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债市要闻 > 正文
 

发展想突破瓶颈 业债期待由审批制改为核准制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2月23日 07:56 中国证券报

  本报记者 王栋琳

  企业债市场曾被大家戏称为“中国最后一块计划金融市场”。然而,在如火如荼的金融体制改革背景下,特别是近期在央行和发改委“良性竞争”的推动下,企业债市场正悄然脱下“计划”外衣。分析人士进一步指出,唯有进行发行制度改革,实现审批制向核准制转变,企业债市场才能迎来大发展的新时期。

  企业债市场的“计划”色彩,主要体现在准入制度和价格机制上。长期以来,发改委与央行各管一摊,发改委批额度,央行批利率。目前的新情况是,两条主线互相牵制,也互相推动,均沿着市场化轨迹迈进。

  价格机制改革明显走在前面。近来,央行在推进利率机制市场化方面可谓不遗余力。在不到一年时间里,一级市场企业债利率已下降了100个基点。另外,今年不同企业的企业债发行利率开始分化,最大差距甚至达30个基点。这完全改变了以前的所有企业债发行利率“一刀切”,承销商坐享溢价的模式。

  央行对企业债市场发展的积极态度,集中体现为去年12月发布了“30号令”,放开了

商业银行投资企业债的限制。此举有力地推动了二级市场上企业债收益率的优化,也使得企业债存量“告急”,市场人士的疑问自然而然地转向了发改委主管的企业债额度上。

  面对新的形势,从去年下半年起,发改委动作频频。首先是,去年全年企业债发行规模增至654亿元,创五年来新高。年底,发改委又批了608亿元发行额度,目前已用去142亿元。据称,今年第二批企业债额度正在酝酿中。此外,发改委批准三峡、电网成为今年两家无担保企业债试点。分析人士指出,在无担保品种“普及”企业债市场后,一二级市场利率才能真正体现出企业资质的差异,利率才会拉开差距。也就是说,准入机制的完善,将推动价格机制更趋合理。

  不过,企业债发展要想真正突破“瓶颈”,审批制向核准制转变是必由之路。届时发行额度将失去价值,国有企业、大企业垄断发行的格局也将打破。目前,发改委正在修改《企业债管理条例》,发行审批制改为核准制有望在不久的将来变为现实。这无疑是众多企业和投资者所期待的。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