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债市市场动态 > 正文
 

改革边际效益递减的制度成因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7月14日 05:32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

  以取消农业税为基本表现形式,中国的经济体制改革似乎进入到新一轮的减税让利循环之中。当前,中央政府出台的一系列政策,都是以大幅度向市场主体转让利润和税收为基本内容的。这样的改革将会持续多久呢?

  改革开放初期,不论是承包制、租赁制还是股份制,都是通过放权让利,激发市场主体的主动性和创造性。经过25年的不断改革,国有企业和集体企业逐渐成为了真正的市场主
体,这些企业通过市场竞争,逐渐地盘活了存量资产,少数企业还实现了资产的保值增值。

  但是,这样的改革代价沉重。在农村,以家庭承包责任制为基本表现形式的改革,在经历了粮食生产大丰收之后,由于土地和人口之间的关系日益紧张,不少农民放弃土地进城务工。在城市,传统的制度安排也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减员增效在一定时期内提高了国有企业的效益,但是效果十分有限。近几年,政府部门开始探索国有企业产权改革,希望通过资本重组,实现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但也暴露出了许多问题。中国的改革似乎陷入到进退维谷的境地。

  改革边际效益递减,说明主导改革的政府部门再沿用传统的思维方式和制度设计,已经难以收到预期的效果。从现在开始,中国的改革必须有新思维。

  事实上,以放权让利为基本特征的改革,已经在现实生活中悄悄地发生了变化。《行政许可法》的颁布实施,从观念和制度上解决了政府与市场主体之间的关系问题。今后凡是法律和行政法规没有禁止的事项,市场主体都可以做。宽松的制度环境和灵活的经营范围,使得国有企业和其他市场主体拥有了更多的竞争空间。但正因为如此,人们并不关注国有企业能够做些什么,而是关心国有企业在经营过程中如何维护最终投资人的利益。

  从做大蛋糕到切分蛋糕,中国人的思维观念随着改革的深入也发生了根本的变化。中国人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关注改革中的公正与公平分配问题。如果立法机关的立法观念仍然停留在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层次上,而没有体察到中国人心态的变化,没有从根本上解决当前中国改革中的公平和公正问题,那么,中国的制度设计就缺乏民意基础。

  仔细考察,当前我国的许多制度设计,仍然过多地关注效率问题,而没有看到公平的重要性。每当市场主体之间发生冲突的时候,它们往往不是自主公平博弈,实现彼此之间权利义务的平衡,而是两眼向上,希望通过政府让利协调市场主体之间的矛盾。这一点在证券市场上表现得尤为明显。如果立法机关或者政府机关认可或者迁就这种独特的利益博弈方式,那么,中国的市场经济必然会被扭曲。所以,从现在开始,我们必须调整立法观念,必须将公平放在至高无上的地位。

  中国改革最大的经验就在于,通过推行市场经济的运行机制,最大限度地解放了生产力。但是,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就是人。实现人的价值,既是改革的首要目的,也是改革的基本手段。在生产关系没有理顺,上层建筑中的许多内容没有发生根本变化的情况下,通过释放人的欲望,最大限度地发挥存量资产的作用,才逐渐形成了今天这样的经济高速增长的局面。但是,这种粗放型的发展模式,很容易出现边际效益递减的问题。因为在长达半个世纪的积累过程中,人们的基本需求被压缩到最低限度。一旦改革激发了人们的主观能动性,那么,不管制度的设计公正与否,改革措施总是能够取得明显的效果。这样的改革套用复杂科学的理论来说,就是在混沌中实现国民财富的增长。然而,由于混沌的结果使得过去那些不成其为问题的问题浮出水面,所以,改革的过程就成为了不断积累矛盾的过程。当前出现的许多问题,都是与这种改革的路径选择密切相关的。

  因此,重视改革的边际效益递减现象,并且调整制度设计的思路,制定更加科学的行为准则,是当前权力机关必须认真考虑的问题。

  在笔者看来,面对改革的边际效益递减现象,政府部门不能大包大揽,不能通过过分的减税让利,将所有的矛盾都集中到政府的身上。从历史来看,制度设计上的偏差政府固然要承担很大一部分责任,但是在制度颁布实施之后,政府应当以更加超脱的姿态,调控市场经济。如果政府处处扮演救护队员的角色,并且把国库作为支付改革账单的源泉,那么,改革的路径就发生了问题。当政府的财政赤字越来越大,政府最终难以承受之后,中国的改革也就彻底破产了。这决不是危言耸听。如果说取消农业税,减轻农民的负担,是中央政府在偿还过去对农民的欠账,那么,在金融领域的改革,政府不断地向证券、银行注入资金,则是一种不负责任的做法。如果今后的改革变成了市场主体与政府之间的博弈,而不是市场主体之间的博弈,那么,中国的改革必然失败。

  政府的角色定位是否准确决定着中国未来改革的走向。如果政府仍然扮演计划经济条件下那种主导的角色,而没有积极为市场主体自由竞争营造公平、公正的空间,没有关注社会弱势群体的正当利益,那么,中国的改革将会失去合法性。

  总之,越是在改革进入到利益分配的阶段,政府部门越是要谨言慎行,不能在土地出让、利税减免、工程发包、就业机会等方面厚此薄彼。当然,要实现政府的科学定位,必须加快政治体制改革。事实证明,并且将反复证明,如果不加快民主政治体制改革,那么,经济体制改革所取得的成果都将毁于一旦。

  作者:乔新生

  (来源:上海证券报)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