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商银行

高速公路免费放行不能只算亏损账

2012年11月05日 23:45  《法人》 

  2012年的“十一”成为首个小型客车高速公路免费通行的节假日。据交通部科学研究院金融所常务副所长胡方俊计算,重大节假日,一个省收费公路的每日收费额为3000万5000万元,几个重大节假日加在一起,大约为6亿元,全国近200亿元。

  高速公路免费通行,可以说是民心所望,节假日高速公路免费放行,也是众望所归,可以说极大地方便了群众出行,这种免费通行的时间和范围,应该逐步再扩大。

  然而,在一些路桥公司看来,高速公路免费放行,他们“亏大”了。《国务院关于批转交通运输部等部门重大节假日免收小型客车通行费实施方案的通知》正式公布后,一些路桥公司纷纷“喊冤”,称将给自己造成重大损失。据中投顾问交通行业研究员申正远预测,随着首个小型客车高速公路免费通行,预计将给全国高速公司造成76亿元的损失。而《天府早报》则报道,在8天的车流高峰期,路桥公司可能少收约130亿元。

  笔者注意到,这些路桥公司都是从自身利益考虑的,算的都是“小账”、“亏损账”,却忽略了高速公路免费放行带来的社会收益这本“大账”。高速公路7座以下客车免费放行的消息,无疑刺激了旅游消费,受这一利好消息影响,在免费放行期间,外出旅游车辆将大大增加,社会消费也将随之增加,而这正得益于高速公路免费。

  诚然,高速公路为车辆提供了更优质的服务,加上投资者进行了资金投入,收费可以理解,但是,从世界范围来看,高速公路让利于民是大势所趋,高速公路免费,正是让利于民的一种举措。

  (评点 池墨)

  10月9日,湖北三峡大学行政管理专业学生刘艳峰将陕西省财政厅和安监局拒绝公开杨达才工资信息的行为诉至法院,当天,其委托张麦昌律师向西安市莲湖法院和西安市新城法院分别递交诉状,两家法院均收下了相关材料,但表示要进行审查。

  “表哥”倒掉,刘艳峰之问待解

  杨达才虽然被撤职,但如何防范更多的杨达才才是关键。“表哥”的倒掉,必然中有偶然。新华社在其官方微博上称:假如没有那起车祸,假如杨达才没有“微笑”,假如“微笑”没有被拍下来,假如杨达才不爱戴名表,假如没有有心网友搜出这些照片,假如没有微博等自媒体??杨达才落马了,还有多少“杨达才”没有被我们发现?是的,如果没有这一系列偶然,“表哥”依然高枕无忧,活得滋润无比,其严重违纪也就不为人知了。

  更可以预料的是,“表哥”之后,戴名表的官员必将大为减少,甚至有消息称,官员急删戴表照——目前突然爆发一个行业,在网络上删除领导戴表照片,每个项目从数万到四五十万不等,已有部分公关公司接到多个类似需求。“当开会不抽名烟、应酬不戴名表、上班不开名车成为官场新警示;当好烟被拆成裸体烟、好鞋被抠掉商标、好表被藏在袖口”,如果一个个问题官员都衣着朴素,谨言慎行,那么网友如何再靠衣着佩戴反腐?

  是的,靠曝光衣着佩戴的反腐路径,可以使用但不能依赖,有的问题官员善于隐藏,衣着朴素,能说他们是贪官吗?但从现实看,这种反腐手段有时也挺见效,如果一些问题官员学乖了,岂不是增加了民众反腐的难度?民间反腐的热情不容打击,为了更加有效地刺激民间反腐热情,就应该在官员财产公开上下功夫,就应该确保权力运作透明化,就应该构建更宽广的监督平台和更顺畅的反腐通道,让民众多一些监督利器。

  (评点 秦淮川)

  美国商务部2012年10月10日作出终裁,认定中国向美出口的光伏产品(晶体硅光伏电池及组件)存在倾销和补贴行为。中国光伏企业输美产品被征高额反侵销与反补贴税在所难免。

  光伏业困局拷问产业政策

  一个“光”字,相信成了好些个中国企业的伤心词。在不少一度的“明星”企业那里,“光”字应有的光彩黯然失色,这个词的另一层含义给骤然放大了,这便是输的净光的“光”。

  “投资机构Maxim Group最近发布的一份研究报告称,在中国最大10家太阳能公司的资产负债表上,债务累计达到175亿美元(约合人民币1113.94亿元),表明整个行业已接近破产边缘。”

  无须多说,这个行业早已陷入恶性竞争的泥淖!即便接下去国外针对中国这个产业的反倾销有所缓和,也将难以在短期内化解这个行业已经形成的困局。一个“光”字还将发挥其让陷入者输得净光的效应!必须认识到问题的严重性。

  这里人们禁不住要问,一个一度的朝阳产业,怎么一经发展就陷入内外交困的境地?原因可归入八个字:一哄而上,过度扩张。何以会发生一哄而上?早期诱人的利润是一方面原因,但政府政策因素显然更大。一看这个行业利润大有前景,“官专们”(官员型专家而非专家型官员)竞相“建言”、“献策”、论证,游说决策者列入“战略性”产业。可不要小看此举,这样一来,各级政府不得不竞相发力去鼓励,唯恐发力弱了落个不重视“国家级战略产业”的口实。正所谓上有所好下必趋焉。

  面对光伏产业的内外交困,最应反思的是政府,是制定与实施产业政策的那些政府部门!这些部门成天在搞规划弄审批,我倒要问,你们的审批怎么就没把住口子,让一个近期市场极其狭窄的产业如此疯狂扩张?

