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债市要闻 > 债券市场 > 正文
 

人民币债券发行水到渠成 131亿人民币存放香港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3月19日 10:57 21世纪经济报道

  见习记者 苏曼诗 香港报道

  3月16日,香港特别行政区财政司司长唐英年发表任内第二份《财政预算案》,披露现时香港居民的个人人民币存款,已超过131亿元,现时已具备条件在香港发行人民币债券,下一步将推动将存款范围扩大至非居民及非个人。

  唐英年在预算案中,特别列出一章“发展人民币业务”,详细披露过去一年的进展。他指出:“去年,香港成为首个境外提供人民币个人银行服务的地区,范围包括人民币存款、兑换、汇款及信用卡业务,目前发展良好。现时香港共有38家银行,亦即是几乎所有零售银行,提供首三项服务。”

  他透露,截至今年1月底,本港的人民币存款已经超过131亿人民币。而内地访客以人民币卡在港签账及提款的总额已超过29亿港元,平均每宗消费的金额约为3000港元。去年426万由内地来港的旅客因此受惠,免除了因为两地不同币值而带来不便。此外,部分银行已于去年4月开始陆续发行人民币卡,供香港居民在内地使用。

  不过现时提供的人民币服务并不算多元化,未足以刺激两地的经济互动。唐英年在预算案中提出3项策略性的方向,进一步拓展人民币服务的市场。

  其一是把存款范围,扩阔至非居民和非个人的层面。现时的规定必须是香港居民以个人身份,才可以在香港38家有提供人民币服务的银行以人民币存款;而考虑中的建议是吸纳国内企业来港使用这项存款服务,通过这个途径,更多的人民币可以积存在香港的银行体系中。

  第二是考虑使两地日益频繁的商业交往以及一些经常性账目交易,可利用人民币来支付。

  最后一个方向是在港建立发行人民币债券的机制。有关的方向如果能够落实,将有助人民币回流内地,使人民币资产更多元化。

  目前人民币已在香港的银行体系中流通,存款基础已逐渐扩大,再加上如果存款范围真的能够扩至企业层面,人民币的存款基础将会迅速加大,故此是发行人民币债券的好时机。

  一位香港政府消息人士对本报透露,在现在条例下,在香港的金融机构,毋须再向香港或内地有关部门申请,便可以发行人民币债券,不过由于现时存款量仍然不算太大,预计香港的金融机构,会等待放宽非居民及非个人在港可作人民币存款后,才开展这方面业务。

  上述人士又称,随着内地与香港的交往日益频繁,相信会有大量人民币,经由非居民及非个人带到香港,兑换成港元后,投入香港的证券、地产市场,但监管部门现时没有这方面的统计数据。

  与此同时,特区政府正研究在稳固的基础下建立人民币的交易结算平台。目前香港已有港元、美元及欧元的交易结算平台,若再加上用人民币作即时支付货币的交易平台,这样会提高人民币交易的效率,流通性和安全性。唐英年认为这项建议非常有前瞻性,香港金融管理局正与中央政府商讨有关事宜,希望能尽快落实。

  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周小川在两会期间举行的记者会上曾透露, 3月5日曾与特首董建华?现已辞职?等一行进行了很好的会谈,议题包括人民币个人业务在香港开展以后,下一步是否能够进一步放宽和发挥作用。

  周小川说:”关于个人人民币业务在香港运行的问题,需要对过去一段时间的运行情况做一个比较全面的评估,在这个基础上,人民银行愿意积极研究各方面提出的进一步发展建议。”

  在唐英年的《财政预算案》中,已经说明要“开拓内地市场,深化经济合作”是今年主要经济发展调子。自2003年和2004年分别签订了更紧密经贸关系安排(CEPA)第一及第二阶段协议,两年来己为香港带来了超过28000个新增职位。截至今年2月底,涉及CEPA从香港输往内地零关税货物总值14亿元。

  被视为颇有福气的唐英年出任香港财政司司长两年以来,香港财赤压力明显减轻,2004/05年度原先估计的426亿元赤字,现转为120亿元的综合盈余;不过撇除发债后,仍有有134亿赤字。在全球经济增长带动下,再加上内地势头保持强劲,据估计2005年香港经济增长将达4.5 至5.5%,较2004年的8.1%放缓;而综合消费物价指数微升1.5%,将正式告别通缩。

  “虽然政府财政状况有所改善,但我们不可因为单单一年的好转,便放松财政纪律,大洒金钱,大幅减税。” 唐英年在宣读预算案时语重心长地说,“香港目前正值巩固期,政府会审慎理财,量入为出,力求收支平衡,避免赤字。”

  (特约记者罗绮萍对本文亦有贡献)






评论】【谈股论金】【推荐】【 】【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05年老百姓干啥最赚钱
彩 信 专 题
双响炮
诠释爱情经典漫画
水蓝幸福
海螺爱情精彩图片
请输入歌曲/歌手名:
更多专题 缤纷俱乐部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