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债市要闻 > 正文
 

引入新的发债主体 银行间债市驶入黄金发展期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11月10日 09:36 证券时报

  通过产品创新、引入新的发债体和创新交易模式等进行市场供给的扩容银行间债市驶入黄金发展期

  中国农业银行资金交易中心 刘茜

  自1997年成立以来,银行间债券市场已经走过了近8个年头,其快速发展令人瞩目。
它有力地支持了我国整个金融体系的健康运行,并为积极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有效实施提供了平台。

  回顾过去的发展历程,我们可以将其大致分为两个阶段:2003年以前市场的发展主要体现在采取各种措施引入更多的债券投资者扩展市场需求,包括不断推动包括商业银行、非银行金融机构加入银行间债券市场,并将进入银行间债券市场由审批制改为备案制,以及推行结算代理制度和建立银行柜台债券市场将企业和个人客户纳入该市场等;2003年以来,银行间债券市场的发展开始更多地体现在通过产品创新、引入新的发债体和创新交易模式等进行供给方面的扩容,以更好地满足各类机构多层次的市场需求,并有力地促进了我国整个金融体系的完善和金融机构的改革。

  尤其是今年以来供给扩容大幅提速,一些产品和交易方式的涌现带给市场乃至整个金融体系的影响是极其重大和深远的。

  融资格局的重大变革

  日前,央行官员在中国金融市场论坛上透露,截至今年10月27日,企业发行短期融资券在央行的累计备案额度已达1200亿元,已发行量则达到800多亿元。短券的大规模发行不仅为银行间债券市场引入了全新的投资和交易品种,同时也将对我国融资格局产生深远的影响。

  受各国经济体制条件、融资制度环境、经济主体的融资偏好等多方面因素影响,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的比重在各国存在较大差异。日前央行发布的《中国金融稳定报告》指出,目前,中国直接融资发展较慢,直接融资与间接融资比例失调,债券市场和股票市场的发展总体滞后,企业融资高度依赖于银行体系,银行承担了一些本应由金融市场承担的风险,金融风险向银行业集中。而国际清算银行数据也表明,发达国家直接融资比例在50%以上。

  央行推出短期融资券是一个长远战略,短期融资券的推出及规模的迅速扩张必将推动我国融资格局的进一步完善,使企业从间接融资大踏步迈向直接融资。 

  金融机构主动负债管理成为可能

  今年4 月27日人民银行颁布了《全国银行间债券市场金融债券发行管理办法》,对金融机构在银行间债券市场上发行金融债券的申请核准、发行、登记托管兑付及信息披露等有关问题进行了规范。此前银行间债券市场上只有政策性银行可以发行金融债券。该办法实质上为包括商业银行在内的金融机构发行债券进行主动负债管理打开了大门。目前浦发银行、招商银行和兴业银行已经成功发行金融债券,发行总规模达270亿元。

  对商业银行而言,发行金融债券有利于进一步加强资产负债管理,化解经营风险。目前我国商业银行负债结构中存款占到了87%,其中储蓄存款又占到一半左右。存款(尤其是活期存款)的期限不确定性较强,而且存款的期限一般在5年以下,而商业银行贷款资产中40%以上是中长期贷款,导致资产负债期限错配,流动性风险和利率风险都比较大。发行金融债券使商业银行可以根据自身的资产状况灵活调整负债的期限结构、控制负债成本,从而加强资产负债管理,降低经营风险。

  远期交易成规避利率风险的有效手段

  2005年5月21日人民银行发布《全国银行间债券市场债券远期交易管理规定》,明确规定了远期交易的定义、交割、风险控制等内容。6月15日第一笔远期交易正式在银行间债券市场面世,但随后的远期交易并不活跃,一般月交易量仅保持在15亿左右。远期交易是全新的交易方式,市场成员需要一段时间来熟悉其特点及定价,并且今年以来的单边上涨行情使得市场机构对后市行情看法趋同,导致了远期交易的清淡。

  远期交易的清淡并不能掩盖这一创新交易方式推出的重大意义。它不仅为市场机构提供了新的规避利率风险、获得收益的工具,并且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债券市场的整体风险。自银行间债券市场成立以来,做空机制的缺乏也使得市场容易陷入非理性的单边上涨,使得市场调整往往以大幅下跌来实现,影响了市场的平稳健康发展。远期交易的上述重大意义将在未来的市场发展中逐步体现,并且作为衍生工具的一种,其推出将为包括债券期货、期权、利率掉期在内的其他衍生工具的问世打下基础。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