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开市场操作变调了吗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6月03日 08:36 中国证券报 | ||||||||
记者 陈继先 上海报道 当前,市场利率持续走低,市场在从宏观经济、金融运行等数据找不到债市发展的依据时,将更多的目光集中在央行公开市场操作上。5月份,央行公开市场操作出现了微妙变化,市场在未来趋势的判断上也不尽相同。
五月的三大变化 在五月份,央行公开市场操作出现了三大变化。 首先,资金回笼力度大幅削弱。据统计,5月份央行发行票据2150亿,净回笼资金822亿。而在2、3、4月份,净回笼资金量分别是1030亿、2400.4亿和1705.5亿,回笼资金的力度和愿望进一步衰减。同比来看,这一水平也不高。据统计,2004年5月,央行票据发行1128亿,净回笼资金728亿。 其次,票据发行结构变化。5月份,央行主要发行了1年期、3年期和91天票据,发行规模分别是900亿、650亿和600亿。结构比率分别是42%、30%和28%。而2005年1-5月份,央行四大票据发行量分别是5110亿、3550亿、2580亿和940亿,结构比率是42%、29%、21%和8%。业内人士分析,央行目标很明确,是想将四种票据维持在4:3:2:1比率上。但在5月份,比率有所变化。 再次,3年期票据出现了停发。周四,一向固定发行的3年期品种出现了停发,而当日的3月短期品种却发行了350亿,这让市场感到有点意外。因为,无论是在央行的年度报告和月度报告中,都强调要加强1年期和3年期这两只主力票据的发行,而昨日,央行却让“主力”做了“冷板凳”。 伴随着这些变化的是,各期限央行票据发行利率持续走低。1月初到现在,三个月期央行票据利率由2.5836%降至1.167%,下降142个基点;一年期央行票据利率由3.2738%降至2.021%%,下降125个基点;三年期央行票据由4.15%降至3.06%,下降109个基点。并且,目前还看不出反弹的迹象。 变化的另一面 有市场人士认为,央行公开市场操作力度并不是真的减退。首先,5月份回笼资金衰减有季节性因素。5月长假减少了两次公开市场操作的机会,如果没有长假,最低发行规模将在300亿以上,以此计算,净回笼资金也应该在1000亿以上,这种水平是正常的。其次,从总体规模上看,1-5月,央行共发行票据12180亿,票据到期5742.1亿,正、逆回购与到期基本相抵,净回笼资金6437.9亿,超过了2004年全年的回笼规模。据统计,2004年票据发行量14960.5亿,净回笼资金5792.1亿。当前央行资金回笼力度相对减小依然属于对前期的调整。 申万研究人士则补充说,如果综合考虑国债、金融债、短期融资券的发行,市场整体资金面的收缩还是平稳的,而保持市场流动性的平稳也是央行在报告中反复强调的,并且,市场利率走低,还有利于央行降低公开市场操作的成本。因此,央行可能还将继续维持当前资金回笼水平。 但也有市场人士提出了相反的看法。其理由是,首先情况变了。最大的变化就是资金比以前更加充裕,而且,随着外汇占款增长、银行富裕资金的进一步流入,充裕程度还在增加。而相比之下,央行资金回笼力度不见增强,反有削弱,无疑会继续压低市场利率。过低的融资成本难以起到资源配置的作用。其次,央行需要“扩大货币调控空间”。尽管国债、金融债、短期融资券以及未来企业债的发行,能够对市场资金产生暂时的影响,但无法从根本上改变资金流动性,因为这些资金本质上还是从市场来又到市场去,无法替代央行公开市场操作影响基础货币的作用。 低水平回笼不可持续 实际上,外汇占款持续增长,4月份M1、M2分别增长10%和14%,保持低速,基本落在目标范围之内,外汇占款对货币政策的空间挤占更大了。央行在一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中也强调,“进一步增强公开市场操作应对外汇、财政和现金等因素冲击的有效性,扩大货币调控空间”。而扩大货币调控空间,疏通传导机制是必要措施,但效果要逐步体现,增加回笼力度、直接对冲则能立竿见影。因此,央行当前低水平回笼资金的状况不可持续。 暂时提高91天票据发行量也是对冲策略的需要。1年期、3年期票据尽管能将资金锁定期延长,在达到对冲效果的同时,还能有效降低流动性的波动,然而,如果票据在1年或3年后集中到期,又将影响到那时的流动性,增加91天票据可以改善票据发行结构,并且,5、6月份到期票据规模相对较低。这可能就是央行在周四一次发行350亿91天票据的原因。 至于央行昨日停发3年期票据,市场人士分析后认为是暂时现象。可能是对前期票据发行结构的微调。是否意味着票据发行方式有所变化,如采用定向票据、远期票据,或者其他票据等,还需要继续观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