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债市研究 > 正文
 

货币市场新利率基准值得期待 05年回顾与展望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12月27日 11:01 证券时报

  国债余额管理即将实施,短期债券的发行量将大幅增加,流动性也将大幅提高

  □中央国债登记结算公司 卢遵华

  2005年我国货币市场得到了较快的发展,央行票据和短期融资券大量发行,银行间债券市场短期债券和质押式回购交易活跃。货币政策对货币市场利率的影响增强,利率波动
幅度加大,货币市场利率基准逐渐形成。

  短期品种发行交易活跃

  2005年银行间市场短期品种发行量明显增加。前11个月,一年期以内的债券发行总面值为24867.5亿元,占债券发行总量的66.53%。其中,短期融资券面世并快速发展。截至2005年11月底,共有50家企业,在银行间债券市场成功发行企业短期融资券67只,总面额为1121亿元。由于企业短期融资券发行量仍然偏少,而收益率比同期限的央行票据又高出约80个基点,市场呈现出供不应求的局面。

  其次,央票和短期国债发行量也相对较多。前11个月,公开市场共发行央票117期、25262亿元(面值)。票据期限以一年期和三个月期为主体,两者占总发行量的85%。短期国债的发行面值为985.8亿元,占国债发行总量的22.9%。短期政策性金融债发行面值为1020亿元,占其发行总量的19.72%。

  另外,从交易结算量来看,短期品种也相当活跃。前11个月,银行间债券市场现券结算48526笔、5.44万亿元,一年期以下的债券结算面值达到50%。

  回购和央票成参考利率

  随着短期工具的大量发行,市场迫切需要一个基本指标作为定价的参考。国际上使用的货币市场基准利率有3个月和6个月的LIBOR、美国的90天国库券利率等。

  在我国货币市场上,同业拆借交易量小,成交不活跃。国债的流动性差,没有形成短期国债定期、滚动发行机制,无法获得连续的价格。因此,同业拆借利率和短期国债利率都无法代表货币市场的总体走势。

  由于银行间债券市场质押式回购的参与机构广,交易活跃,回购利率也逐渐成为分析货币市场走势的主要指标,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R01D和R07D利率。特别是2005年4月份以来,隔夜回购成交面值迅速超过R07D,成为主要的回购交易品种。而R07D利率一直是备受争议的指标,与R07D相比,R01D交易活跃,概念明确。因此,R01D利率更具代表性。而相关研究数据也表明,大部分时间,R01D利率的波动幅度都小于R07D,显示R01D利率更具有稳定性。

  另外,公开市场的3个月期和1年期央行票据发行利率的连续性较强,且与银行间债券市场的回购利率、中期债券利率具有较强的相关性和协调性。实证研究发现3个月和1年期央票的发行利率对市场利率产生当期和之后的影响,并对市场利率具有单向引导作用,因此,央行票据的发行利率也成为当前市场的主要参考利率。

  新利率基准值得期待

  虽然短期回购交易较为活跃,但较长期限的品种交易清淡。3个月和1年期央票的发行利率得到市场的普遍关注和认可,但该工具的主要功能是实现货币政策,连续性和市场性是制约其成为基准指标的关键因素。因此,我国目前的货币市场仍然缺乏“标杆”性的指标。

  2006年,我国国债发行将采取国债余额管理的方式。国债将实现滚动发行,短期债券的发行量将大幅增加,流动性也将大幅提高。这不仅有望培育货币市场基准利率,还有望形成各个期限层次的收益率曲线,为市场产品定价提供依据。

  当然,为培育货币市场基准,市场各方面也有必要进一步发展。如市场参与者需要进一步扩大,上市债券品种与期限结构也要求进一步丰富,尽快实现资金自由流动的统一市场。

  外汇占款影响利率走势

  2006年货币市场利率的走势为市场所关注,我们认为,其变动主要取决于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是外汇占款的增长情况,外汇占款的快速增长,使得央行被动地投放大量的基础的货币。因此,2006年外汇占款的增长情况仍将是影响货币市场利率的主要因素。

  其次,宏观经济状况与货币政策。随着我国宏观经济调控能力的增强,预计明年实体经济仍将保持稳定快速增长,宏观经济走势将影响货币市场利率的走势,但不会产生决定性影响。同时,2006年存款

准备金利率和超额存款准备金利率、公开市场操作力度仍将决定货币市场的利率走势。

  最后,国外利率走势。2005年下半年,美国和欧盟的加息政策缓解了

人民币升值压力,使得我国的调控货币市场利率的主动性得以加强。2006年这些国家的利率走势和利率政策,也将对我国的货币市场利率走势产生影响。

  (

证券时报)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