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债市研究 > 正文
 

短期因素扰动长期因素稳固 债市调整基本到位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11月24日 14:09 中国证券报

  长城证券 袁鲲

  自10月21日央行进行风险提示后,债券市场引发了一轮到目前仍在进行的强势调整,上证国债指数调整幅度达到2.1%。其中,2-10年期的券种收益率上升幅度最大,平均达到了50BP,10年期以上的券种收益率上升幅度略小,但也平均达到了25BP。尽管年底将至,资金面趋紧,但综合各种情况来看,目前债券市场的调整已基本到位,债市再次下调的空间相当
有限。

  物价上涨放缓

  10月份CPI为1.2%,基本上符合市场预期。本月鲜菜价格同比涨幅17.5%,对CPI贡献较大,拉动CPI上涨0.5个百分点。由于食品价格受季节性因素影响,未来两个月的CPI仍有上升空间,但这并不意味着物价上涨的压力在增大。10月剔除食品价格后的核心价格指数涨幅1.2%,保持稳定,年内CPI将稳定在2%以内。

  10月份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上涨4%,企业商品价格指数上涨0.9%。除了

成品油价格涨幅仍然处于较高水平外,其他的上游商品价格涨幅均已出现明显的回落之势。特别是大多数品种的钢材与化工原料价格表现最为显著。从CPI和PPI来看,物价上涨的步伐放缓。

  产能过剩仍将维持

  10月份固定资产投资增速依然较高,累计同比为27.6%,单月同比为27.2%。截止到10月末,新开工项目14.7万个,同比增加27086个;新开工项目计划总投资5.1万亿元,同比增长28.5%,显示出投资仍然有相当的热度。

  但是从中期看,投资增速总体上将趋于温和。首先,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PPI中的生产资料价格、CGPI中的投资品价格等增速呈下降趋势,这说明投资热度有下行动力。其次,一些前期较活跃的投资主体(如外商和民营等),其投资积极性也有下降趋势。再次,占城镇固定资产投资五分之一的

房地产开发投资,目前呈下降趋势。最后,值得密切关注的是,目前高水平的投资必将形成未来的过剩产能,目前瓶颈产业的投资高速增长并不具有可持续性。

  利率上扬空间不大

  10月份人民银行金融运行报告显示,M0、M1、M2的增长率分别为9.04%,12.08%、17.99%,虽然M1与M2出现较大程度的偏离有可能是宏观经济由热向冷的先兆,但是M2增速明显高于央行的控制目标线。预计央行一方面需要更多的时间来观察,另一方面将在公开市场上加大货币回笼的力度。

  今年以来,由于直接投资与持续的外贸顺差,中国的外汇储备高速增长,估计10月份中国外汇储备将突破7800亿美元,2005年全年累计增加将超过2000亿美元。为了狙击“热钱”流入、配合

汇率机制改革,央行3月份下调超储率后,自4月份开始明显减小了货币回笼的力度。前10个月并没有全额对冲外汇占款,使得本已极度宽松的资金面更添助力。

  目前1年期央票招标利率水平基本上与6月份相近,3月期央票则回复3月初的水平。考虑到商业银行资金运用压力的现实情况,利率水平继续大幅上升的空间不大。

  债市调整空间有限

  10月下旬开始,债券市场在并无实质性利空的情况下出现了强势回调的态势。其中一个原因是年底将至,金融体系资金面收紧,央行也适时加大了公开市场的操作力度,导致货币市场利率持续回升。目前3月期央票、6月期央票、1年期央票的利率水平分别为1.4896%、1.4829%与1.6467%,与10月下旬相比,分别回升了32BP、25BP、31BP。本周28天正回购的中标利率为1.29%,创下了年内的最高记录,而上周该品种的中标利率只有1.08%。仅一周时间,28天正回购的招标利率上升了21个基点。

  另外一个重要原因是,市场普遍预期未来以央行为主导的银行间债券市场的超常规发展,有可能引发公司债券及资产证券化产品的扩容,使得市场收益率出现回升。此外,投资人也担心决策者在宏观经济形势判断上出现分歧,从而导致政策面可能出现变数。以上的影响因素都是短期因素,但给债市带来的恐怕更多的是心理冲击。

  从影响债券市场的各种中长期因素来看,目前的收益率水平应获得较强的支撑。债市目前已经出现在107线附近徘徊的迹象。从昨日的新债招标看,市场的心理基本趋于稳定。虽然货币市场利率出现较大波动,但预计债市继续向下调整的空间有限。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