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商银行

慈善升级:细化高效的信息公开

2012年11月06日 13:51  《绿公司》杂志 

  陈光标又火了,这次不是因为高调行善,而是他宣布要卖罐装新鲜空气。

  从高调宣布裸捐到大秀“人民币墙”,再到砸大奔倡议环保,这位中国前“首善”每一次的行为都会引起一片哗然,是行善还是作秀?质疑声中,陈光标被贴上了“暴力慈善”的标签,却没能成为正能量的代言。

  与之相比,中国现任“首善”曹德旺就高明得多。尽管他的慈善行为被称为“史上最苛刻的捐款”,可他成立的河仁慈善基金会被认为是中国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家族基金会,是中国境内的第一例直接股捐慈善。曹德旺也被看成是中国现代慈善事业的榜样。

  看似截然不同的两个人和两种方式,却是在同一背景和环境下各自作出的选择,这个背景就是中国慈善事业的不成熟。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倡行与发展慈善事业的国家,其根源可以追溯到先秦时期。可我们的现代慈善事业却比欧洲晚了整整3个世纪。1993年,我国建立了第一家慈善会,这才开始了现代化意义上的慈善事业。在此后的近二十年里,中国慈善保持着迅猛发展。

  然而,这种发展是粗放的,是伴随不稳定因素的。正当慈善成为一种时尚,一场潜伏已久的危机爆发了。2011年,一个叫“郭美美”的女孩儿蹿红网络,炫富背后牵连出的是民众对于中国慈善事业的信任危机,以至于前十几年的积累都变得摇摇欲坠。

  显然,中国慈善需要一次升级。

  透明。细化高效的信息公开能够促进“每一分善款用在刀刃上”,并且“来去有踪可寻”。若是慈善机构花掉的每一分钱都能公开透明,陈光标也许就不会亲自去发钱;若是人们的捐款能够完全送到需要帮助的人的手中,曹德旺也不会提出那些苛刻的条件。

  陈光标和曹德旺,代表着中国慈善事业的两种态度,但殊途同归,当两个人走到同一个路口时,也许就是中国慈善真正成熟的一天。

  制度。早在一百多年前,世界慈善事业就已经跨入基金会时代,完成了慈善事业的社会化、市场化。而中国当下的慈善体制,显然还停留于政府主导,权力仍是慈善主体。由政府转向市场,这是一次革命。曹德旺说:“我谁都不相信,连我自己也不相信,我只相信制度”,所以,他不仅做慈善,还建设慈善。

  全民。在中国,富人、企业家是从事慈善事业的主体,普通百姓的参与度则十分低,而现代慈善事业的发展趋势之一是全民慈善。由“明星”扩展到“草根”,这是全民公益的开始。从“微博打拐”到“免费的午餐”,再到“大病医保”,作为草根慈善代表的邓飞已经相当“专业”,其发起的几次公益行动不仅得到了民间力量的支持,甚至也得到了政府的回应,就在他发起“大病医保”一个月之后,国家发改委等六部委就公布了《关于开展城乡居民大病保险工作的指导意见》。该意见落实后,参保的大病患者在通过基本医保报销后,个人自付费用的报销金额可达50%以上。这不仅是邓飞的又一次胜利,更是民间慈善组织的一次进步。

  升级远不止于这些。基于文明时代的理性慈善、法治时代的法制慈善、互联网时代的创新慈善??

  不需要失望,在中国,不乏由心而生的善,也不乏出于理性的爱。曹德旺们竖起了标杆,邓飞们正在继续创新。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猜你喜欢

  • 吴玉慈:汽车与网络社交的投资挑战
  • 石建勋:热钱来袭 怎么看怎么办
  • 熊鹭:税收收入与经济周期啥关系
  • 徐天舒:EMBA送房卡和基金老鼠仓那点事
  • 杨林:三一应当如何应付在美国投资受阻
  • 姚树洁:2012年是中国经济模式转折点
  • Kingsley:大量热钱流入香港是假象
  • 阿平:茅台成中国最好股票的遗憾
  • 陈序:香港楼市如何消化新政
  • 张化桥:股票真便宜的时候 我偷着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