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债市市场动态 > 正文
 

债市延续调整走势 机构投资者意见分歧心态不一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11月09日 08:54 中国证券报

  记者 黄宪奇 北京报道

  上月末,央行领导对债市收益率过低的预警引发了本年度债券市场的首次大幅调整,而央行在连续四周公开市场回笼资金超过千亿基础上,上周又回笼资金950亿。业内人士认为,从基本面分析看,当前债市无实质性利空,但央行的紧缩措施使债券市场在未来一段时间里将维持一个盘整向下的走势。

  随着债市调整的持续,投资者心态也变得更加谨慎。自9月份开始,投资者的市场操作就有了明显分歧,商业银行和保险公司继续增仓,而证券公司、基金等基本上为净卖出,其中基金减仓力度较为明显。由于资产负债结构等原因,各机构投资心态出现分歧。

  根据中国债券信息网统计,截至10月31日,银行间债券市场的债券托管量较上月增加了2288.24亿元。其中,商业银行和保险公司继续成为债券增仓的主力,债券托管量分别增加了1927.70亿元和297亿元;其次是以邮储为主要力量的非银行金融机构,债券托管量增加了90.09亿元;而

证券公司的债券托管量基本维持9月份的水平,仅比前月增加了3.12亿元(这中间有新券投标中的代客户认购因素,如果扣除这一因素,证券公司上月表现为净减持);最值得关注的是基金在上月出现了明显的减仓行为,在9月份整体减仓250亿元的基础上,10月份又继续减仓15.55亿元。由于在资金运用上的差异较大,这些机构在当前的调整“市道”下,对债市的介入态度明显出现分歧。

  大行仍积极看多

  10月份国有独资商业银行仍然是债券市场的绝对购买主力,在1927亿元的债券托管增长量中占去了1633亿元;股份制商业银行和城市商业银行也是债券的净买入者,但买入力度明显减弱;而外资银行和农村商业银行在本月均出现了减持行为。

  中信证券的胡航宇认为,尽管外资银行从8月份就开始不看好中国债市,但外汇占款的急剧增加导致银行间存贷差不断拉大,商业银行特别是大行由于资金极度宽裕,在贷款不能短期内有效增加的情况下,仍有极大的买券需求,不过目前已没有前段时间那么急迫,而且对收益率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中国银行的一位交易员告诉记者,目前债市无实质性利空,只要债市收益率有所提高,他们仍会继续买入。事实上,上周五农发行2年期金融债最后招标结果2.05%,明显高于此前机构的预期,不少商业银行已大跌眼镜,有商业银行表示后悔当时没有积极投标。

  保险期盼更多企业债

  上周,中国保监会副主席周延礼在“中国金融论坛”上透露,截至9月底,保险资金运用余额已经达到13071亿元,其中,债券投资6690亿元,占51.2%。目前,保险机构已成为债券市场上仅次于银行的重要机构投资者。

  根据国海证券的统计,在保险机构债券持仓构成中,中期债倒占了较大比例,而符合其资金匹配需要的长期债则处于从属地位。对此中国保监会的一位官员认为,目前保险资金在投资时有两个困惑,一是投资品种数量不足,二是投资期限比较短。短期融资工具与保险产品不能匹配,所以容易产生资产错配问题。目前债券投资收益不高,也影响了保险资金对债券的投资。根据申银万国证券研究所的测算,目前二级市场流通的长期国债的收益水平已经低于保险公司特别是寿险公司的资金成本,保险公司迫切需要企业债等高收益产品的供应。

  在10月底的15年期国开行金融债招标中,由于保险公司的集体缺席,该券的中标利率出现了本年度第一次高于市场预期的情况,当时业内人士就认为,由于本年度第二批至少500亿的企业债发行额度将要出炉,保险公司更看中企业债的高收益,所以对本期债券采取了观望态度。

  基金急等获利走人

  从9月份开始,基金特别是

货币市场基金就出现了大规模的减仓行为,面对当前的调整行情。中信证券的一位研究人员认为,基金公司目前比较着急,他们有很大的卖券需求,由于年底快到,目前基金公司普遍希望获利了结,落袋为安。

  国海证券的杨永光认为,随着债市收益率的大幅下滑,光靠利息收入将难以维持目前货币市场基金的收益率水平,卖券或者“以短养长”来维持以往的收益率水平已是目前普遍采取的作法。加入目前债市卖空行为的还有一些中小型券商,由于这些机构前期在债券市场上进行回购融资放大操作,随着近期央行紧缩资金,债券市场的风险开始加大,这些机构目前急于出货。而一些大券商由于自营盘规模有限,而且前期已出货不少,反而成为目前债市心态最为平稳的参与者了。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