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利好资金面宽松 国债指数连创新高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5月19日 09:40 南方日报 | ||||||||
与股票市场的“哀鸿遍野”相对照,债券市场最近走出了一波如火如荼的行情。 昨日,国债市场再次大幅上涨,上证国债指数(资讯 行情 论坛)再次创下了一年来新高,收于102.95点,比前天上涨了0.29点,涨幅0.29%,31只现券30只上涨,成交量也明显增加。
事实上,今年以来,债券市场呈现了单边加速上扬的走势,沪市国债市场已处于一年来的高位。2004年11月17日至2005年5月17日118个交易日中,上证国债指数大幅上涨了8.16%。 市场人士分析,宽松的资金面、宏观经济预期的相对稳定,以及政策面的大力推动共同将债券市场推到了一个新的历史高度,投资者普遍感叹债券市场正处于热力四射的时期。 资金面宽松 市场人士认为,昨日债市再次全面上涨主要是由于央行行长周小川称,国内通货膨胀较稳定,暂无加息必要;目前的外汇结余也尚不足以对人民币形成升值压力。央行货币委员会前任成员、金融学家李扬表示,周小川的这番表态预示着近期并无加息可能。另外,宏观面亦显示通胀压力有所舒缓,令市场对升息的预期下降。 事实上,自去年加息前后,市场被加息预期打压已久,国债收益率曲线严重扭曲,市场反弹要求强烈。现在,从宏观经济基本面分析,伴随着宏观调控的进行,经济运行稳定,CPI、固定资产投资增长率等数据逐步回落,加息预期逐渐消退。 再次,从资金层面上,银行贷款增速趋缓,而存款在加息之后加速回流,此消彼长,加之央行又下调了超额准备金利率,致使银行间资金极为宽裕,央行票据收益率且行且下。较强的人民币升值预期使得部分热钱进入债市,加上保险机构纷纷加大了对债券市场的投资力度,债市资金供应较多。 政策利好助阵 更为重要的是,近一段时间以来,央行领导频频在多个场合表态:为债券市场“松绑”。 近期颁布的相关政策包括:允许符合条件的境外机构发行人民币债券;加快拓展企业债发展空间,鼓励企业发行短期融资券;积极推动银行间债市产品创新,包括由银行设立基金公司发行基金、逐步推出债券远期和借贷业务;逐步允许QFII直接进入银行间市场;加上刚刚发布的积极推动金融机构发行一般性金融债,一系列利好消息为火热的债市行情助阵。 近期,债市政策面创新有以下几个突出特点: 产品创新的步调有加快的迹象。在国泰君安证券公司成功发行短期融资券的基础上,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被获准发行人民币债券;同时企业短期融资券发行管理办法在业界的意见征询工作即将结束,按照核准制发行的企业短期融资品种面世为期不远。5月11日,中国人民银行还颁布了《全国银行间债券市场金融债券发行管理办法》,为所有的金融机构发行金融债券提供了坚实的制度基础。 投资者队伍不断壮大。“五一”节前中国工商银行正式获批设立基金管理公司,商业银行有望重回交易所债券市场。此前,QFII已被获准进入交易所债券市场,可以预期,在不远的将来,将会有更多的境外合格机构投资者进入银行间债券市场。交易所债市和银行间债市投资者队伍的扩大将推动两个市场互相割裂的局面得以解决。 交易方式推陈出新。在先期推出买断式回购的基础上,央行正酝酿在银行间债券市场推出债券远期和借贷业务。交易方式的丰富将逐步改变目前债券市场单边上涨或下跌的状态,促进真正意义上的做空机制的出现,银行间债市当前成交不活跃的局面也将有明显改观。 升值预期令债市有支撑 不过,业内人士认为,虽然债市创新高和4月份CPI数据以及政策面的推动不无关系,但债市持续走强的动力亦部分来自市场挥之不去的人民币升值预期。 一名券商研究员也表示,由于市场对人民币升值抱有强烈的预期,外资机构包括QFII通过各种渠道,例如购买人民币理财产品和货币市场基金进入债券市场。据悉,汇丰银行上海分行2004年在银行间债券市场的债券结算量达到296.97亿元,达到了2003年结算量的3.2倍之多。 一位基金固定收益部人士表示,只要人民币升值预期不改,它将是债市长期走强的一个推动因素。因为国债和货币市场工具被认为是流动性最强的人民币资产,备受外资机构和QFII的青睐。 市场对后市走势有分歧 经过持续半年的上涨,债券市场一再刷新历史新高。根据有关机构测算,按照CPI年均涨幅1.5%计算,多数债券的收益率都出现了透支状况。而市场人士对后市的看法亦开始有分歧。有观点认为,对国民经济发展平稳的预期支撑着债市的走牛,而近期出台的有关债市发展的政策措施,无疑对债市也是一个正面推动。而人民币升值预期仍挥之不去,在囤积于债市的资金居高不下、瞄准债市的理财产品层出不穷等现实情况没有改变的条件下,债市仍将持续坚挺。不过,也有市场人士认为,目前债市处于历史高点,多空认识上的分歧及力量的相互转变决定了短期内债券市场将以盘整走势为主。经历了较大的累积涨幅后,投资者需谨慎应对后市。 本报综合报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