  (评点 赵伟)

  10月15日,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莫言在回应750万元的巨额奖金怎么花时笑称:“我准备在北京买套房子。”一句玩笑将舆论关注焦点再次引到居高不下的中国房价问题上。

  莫言戏言买房背后有真意

  中国作家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很是了不起。但目前舆论关注的焦点,却不是莫言的作品,而是莫言买房子的问题。

  早先莫言在接受采访时说,希望用价值750万人民币的奖金在北京买套大房子,但被提醒说只能买120平方米以下;此后其妻坦言希望用获奖所得改变三代人同居91平方米住房的尴尬现实;后来又有说法是莫言获奖后版权和稿费所得将达到4000-5000万,可以在北京近郊买套别墅了。

  围绕莫言买房子,可以看出中国房地产市场的诸多畸形。750万人民币在北京只能买一套120平方米以内的商品房,这是一个多么尴尬的现实,莫言这样的名人尚且如此,小老百姓在高房价面前只能叹息。而就算莫言这样的名人,有钱以后第一个想到的还是换房子,这也折射出中国人的住房观念问题,买属于自己的房子,并不断以小换大,这是中国人几千年以来的住房观念,走遍天下不如安居一隅。莫言能获得诺贝尔奖,其作品可谓出世超凡,但就是这样的名人,也无法回避中国人传统的住房观念。

  这就是为什么房价调控越调越涨的真正原因,倒不是什么刚需,而是一种另类的需求,即你有我就得有,你大我比你更大,而且有钱就一定要买要换。从宏观层面看,似乎也支持这种需求,冠冕堂皇的说法是房地产市场化,但从不考虑这种市场化会不会太领先于居民的收入水平,不考虑普通老百姓的真实承受能力。

  (评点 刘柯)

  10月21日,央视《每周质量报告》曝光,市场上销售的所谓“专供”、“特供”商品基本都是假冒,通过不正当手段提高产品的价格。

  “特供品”还是“特权”?

  真正的市场体制没有“特供”的位置,“特供”这种东西也非为市场而存在。市场上有了“特供品”,于市场和“特供”,就都不算“得其所哉”。特供意味着人的需求依身份而有特别与一般的规格差别。它区分了群体,部分人有特别的需求并要予以特别的满足,于是须确保安全的食品、良好的教育、健全的保障、方便的路径。普通人则只是“也需要”这些而已,能满足便是德政,不能满足就只能怪“发展不够”了。然而,只要人群进行了特供与普供的区分,特供有特别保证,普通人只能“不找市长找市场”,那么“发展不够”就是可以预期的永恒问题。

  市场上的“特供品”都是假货,认定的逻辑如此。市场上的“特供品”多属假货,从品质上说也大抵属实。不过,市场上的“特供品”更加令人感兴趣的是证实了特供体系在这个社会确实有之。这个体系永远提供稀缺物品,像茅台(600519,股吧)这样的天价酒是奢侈品,哪怕两块钱一斤的特供菜,在安全性上也是奢侈级别。

  稀缺品配稀缺品,权力配特供,很登对,这是共同的稀缺性所决定的,同时也是稀缺得以保持的原因。至于普通人,中国多的就是人,正好用来低劣水平的产销循环,这也是两相匹配的。只是人各有命、分等而治的社会秩序不再能作为道理开讲,使特供不能理直气壮地阐述和推行,还经常需要加以否认,这是美中不足的事情。

  (评点 刘洪波)

  10月26日消息,美国众议院情报委员会发布报告称,华为和中兴通讯[微博](000063,股吧)提供给美国关键基础设施建设的设备,可能会危机美国国家安全利益。报告要求美国政府阻止中国电信[微博]设备制造商华为和中兴进入美国市场。

  华为中兴为何屡遭美国“安全魔咒”

  “国家安全”这四个字就像一个魔咒,漂荡在美国电信市场上空,紧紧束缚着一直试图进入全球最大电信市场的中国电信企业两大巨头——华为和中兴通讯,它们目前正在“市场充分自由”的美国遭受严重的非市场化因素带来的不公平对待,使在其他市场风生水起的华为和中兴,在美国市场屡遭败绩。

  华为、中兴为何会屡遭美国的“安全魔咒”呢?我个人认为,主要的原因是美国以“国家安全”为借口,力阻中国电信设备进入美国市场,实质上是新的贸易保护主义在作祟。华为和中兴通讯此前曾多次表示已采取措施确保网络安全,从未收到过安全问题报告,并遵守美国所有商业规则,然而美国对此置若罔闻,而且在没有拿出有关两家公司威胁美国国家安全确凿证据的情况下,坚持将其拒绝于美国市场的大门之外。

  当前全球经济复苏乏力,美国经济同样笼罩在不知何时能回暖的冷空气之下。在这种背景下,美国对中国企业挥舞大棒根本不是担忧所谓的“国家安全”,而是旨在帮助美国电信企业阻挠中国企业进一步进入美国市场。目前,华为、中兴等中国企业在国际通讯产业中实力越来越强,为了保护美国国内电信企业的利益,美国的相关机构会以各种手段来排挤中国企业。

  (评点 张力军)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猜你喜欢

  • 谢作诗:中国制造是先进生产方式的成功
  • 张捷:发展旅游业当前是得不偿失
  • 张茉楠:看清汇率战背后的真实逻辑
  • 安邦智库:土地宪法能对城镇化硬约束吗
  • 叶檀:对经济不要过于乐观
  • 朱大鸣:未来十年最大挑战是中等收入陷阱
  • 黄祖斌:中等收入陷阱是个愚蠢的概念
  • 朱小央:大学生争当清洁工彰显私企无奈
  • 陶冬:美大选见真章 日巨企露败象
  • 太友:乡镇规划CBD是跟市长开玩笑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