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债市研究 > 正文
 

聚焦货币政策动向:准备金工具推出当三思慎行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3月24日 00:46 中国证券网-上海证券报

  白志勇

  近来,市场上流传最广的利空传言莫过于央行即将调高法定准备金率。在“两会”过后这个历年政策频出的关键时点上,该传言无疑具有重磅“杀伤力”,货币市场利率明显上升,债市也应声而倒,央行调整法定准备金率仿佛就在眼前。不过笔者认为,准备金工具的使用不妨缓行。

  众所周知,存款准备金率的调整属于央行货币政策三大法宝中的杀手锏,对金融机构的心态和行为影响巨大,不到关键时刻是轻易不出手的。上次法定准备金率的调整时间是2004年4月25日,当时,1--2月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53%,创下1994年以来的新高;1月末,全部金融机构各项贷款同比增长20.6%;企业商品价格总水平同比上升6.7%,投资品价格上涨7.2%。为了防止经济全面过热,央行采取了严厉的紧缩措施,将法定存款准备金率提高0.5个百分点至7.5%,差别存款准备金率制度也于当日一并执行,个别资本充足率低的金融机构执行8%的存款准备金率。随之而来的近一年的大熊市让市场成员吃尽了苦头。

  两年之后的今天,经过央行的大力调控,国民经济已经进入“高增长、低通胀”的良性发展轨道。虽然今年年初固定资产投资新开工项目数量和计划投资额增加较多,而且信贷新增数额较大,引发央行担忧,但是与2004年同期的紧迫程度相比显然不可同日而语,所以央行的操作手法和操作力度不妨有所区别。

  另外,央行年初确定的2006年广义和狭义货币供应量同比增速目标分别为16%和14%,M2增速降低,M1增速提高,缩小它们之间的喇叭口。这表明央行希望金融机构加大对实体经济的支持,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降低居民的储蓄增长,提高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今年2月,M2同比增长18.8%,增幅比上月末下降0.4个百分点;M1同比增长12.4%,增幅比上月末高1.8个百分点,消除季节因素后,喇叭口缩小的趋势更加明显。货币供应量数据和央行的调控目标一致,央行不妨继续观察再作判断。

  中信

证券的报告显示:从2005年9月份以后,市场的流动性开始处在下降过程中。2005年年底整个金融机构超储率为4.17%,其中国有银行为2.7%。从年初到今天,央行已经净回笼资金4760亿元,春节后更是创下了7500亿元的天量。可以肯定,目前金融机构的超储率依然继续下降。今年的发债高峰逐步临近,债券品种和数量都会有显著的增加,目前的资金也许并没有想象的那样充足。

  2月份的我国贸易顺差只有24.5亿美元,创出18个月来的新低。在人民币继续升值的大环境下,我国今年贸易顺差和去年相比增幅有限,外汇占款也会有所回落。那么,央行被动对冲外汇占款的压力减轻,货币政策的主动性将随之增强。

  应该说,央行有多种货币政策调控工具可供选择,目前主要通过定期发行央行票据和正回购的公开市场操作,有序有度有力地保证了货币政策的稳定性和连续性。而且,

汇率互换、定向票据都是去年试过的较为可行的工具,何苦立即使用“杀伤力”巨大的准备金率工具造成市场的动荡呢?而且,今年年末资本充足率达标的目标也要求未达标银行增加利润,加大拨备,做实账户,冻结资金将直接影响
商业银行
收益,同时商业银行目前持有的大量债券将面临巨大的利率风险。

  最后,从宏观经济形势看,我国经济目前正处在“通胀通缩一线间”的敏感位置,单凭前两个月的金融数据就作出上调存款准备金率的决定难免操之过急,何况历年一季度均为贷款集中的投放期,而且1月份的信贷增长还包含有去年12月该放未放的额度在内。

  对相关行业进行信贷控制并且继续目前的操作手法依旧可行。笔者认为,央行不妨继续观察相关的宏观经济数据和金融指标,慎重做出上调准备金率的决定。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