊年中的表现,显着好于1990-91放缓期间以及先前的几次股市大崩溃时期。在1989年,有205家银行破产,1990年破产的有160家,1991年109家,2000年只有7家,而今年仅有2家。 黑尔说,银行体系在最近熊市中的超常活力,源于四个方面的因素。 第一,在刚过去的股市泡沫中,保证金借款要比1929年股市泡沫期间少得多。 第二,对于1990年代最后一次由资本支出催熟的经济成长,银行资金扮演的不是主要角色。 第三,由于抵押贷款业务大增,美国银行投资股市的比重显着下降。 第四,由于美国公司财务状况的改善,最近一季贷款坏帐的比例仅为3.99%,1990年代初期这个比例为5.38%。 相比之下,日本和德国银行的境遇就差多了。日本银行目前的坏帐可能仍然高达5000亿美元;而德国银行近几年冲销的坏帐金额如此庞大,导致如此高的亏损,以致德国银行的市值跌至相当可怜的水平。 为何日本银行的疲软对其整体经济表现能够产生那么巨大的负面影响呢?联储副主席弗格森(Roger Ferguson)在最近的演讲中指出,那是因为日本的金融体系是以银行为中心的,德国也是如此,而美国的金融市场则是高度发达的综合型市场,在银行体系之外运行。 这使得美国的银行能够将部分风险转移给保险公司、共同基金和退休基金--当然是透过证券化的过程,从而在困难时期也能保持健康的状况。 黑尔的结论是,美国银行的健康和活力将不可避免地帮助美国经济复苏。 日本深深知道,如果一个国家的银行体系背负上了沉重的坏帐,即使是利率降至零水平也无法振兴经济。相反,如果一个国家的银行资本充足、盈利能力强--象目前的美国,那么货币政策能够刺激经济复苏的机率就要大大上升。 因此,银行体系的健康,加上联储的积极措施,为下半年经济大踏步前进铺好了道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