券商违规变本加厉 解决国债回购难题迫在眉睫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4年05月15日 14:28 新京报 | ||||||||||
监管机构发布管理新规,各方多管齐下堵住资金违规入市通道 在去年6月,证监会就正式向各大券商下发通知,要求证券公司将国债回购的明细统计情况上报。但有关人士说,那次摸底只发现200多亿的违规国债回购,并没有市场传言的那样黑,所以被监管部门放了一马。监管层在某些方面对券商还是网开一面。
据上交所人士透露,在去年的券商自查之后,财政部、证监会与交易所联系,考虑实行回购账户实名制,债券托管至客户账户名下。但出于呵护当时脆弱市场的目的,怕一下子暴露问题太大,市场承受不了,最后决定通过逐步过渡方式来释放风险。 违规变本加厉 但是券商的违规操作的步伐没有因此止步。目前,市场传言违规国债回购资金已经高达1000多亿。以至于中国证券登记结算公司的高层工作人员表示,“现在券商的胆子太大。”公司关门了,中国国债登记结算公司只能拍卖他们的回购债券余额,如果不够偿还客户,就只能用证券登记结算风险基金来填补。 “补上新华证券20多亿的窟窿后,再填南方证券就已经用的是银行贷款了。”那位工作人员说。 一位国有商业银行的人士指出,富友证券挪用客户39亿国债资金的事件,使国债回购的制度缺陷暴露无遗———这种缺陷一方面表现在清算制度上,另一方面表现在标准券及其折算率上。而标准券及其折算率设计方面的缺陷容易使交易所对结算风险难以抵抗。 券商频频违规,是因为巨大的利益诱惑,交易制度的漏洞也为其违规提供了方便之门。国债回购机制中隐藏着的若干系统性漏洞,作为交易所会员的券商席位上托管的国债,都被自动统一折算成可用于回购的标准券并实行席位二级托管,在这种机制下,券商完全有机会将客户持有的国债申报融资回购,而融入资金划入同一席位下的另一资金账户投资股票。 同时,交易所很难分辨同一席位下的回购融资是自营还是客户所为。只要主账号不存在欠库行为,交易所一般不会追究子账户是否欠库。这种席位清算制,使得证券公司及其营业部可以轻易地挪用客户的国债,也导致营业部的负责人可以和相关客户里应外合,大肆挪用,进行虚假回购,最终使证券公司和其他客户利益受到损害。 触犯券商利益 有业内专家建议,如果交易所改变现行机制,将国债的二级托管(先托管给券商,再由券商统一对交易所)改为一级托管(直接托管到交易所),国债回购改为开放式回购,即资金拆出方和拆入方一一对应的回购的话,这条资金曲线流入股市的通道就会被堵死。 今年4月27日,中国证券登记结算公司发布《关于加强债券回购业务结算风险管理的通知》,“警告”各结算参与机构不得擅自将其客户证券账户进行回购登记,不得挪用其客户债券进行融资;T+3日起将变卖回购违约机构待处分证券;此外,将对债券业务回购量大、持续进行滚动回购业务操作的参与机构进行重点监控。 据中国证券登记结算公司工作人员表示,有关部门正在制定办法,重新规范国债回购管理。研究变革的重点在于改变原有“席位联合制”的交易和清算模式,由单一席位各子账户分别进行交易和清算。 另外,来自上交所的可靠信息是,在今年底,银行间国债将与交易所国债合作联网交易,会员可以在两个市场内进行自由交易。这样,可以稀释未来“账户制”造成的交易所债券回购及股票市场的冲击,同时减少由于不断调整折算比率可能导致交易所市场债券的融资功能弱化。 初步的研究方案是,交易所会员及银行间会员直接向撮合系统申报,交易品种应由跨市场向全部交易品种发展。有券商认为,之所以国债回购违规屡禁不止,与券商目前的融资环境以及与交易所的利益也有很大关系,证监会改变国债交易有关规定将影响交易所国债市场的发展。如果实行新规定,缺少了这一投机润滑剂,会降低股票市场的活跃度,交易所的利益也会受到影响。 有券商抱怨:“券商挪用客户国债也有自身难处,在银行融资渠道尚未疏通情况下,几乎没有长期的正常的融资渠道。券商要生存,最简单的办法,只有挪用客户国债填补旧洞,监管层设立席位联合制度从某种意义上是放纵券商挪用”。申银万国证券市场部经理桂浩明表示,从目前来看,要彻底解决国债回购问题,恐怕还需要制度和各方面的努力。 本报记者刘宝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