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债市要闻 > 正文
 

眼羡主承销1200亿短期券 券商心急没吃到热粥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11月09日 07:58 中国证券报

  记者 陈劲 深圳报道

  中国人民银行金融市场司司长穆怀朋日前透露,截至10月27日,企业发行短期融资券在央行的累计备案额度已达1200亿元,已发行量则达到800多亿元。市场人士认为,这意味着到2005年年底,市场发行的短期融资券规模至少会达到1200亿元,比此前市场预计的千亿规模还会多出200亿元之巨。可见短期融资券已经呈现出加速发展的火热势头。

  然而,目前为止,尚没有券商取得短期融资券的主承销商资格,对于上述庞大的短期融资券主承销市场,券商目前只能望洋兴叹。

  无风险收益引券商“折腰”

  一位创新试点券商的投行负责人表示,有实力的券商都希望能够尽快获得主承销商资格,因为主承销短期融资券可以获得很高的无风险收益。

  虽然目前创新试点类券商都已经获得了短期融资券的承销资格,他说,“在收益方面,主承销商和承销商不在一个档次上”。一般来说,一个短期融资券的发行费用大约为融资额的1%,而主承销商将拿到其中的50%,剩下的50%就由十多家承销商来瓜分,承销商拿到的承销手续费并不多。

  除了承销费用以外,短期融资券一、二级市场的利差产生的无风险收入,更是券商垂涎主承销商资格的重要原因。

  据介绍,在首批融资券的发行过程中,1年期品种的收益率为2.923%,9月期品种为2.71%,6月期品种为2.59%。这一价格标杆在后来的融资券发行中“稳如

泰山”。若有变动,也大多仅限于两分钱以内。如中国重汽9月期融资券以98.02元发行,中国电信、中国石化6月期融资券以98.75元发行。

  随着价格的上扬,目前短期融资券一、二级市场的利差已从最初的50多个基点,扩展到现在的110个基点,几乎翻了一番。以一年期融资券为例,如果能参与承销,以发行价格拿到融资券,到市场上转手就可以赚1元,融资券简直成了债券市场上的一座“金矿”,而2005年千亿融资券规模也就意味着其中富含有10亿元左右的无风险利润。

  此外,承销短期融资券的项目周期较短,收益见效快,往往几个月就可以拿到承销收入;而且短期融资券可以滚动发行、发行手续简便,不像其他投行项目那样需要很长的时间准备。

  当然,券商希望获得主承销资格,也是有其充分理由的。此前,证券公司是企业债的主要主承销机构,承销团成员也多由证券公司组成,包括政策性银行、信托公司、企业财务公司和

商业银行等其他机构也参与承销,其中能和证券公司相抗衡的机构就是国家
开发银行
,其余机构都难以撼动券商在企业债承销中的主导地位。因此一些券商认为,他们有实力和能力主承销短期融资券。

  心急吃不到“热粥”

  至今为止,券商虽有一腔热情却未如愿以偿。

  记者从一家创新试点类券商处了解到,早在2005年5月《短期融资券承销规程》出台后不久,该公司就已经向人民银行递交了申请,希望可以获得短期融资券的主承销商资格。但至今没有获得批准,人民银行只批准了该公司成为承销商的申请。

  根据中国人民银行此前公布的《短期融资券承销规程》,金融机构只要具备下列条件,就可以申请从事融资券承销业务: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依法设立的金融机构法人;各项风险监控指标符合有关监管部门的规定;具有专门负责融资券承销业务的部门和熟悉相关业务规则的专业人员;具有健全的风险管理制度和内部控制机制,依法开展经营活动,近两年没有违法和重大违规行为。除具备前款规定的条件外,从事主承销业务的金融机构应取得全国银行间同业拆借市场成员资格两年以上。

  “按照这个标准,我们是具备申请主承销资格的条件的,但从目前反馈回来的信息看,该项资格在短期内还不会向券商放开,”该创新试点券商投行部相关负责人这样表示,“主管部门的意思是,心急吃不了热粥。让我们先从承销商做起,一步一步来。等我们积累了一定的经验之后,时机成熟了,再让我们做短期融资券的主承销商。”

  券商抗风险能力尚有欠缺

  对于主管部门的上述考虑,多家券商的投行人士也表示理解。

  一位创新试点券商主管投行的副总裁这样解读主管部门的意图,“主管部门的思路也很清晰,是担心券商没有抵抗主承销风险的实力。”该人士进一步指出,当然从目前发行的短期融资券来看,风险其实很小。因为发行的短期融资券主要还是一些大型国企,像国航、振华港机、五矿公司以及华能国际等,其信用等级都很高;而且这些短期融资券的收益率也比同期的定期存款利率要高;目前证券市场低迷,缺乏其他投资渠道,发行这些短期融资券自然没有太大的风险,要卖出去没有什么问题。

  “但谁也不敢担保,以后承销的短期融资券就不会出问题”,他说,从目前发行的短期融资券的实际情况来看,往往都是动辄上十亿的额度,万一出现滞销,主承销商将承担包销风险。对于注册资本金并不高的券商来说,这是一个很大的考验。尤其是近年来,券商的经营出现行业性危机,许多券商的资金实力已经承担不起这样的重压。

  此外,短期融资券在银行间市场发行,这是银行的传统业务领地,券商之前在这个领域参与的频率也并不高。况且,此前一些券商的资金链出现问题,爆发危机,相关的银行间市场参与资格被吊销,券商行业的整体信誉也受到了不小的影响。

  上述人士表示,这些都是主管部门着重考虑的问题;目前看来券商要在短期内获得主承销资格还不太现实。不过他同时表示相信,主承销资格落在券商头上只是时间问题。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