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期融资券市场亟待完善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7月21日 09:47 中国证券报 | |||||||||
记者 陈继先 上海报道 自从《短期融资券管理办法》出台后,银行间市场就掀起了发行短期融资券的浪潮。但目前短期融资券发行还没有实现真正的市场化,并且其信用风险还没有很好地防范措施,市场完善尚待时日。
市场反响强烈 截至目前,共有7家国有企业集团、2家券商发行了短期融资券,总规模238亿。另外还有四家上市公司、一家券商公告要发但尚未发行。在已发行短期融资券中,一年期品种最多共有6只,规模202亿,其次是三月期品种3只共19亿,9月期品种一只为华能二期5亿,半年期品种两只为无矿二期和中国联通二期共12亿。公告发行的公司中,只有路桥建设和马钢股份明确品种为一年期限。 除了有两家券商采用了市场化程度较高的招标发行外,其余短期融资券均采用?记建档的方式发行,在发行收益率上普遍比以二级市场上参考定价高出一大截,以一年期品种为例,几乎所有的短期融资券发行价格都在97.16元,相当于收益率2.923%,而当前一年期央票发行收益率为1.42%,而近期发行的农发行一年期2005年第七期金融债,票面利率为1.65%,短期融资券收益率溢价分别达到了150个BP、130个BP。对投资机构而言,短期融资券无疑具有很大诱惑力。然而,到现在市场短期融资券总体规模为三百多亿,也就是一期国债的规模,远不能满足市场胃口。某承销机构人士向记者笑言,“短期融资券好是好,就是少了点,让这样的短期融资券来得更猛烈些吧”。 对发行人而言,通过发行短期融资券融资成本下降了将近一倍。而且,短期融资券发行采用备案制,发行效率大大提高。发行短期融资券的愿望大大提高。如最近又有马钢股份等三家上市公司将发短期融资券。据估计,按照目前的发行速度,短期融资券总体规模在年底达到1000亿是很有可能的。 价格标杆还要树多久? 除了两家券商的短期融资券采用招标发行外,其他机构的短期融资券均采用?记建档发行,这种方式相当于“私募”,各种信息也并不透明,主承销商负责“操刀切分蛋糕”,权利较大,因此十分青睐这种方式。在第一批企业融资券推出后,中国铝业、中国联通短期融资券的发行则“完全复制”了这个方法。复制发行还算其次,最终的招标价格也被“完全复制”,并成为了后续企业融资券发行的“价格标杆”。 对此,分析人士说,这与市场化的偏离程度就大了。但也表示理解,对商业银行而言,减少了对优质客户的贷款收益,而其他的盈利增长点还没有确立,在短期融资券的发行上让他们享受更多的收益也是合情合理的。因此,当前短期融资券的定价本质上是发行人和商业银行博弈的均衡点,而不是和市场投资机构博弈的结果,这对各方而言是个多赢的局面。对这一点各方也是“心知肚明”,建设银行、南方证券等机构的业内人士也认为,这一价格标杆可能还要再树一段时间。 信用风险不能忽视 短期融资券凭信用发行,最大的风险就是信用风险。尽管市场对首批的短期融资券信用没有丝毫怀疑,还以“靓女先嫁”的思路分析后续融资券的发行,但随着发行的铺开,风险防范意识应该加强。当年机构踊跃借钱给问题券商时肯定也不会怀疑他们的信用。 业内人士认为,对信用风险的防范主要是两条,一是信用评级,二是信息披露。南方证券债券部总经理曲宏认为,这两方面都还有较大的改善空间。首先在评级上,一是存在着比较严重的“评级标准有别,信用级别混乱”,可能会影响到机构投资。曲宏举例说,标准普尔的“BBB+”级别和中诚信的“A-1+”短期信用级别,在各自评级体系中尽管属于中国市场债券的最高级别,但它们在形式上并不是AAA级别,而根据《货币市场基金管理暂行规定》,货币市场基金不得投资“信用等级在AAA级以下的企业债券”,因此,诸如基金这样的机构就会产生判断上的困惑。二是评级没有体现融资券的独特性,如应更多关注发行人的资产流动性、财务弹性。另外就是在信息披露上,应该参照上市公司制定信息披露制度,加强发行信息披露和持续信息披露,以及增加重大事项信息披露等。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