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债市研究 > 正文
 

冷静看待美国国债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1月11日 11:26 第一财经日报

  木乔

  岁末年初,各方面都在关注中国公布贸易和外汇储备的最新数据。与一年前惊人相似的是,有关中国调整外汇储备结构、减持美国国债等美元资产的议论,再度吸引了全球财经界的目光,逼得美国财长斯诺1月6日出面安抚,声称即使中国减持,美国国债很快可以找到新买家,持有者大可不必担心资产缩水。

  美国国债以政府信用作担保,资信相对优良,加之总量巨大,其价格变动是全球证券市场的重要风向标。长期以来,日本、中国等亚洲国家,一直是美国国债的主要买家。据有关国际机构估算,到2005年10月底,日本持有美国国债6816亿美元,中国持有2476亿美元。如中国明确减持美国国债,一些亚洲买家可能会跟进,这势必迫使新发行的美国国债提高利率,一旦美国长期利率上浮,其外汇交易市场将发生较大波动,全球债券市场也可能发生连锁反应,这自然令斯诺及全球金融市场人士担忧。

  从这个意义上看,中国是否减持美国国债,不仅事关中国外汇储备结构调整,更会在某种程度上成为牵动全球金融市场神经的重大动向。

  近期,国家外汇管理局的确对优化中国外汇储备结构有所表态。但更确切地看,这并不意味着减持美国国债等美元资产的实际行动。因此外界议论纷纷,与其说是猜测中国有关动向,不如看成是

中国经济总量、特别是外汇储备连年猛增之后,其国际影响力的自然扩展。

  这其中的关键问题还是,美国国债等美元资产,对中国而言是否已到了必须大量减持的时候?对此,我们需要更加理性和冷静,认真分析美国国债等美元资产的长期价值。

  “世界上没有哪个市场像美国这样有吸引力。”斯诺安抚市场人士的话,显然不是自吹自擂。以联盟方式不断加强一体化的欧洲国家,初步拥有了可和美国分庭抗礼的经济总量和统一货币,日本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不可忽视,中国、印度等新兴经济体,也以较快增长速度拉近与美国经济的差距,这似乎都是美国经济重要性下降的明证。但我们也不要忘记,自克林顿总统以来,美国经济总量占全球份额一直稳步上升,目前几乎占全球产出的三分之一。美国的金融市场经历了波及全球的亚洲金融风暴、“9·11”恐怖袭击等冲击,显得更加健全。

  我们身处在加速全球化的时代。美国是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其一枝独秀的超级大国地位,在未来较长时间里仍将继续,无论欧元、日元还是人民币,都还不完全具备挑战美元霸主地位的充分实力。包括中国、印度在内的大多数新兴经济体越是快速发展,就必然更深入参与全球化进程,也必然与美国等经济强国更加水乳交融。

  由此不难看到,在美国仍是第一经济强国、唯一超级大国的情况下,在中美经贸关系和政治合作不断深入的大趋势下,中国无论如何也不应、更不可能忽视美国国债等美元资产的长期价值。正如斯诺所说:“如果美国债券价值大跌,中国也将损失惨重。”

  再看有关数据,到2005年11月底,中国外汇储备总量为7942亿美元,到2005年底必将超过8000亿美元大关。综合各方面权威信息分析,这其中美国国债大约为2500亿美元,加上还持有相当数量的美国机构债券和公司债券,中国外汇储备中美元资产应在60%上下。

  从表面上看,美元资产所占比例似乎偏高,特别是在欧元、日元汇率持续走高,人民币小幅升值的情况下,美元资产的账面价值近年来有所缩水。从优化外汇储备的资产和币种结构来看,适当调整美元资产比例,以更符合中国实际和世界经济发展趋势,当然是不错的选择。

  而具体分析构成美元资产的几种

证券,在收益稳定性、市场流通性和偿还信誉度等关键指标上,笔者认为,美国国债无疑处于优势地位。虽然其收益率不如一些机构债和公司债高,但对于一个国家的外汇储备而言,保值和安全性,无疑比增值和风险性更重要。因此,即使中国出于种种考虑要优化巨额外汇储备中的美元资产,那么首先应适当调整的,恐怕是那些收益安全性、市场流通性和偿还信誉度较差的美元资产,而不是各项指标明显领先的美国国债。(作者Email:ernesthe@hotmail.com)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中国首选,价值之选!欢迎订阅第一财经日报!
订阅电话:
010—58685866(北京)
021—52132511(上海)
020—34254460(广州)
0755—82416077(深圳)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6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