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债券 > 正文
 

通胀预期抬头调整压力渐大 短期品种攻守两相宜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7月06日 00:00 中国证券网-上海证券报

  来自证券公司的最新研究报告显示,在通胀压力逐渐加大、货币政策仍面临继续紧缩的情况下,7月份债券市场仍可能维持弱势调整格局,中长券品种调整尚未到位,收益率曲线会继续呈现出陡峭化趋势。报告建议,对中长券品种仍以回避为主,将短期品种作为配置重点。

  通胀预期将逐渐抬头

  申银万国研究所陆文磊、屈庆:随着5月份CPI和PPI的全面反弹,我们认为今年年内上下游物价的月度低点已经过去,CPI和PPI温和走高将是下半年的 主要趋势,因此市场对通胀的预期将会逐渐抬头;并对中长期债券带来较大的调整压力。

  国泰君安研究所姜超、王晓东:展望下半年物价,货币供应量的上升及资源类产品价格的上扬将带动核心CPI上行,但是人民币的强势则会抑制物价的进一步上升。总体看来,我们预测,下半年的CPI将在1.5%左右,峰值大致为2%。

  货币政策继续从紧

  申银万国研究所陆文磊、屈庆:在投资和信贷数据出现回落之前,货币政策紧缩的“警报”不会消除。考虑到6月份一般都是信贷投放较快的月份,因此6月份的投资和信贷数据继续偏高的可能性依然较大,央行继续出台紧缩政策的可能性不能排除,所以7月份仍是政策敏感期。从紧缩的具体政策来看,我们依然认为加息不是央行的最优选择,如果央行出台进一步紧缩措施,仍将以优先考虑发行定向票据和加大行政调控力度为主。短期内加息的可能性相对较小。因为一方面,继续上调贷款利率对政府驱动型的投资反弹抑制作用有限;另一方面,由于今年以来CPI涨幅不大,居民储蓄增速较为平稳,同时人民币升值对存款利率水平的中期抑制作用依然存在,因而上调存款利率的理由也并不充分。

  市场利率有望见顶

  申银万国研究所陆文磊、屈庆:我们维持货币市场利率即将见顶的判断。一方面,美联储对进一步加息的措辞在进一步缓和,美国加息周期即将结束,而6月末1年期央票和1年期LIBOR利差显示,即便考虑6月末美联储加息因素,这一利差仍维持在汇改以来的下限附近,而6月末以来人民币对美元已经在8元以下站稳,后续加快升值的可能性较大,因此,从本外币政策协调、抑制游资内流的角度判断,央行主动引导货币市场利率继续上行的空间有限;另一方面,随着中行上市的结束,新股因素对市场资金面的冲击也将告一段落。我们认为,7月份央票和回购利率冲高回落的可能性比较大。

  国泰君安研究所姜超、王晓东 :在投资增长信贷过热的宏观背景下,央行在下半年货币政策将依然会以紧缩为主。央票利率的上行对于抑制票据融资具有重要作用。如果未来的政策依然以紧缩为主题,则央票利率将有望稳定在目前2.5%—2.7%的区间。只有在信贷高速增长得到有效控制的情况下,央票招标利率才可能有所下降。

  警惕期限风险

  国泰君安研究所姜超、王晓东:国债收益率可以分解为基准利率加上期限溢价,前者决定了国债收益率的量级,后者决定了其波动区间。美国国债收益率与联邦基金目标利率联动明显,而我国国债收益率受央票利率影响显著。我们认为,对未来核心CPI的预期可能是影响我国期限风险溢价的重要因素。如果以央票利率为基准,则2006年以来核心CPI 重新开始回升,而期限风险溢价却反道而行, 潜在的上行风险不容忽视。如果未来央票利率趋稳,而期限溢价随核心CPI的上升恢复正常水平,则债市收益率将面临巨大的上行压力。

  缩短久期 多配短债

  申银万国研究所陆文磊、屈庆:我们建议投资者继续将短期品种作为7月份配置重点。一方面,即便短期收益率近期继续惯性冲高,但短期品种的下跌幅度相对中长期品种将较为有限,因而更适合于防御需求;另一方面,一旦7月份短期收益率开始见顶回落,短期品种的投资价值将会凸现。

  国泰君安研究所姜超、王晓东:根据对下半年收益率曲线的预测,我们比较了各期限收益率的变化情况。我们发现,3年期以下券种收益率上升最小,7年期券种收益率上升最大,此后随着年限的上升收益率上行幅度下降。 观察1年至3年期国债的收益率,年初以来已经有了相当幅度的上升,其利率风险已经得到很大程度的释放。此外,考虑到久期因素,短债的风险也是最小的。据此我们认为,短期品种应是下半年的主要配置,投资者应该尽量缩短投资组合的久期。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相关网页共约765,000篇。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