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Keith Girard
【CBS.MW纽约15日讯】小企业面临的是一个弱肉强食的环境。格罗斯菲尔德(Peter Grosfeld)就很清楚这一点,因为他也是猎食者中的一员。
格罗斯菲尔德曾受雇于迈阿密一家电话行销公司,该公司向警惕性不高的企业高价销
售回收翻制的复印机碳粉盒。
这也许是最常见的一种欺诈方式了,然而联邦的资料显示,办公用品方面的欺诈给小企业造成的损失每年高达2亿5000多万美元。
更何况,这仅仅只是冰山的一角。
网际网路和电脑的普及使小企业和大公司同样可能成为欺诈对象的机率成倍上升。甚至像每月的电话费单据这类看似不起眼的东西都可能成为骗子手的工具。
网际网路的广泛应用不仅使得小企业更容易成为欺诈的牺牲品,也令欺诈的侦查和起诉更加困难,因为网际网路通达全世界,骗子可以在遥远的地方从事远距离的诈骗活动。
商业欺诈由来已久,其历史可以说与商业本身的历史一样久远。执法机关和政府多年来从未停止打击商业欺诈,国会也举行了无数次听证会。
但到今天,许多机构承认它们已经有些难以应付。为了打击网际网路欺诈,它们不得不努力采用最新的科技。
这意味着小企业保护自己免遭欺诈的第一道防线就是自己提高警惕。
三个电话一骗局
在国会陈述证词时,格罗斯菲尔德道出了复印机碳粉盒这种看似无空子可钻的商品是如何被骗子手有效利用的内幕。他的供述也给企业主敲响了一记警钟。
他说,这种骗术的关键,在于不是打一个电话,而是三个。
头一个电话仅仅是为了获取欺诈对象复印机的有关讯息,并不进行推销。
根据格罗斯菲尔德的供述,第一个电话的内容大约是这样:“你好,我是彼得,我只是想覆核一下您的复印机的型号号码。”其中的关键词是“覆核”,让人下意识地以为对方知道复印机型号号码,从而误认为对方是通常的供货商。
骗子手在获取复印机型号号码之后,隔一、两天会打来第二个电话,这次是进行推销,但听起来像老供货商。
这次推销会打出许多引诱人的花招,诸如:一次性特价、防止未来涨价的机会、免费试用改进后新产品以及赠送小礼品等等,但决不谈及具体的价格。
又过了一天,第三个电话来了,这次是为了“确认”交易。于是,故意的高价或过量供货--通常是劣质的回收翻制产品--开始了。
格罗斯菲尔德说,第一次供货是尝试性的,金额一般为1000美元。然后看是谁付款,接着继续供货并开出帐单收款,直到最后被某个人注意到。
类似的骗局还涉及清洁产品甚至企业名录等。
小企业的弱势
问题是,许多小企业通常不会注意,直到数额达到数千美元才会有所警惕。小企业通常较容易成为骗子手的猎食对象,因为它们的雇员变动大、缺乏完善的追踪系统或急于在各个方面节省成本。
专家指出,预防企业欺诈的第一道防线是良好的记帐和清晰的责任分工。例如,订购商品和监督到货应该由同一个人负责。
骗子手依靠的就是企业太不在意或管理太混乱,这样就不容易发现他们的假发票或过量供货。
如果说碳粉盒是商业欺诈的基本形式,那么网际网路就使得骗子手的猎食范围得到极大扩展。
让人想不到的是,电讯范围放开管制也给商业欺诈的“繁荣”创造了条件。
电话帐单及网路欺诈
今天,电话帐单已经成为各家公司向客户收取各种通讯服务费用的“清算中心”。
这样做是为了给予所有公司平等的接入用户的途径,并简化计费过程,企业主每月因此只收到一张包括所有通讯费用的总帐单。
五年前,向联邦贸易委员会(FTC)、联邦通讯委员会(Federal Communications Commission)或其它当地政府机构投诉电话帐单中出现未经认可的网际网路业务或欺诈性收费的仅有1027人。
2001年(资料可查的最近时间),涉及电话帐单欺诈的投诉已经上升至3万4000件。
在涉及网际网路服务的欺诈案中,向联邦贸易委员会投诉的74%的受害者称,他们一点不清楚骗子特定为欺诈而建立的网站或电话费多出来是怎么回事。
透过网际网路,推销企业避税策略的骗子大量增加。但是,这些所谓避税策略或措施通常是非法的,而且极其容易引起国税局的警惕。一旦国税局展开调查,企业可能因为补税或罚款损失数千美元。绝对得不偿失。
另外,还有电脑骇客盗取消费者的身份和信用卡,甚至发生过敲诈事件。
专家称,大多数电脑犯罪既未能侦破,也没有报告。当然,这种犯罪总是很难证明的。
马里兰州Hartford县律师卡斯利(Joe Cassilly)说,“大多数网络欺诈或盗窃的涉案金额不超过10万美元,而且当事人通常属于不同州的居民。联邦政府对涉案金额低于100万美元的案子没有什么兴趣,因此这些案件的处理多数落在州司法机关的肩上。但是,一个州的检察官愿意或有办法引渡一个5000美元案子中的窃贼吗?”
答案常常是否定的。
卡斯利说,“这类案件的数量成倍增加,已经远远超出任何一个司法机关的处理能力,而且在州及州以下的机关中,完全没有作好应付网际网路犯罪的准备。”
最后,保护自己免遭商业欺诈的最好办法,也许就是牢记许多世纪以前往来于丝绸之路的商人的箴言了:买家小心,售出不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